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背景下的情境化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本文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情境化教学这一切入点 , 基于对小学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情境化教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的重要意义,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结合典型化教学案例深入探讨情境创设方法、教学流程设计,为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提供教学实践指导。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学思政课;情境化教学
一、引言
小学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是新时代赋予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情境化教学以其生动性、直观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为新思想的融入搭建有效的教学平台,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具体情境,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小学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小学思政课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不高,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导致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新思想融入的挑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同时理论性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认知理解和吸收内化方面存在着一定难度。如何将这一思想体系以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方式融入课程,是当前小学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情境化教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一) 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观、生动的事物更感兴趣。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思政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情境化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新思想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通过情感的触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情境化教学将知识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能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融入新思想的小学思政课中,情境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新思想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培养学生运用新思想指导实践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的情境化教学实践
(一)以习思想为引领,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融入点: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为依托,深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乡村振兴思想和热爱家乡思想。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其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情境创设的方法与策略
1. 生活情境创设:将泗水特产展销会这一生活场景搬进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通过模拟真实的展销会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2. 问题情境创设: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让我们的特产更受欢迎?”“这些最美家乡人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入回顾,激发兴趣:教师以提问泗水的得名原因、美称等知识,唤起学生已有记忆。接着通过展示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进行知识小测试,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探寻家乡特产和最美家乡人的主题。
2. 展销体验,深入探究:播放泗水农产品展销会视频,让学生找出泗水特产,初步感受特产丰富。随后开展“特产销售员”选拔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销特产,教师适时播放《小地瓜大产业》的视频,让学生切实理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体会到家乡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密联系。
3. 探访交流,感悟精神: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心中的最美家乡人,分享其故事和令人敬佩的精神。小组代表展示后,教师播放自己搜集的最美家乡人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共同特点——在泗水生活工作的外地人,让学生表达对他们的敬
意,并思考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做法。
4. 总结升华,布置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家乡景美、物美、人更美,呼吁学生热爱家乡。布置通过手抄报、设计广告语、拍摄视频等方式宣传家乡特产的作业,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 问题
展销内容单薄,缺乏感染力:部分学生在模拟推销时仅简单描述特产名称或外观,无法结合特点或场景化语言吸引关注,导致展示效果不佳。
课堂活动超时,影响后续环节推进;展销会模拟或游戏闯关环节若学生互动热烈,易出现超时,导致“总结”和“作业布置”环节仓促收尾。
学生对“最美家乡人”的理解局限于名人:学生分享时可能仅提及知名人物,忽略身边平凡岗位的奉献者,难以理解“平凡中的伟大”。
(二) 应对策略
提前让学生分组收集特产的生长环境、功效等等素材,教师提供“销售话术模板”(如“用‘ xx 样的xx’比喻 + 实用场景”),引导学生丰富内容。
提前设定每个环节的时间闹钟,对展示环节采用“限时铃”提醒;对热门特产可优先展示,其他特产以“课后小组互展”形式补充,确保课堂节奏紧凑。
教师播放本地环卫工人、乡村教师等普通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例,并用“xx 岗位 + 具体行为”的句式描述,如“每天清晨打扫街道的清洁工,让家乡更整洁”,拓宽对“美”的认知。
六、结论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小学思政课的情境化教学实践,是提升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通过情境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新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情境创设方法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流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情境化教学的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未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思政课中的应用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小学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 ; 杨志鹏.“三项举措”让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落地生根”[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12):101.
[2] 汪贞毅 . 优化教学情境促生成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3(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