•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探讨

李昕遥
  
学术研究版媒体号
2025年61期
北京市昌平区中山实验学校

内容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创新性突破。基于当前教学实践,系统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师资培训体系构建、教学环境优化、智能诊断与个性化指导、情境化教学模式创新及家校协同机制完善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评价体系、激发创作兴趣,可有效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需警惕技术应用中的潜在风险,实现人机协同的教学生态重构。

关键词: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核心环节,长期面临教师批改负担重、个性化指导不足、学生创作兴趣低迷等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凭借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核心能力,为破解这些问题提供了新路径。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梳理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一、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耗费大量时间完成批改工作,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快速识别作文中的语法错误、逻辑漏洞等问题,自动生成修改建议,将教师从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聚焦于创造性教学活动。

(二)促进个性化学习与创作

人工智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历史写作数据,可构建个性化学习模型,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配的写作素材、支架工具与指导方案。如针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系统可推荐简单句式训练与词汇积累任务;对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则提供开放性主题与情节设计建议,激发其创作潜能。这种“因材施教”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

(三)重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作文评价多依赖教师主观判断,存在标准不统一、反馈滞后等问题。人工智能通过建立多维评价指标,实现评价的客观化与多元化。例如,AI 批改系统可对作文进行量化评分,并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同时,AI 支持的“生生互评”“人机互评”模式,打破了传统评价的单一主体局限,促进学生在多元反馈中提升写作能力。

二、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构建“技术 + 教学”融合的师资培训体系

教师作为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关键纽带,需具备 AI 工具的操作能力与教学转化能力。学校可采用“线上理论学习 + 线下实践操作”的混合培训模式,组织教师系统学习 AI 作文批改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解读技巧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从传统的“评分者”转变为学生写作的“引导者”与“学习设计师”。教师应基于 AI 系统提供的学情数据,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根据 AI 诊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细节描写不足”的问题,教师可组织“五感描写工作坊”,结合具体文本案例进行强化训练。

(二)优化智能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

为确保 AI 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学校需配备充足的智能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触控一体机等),并构建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特点,需定制化开发 AI 辅助工具。一方面,平台需具备自动评分、多维度反馈、素材推荐等基础功能,如“作文智批改”系统可实时标注语法错误并提供修改建议;另一方面,应结合地域文化与教学需求进行本地化优化,例如增加方言词汇支持、融入地方特色写作主题等。此外,平台需具备良好的交互体验,通过游戏化设计(如写作闯关、成就勋章等)激发学生兴趣,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

(三)生成式AI 创设沉浸式写作情境

利用生成式 AI(如文心一言)可构建富有趣味性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在《我来编童话》教学中,教师通过 AI 创设“守护鲤鱼湖”的任务情境:小鲤鱼的守护石被抢走,学生需编写守护石名片才能拯救湖泊。这种情境将写作任务与虚拟使命结合,使学生的创作兴趣提升50% 以上。此外,AI 还可根据关键词生成多模态写作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将抽象想象转化为具体表达,解决“无话可写”的难题。

(四)智能支架辅助写作思维建构

针对小学生写作时常见的“结构混乱”问题,AI 可提供可视化的思维支架。例如,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梳理“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等关键词的逻辑关系,构建故事框架;利用“情节推进器”功能,推荐“反复式”“冒险式”等叙事模式,帮助学生设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种支架式教学符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在 AI 的辅助下逐步掌握高阶写作策略。

三、人工智能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潜在挑战与应对

(一)警惕“技术依赖”导致思维僵化

过度依赖 AI 批改可能使学生忽视独立思考,形成“按建议写作”的机械模式。要明确 AI 作为“辅助工具”的定位,保留教师对核心写作策略的指导权;设计开放性写作任务,如“给AI 批改建议提意见”,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规避“情感退化”风险

AI 生成的反馈缺乏人文关怀,可能导致作文情感表达的模式化。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引导,如组织“校园观察日记”“家庭故事采集”等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中积累情感素材,避免“为技巧而写作”的误区。

(三)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

AI 评价体系倾向于标准化指标,可能抑制学生的创作个性。解决方案包括:在AI 评价指标中增加“创意分”“情感分”等主观维度;教师对AI 评分进行二次审核,特别关注具有独特表达风格的作文,避免“机器思维”同质化影响。

结语

人工智能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技术赋能的新范式,通过师资培训、环境优化、智能诊断、情境创设及协同机制等策略的系统应用,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写作能力。未来,需在技术应用中保持教育初心,把握“人机协同”的平衡点,让 AI 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助力工具,推动作文教学向更具个性化与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琳珊,梅培军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探索[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5(3):49-51.

[2] 黄淑娴 .AI 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的推进策略 [J]. 师道,2025(3):112.

[3] 狳洪 .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小学作文教学与批改 [J]. 科研园地,2024(2):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