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研究综述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其建设质量关系到党在农村乃至全国执政根基的稳固。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乡村发展建设研究的重要论题,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主要探讨方向。文章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采用文献法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现实困境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和整理。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已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中国共产党针对我国实际制定的解决农村发展难题的新的根本性举措。如何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来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当前学术界的主要探讨方向。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刊载于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和核心期刊,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题或密切相关的学术成果共计829篇。高频词主要集中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困境和发展等。
1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内涵的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领头羊,只有明确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目标定位,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诉求同频共振,以期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研究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四功能说”和“五功能说”。娄延强等[1]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根植农村的治理单位,在乡村振兴中展现出强大的政治引领功能、群众服务功能、组织凝聚功能和社会治理功能。王同昌[2]则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着全面政治领导、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加强自身建设等功能。还有部分学者集中在“五功能说”,李敏[3]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政治保障、推进治理、为民服务、培养乡贤、激发创新五项基本功能,这既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体现,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孙林[4]认为,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变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被进一步细化为政治划定、政治宣教、资源汲取、组织生产、社会管理等子功能,但这些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蚀。
1.2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功能研究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功能研究,国内学者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地区进行工作的根基和核心,其功能实现一定要依靠政治功能的实现为其提供保障,政治功能是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标志。陈善友[5]认为,一个政治组织的首要功能是政治功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其政治功能。田莉[6]指出,必须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其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的政治功能,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
2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
2.1“人”的制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拉力”牵引出持续规模浩大的入城潮。导致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基层党组织无“人”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能力偏弱问题不断恶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王书慧等[7]指出,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形成优质的梯队结构,具有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不强等问题,难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吴成林[8]认为,当下农村年轻党员的外流导致农村党员队伍老年人居多,而其政策学习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较青年党员而言多有不足,使得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服务能力日趋下降。
2.2“资源”的制约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愈加复杂和艰巨的时代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面临一些“资源”制约或“资源”共享障碍,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周德祥[9]指出,当前大多数村办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困境和经济衰退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经济基础,导致基层党组织可以掌握的经济资源越来越少,进一步导致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服务群众功能的资源也愈发受限。朱哲等[10]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经济组织之间尚未形成高效互动,对接平台缺位导致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畅,严重制约了城乡基层党建资源共享。
2.3“文化”的制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正逐步健全,村民文化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外部新兴文化也正不断冲击着乡村固有文化,乡村文化正面临重构。鲍旭源等[11]认为,“讲正气、讲秩序、讲人情”的乡村传统理念正在不断遗失,这不仅降低了理想信念缺失的农民对基层党组织对的向心力,更使农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之间难以产生思想凝聚,无法充分地调动起农民作为乡村建设行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林星等[12]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因缺乏农民利益关联而失去吸引力,必然导致农民集体主义精神淡薄,乡村文化的“公共性”特征淡化。
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策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该视角主要强调乡村振兴战略要以科技支撑为路径,建立“互联网+党建”的乡村治理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段妍[13]指出,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具有脱贫致富、识别管理、考核监测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建立互联网与大数据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选择与新路径。宗成峰等[14]指出,系统地探索基于“互联网+党建”的乡村治理理念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是信息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需要,也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适应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3.2以选拔乡村振兴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该视角主张强调角色意识建构村支书培养机制,鼓励吸纳“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望超凡[15]主张将组织建设嵌入基层治理实践中,在治理实践中完成对党员的锻炼和对党组织的再造,进而重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治理的领导能力。胡柳娟[16]主张优化农村人力资源体系,一是要探索对农村党员干部的业务培训机制,努力提升其服务农村的能力和素质;二是要拓宽视野,更新选人用人观念,创新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是要加快发展年轻党员,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从而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常态化。
3.3以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该视角认为乡村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着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公信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合服务功能,实现从维持型建设到振兴型建设的成功转型。赵洁等[17]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以增强内部凝聚力、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意识、扩展组织覆盖力为切入点,精准匹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各项需求。罗浩[18]指出,只有强化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围绕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调整共建共治共享方式,才能够更直接地掌握和回应农民的利益诉求,凸显治理落实效能。
4结论与展望
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学界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的功能、困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并呈现出研究对象不断细化,研究视角逐渐多样的特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间较短,现有的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其在学理性的广度深度、解决实际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拓展深化。
一是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多来自于党建学者或事企业单位的党务工作者,极少数研究成果来自于基层党建工作者的实践。且现有研究以个人思想体会阐发居多、论文研究范式明显、缺少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为此,今后相关研究还需不断加强量化实证分析,通过农村实地调研采集真实数据、建构数据库,为学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实证支撑。
二是对策研究多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深入的探究。当前,关于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学术研究成果较多,但多是从宏观视角在谈如何去做,而未置于真正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细致深入的具体化研究。为此,未来的相关理论研究还需把握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空特殊性,提出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案,解决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三是借鉴其他领域,丰富研究方法。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仅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还涉及社会建设和发展。而当前学界的研究多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出发,主要采用文献归纳、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为此,今后相关学术研究还需综合运用借鉴社会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理论思维、研究方法、分析手段,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娄延强,胡卫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11):69-73.
[2]王同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创新及实现路径[J].中州学刊,2021(10):11-16.
[3]李敏.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多维功能审视[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01):16-22.
[4]孙林.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的路径探析[J].理论视野,2021,(06):79-84.
[5]陈善友.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定位及其运行逻辑[J].人民论坛,2020,(21):64-65.
[6]田莉.为何要把政治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首位[J].人民论坛,2018,(12):68-69.
[7]王书慧,姚桓.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革命性锻造[J].新视野,2021,(01):86-90+97.
[8]吴成林.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J].长白学刊,2019,(01):16-22.
[9]周德祥.乡村“三治”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21,(08):28-32.
[10]朱哲,姜广博.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J].理论探讨,2020,(03):136-141.
[11]鲍旭源,李红军.乡村建设行动下农村基层党建的优化向度——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05):13-22.
[12]林星,王宏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内涵、困境与出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9,(05):115-120.
[13]段妍.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实践进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01):8-15.
[14]宗成峰,朱启臻.“互联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5):1-8.
[15]望超凡.实践型党建: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J].兰州学刊,2021,(03):136-146.
[16]胡柳娟.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若干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1):48-54.
[17]赵洁,陶忆连.乡村振兴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1):16-21.
[18]罗浩.善治视阈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探论[J].理论导刊,2022,(03):41-46.
作者简介:夏顺益(1998.11),女,汉族,湖南益阳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