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贵州安顺地戏的发展及其文化传播研究

雷会 高义 国婧
  
社科学术交流文集
2022年20期
贵州智慧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2

摘要:地戏,作为贵州安顺传统文化活动,有着600来年的历史、范围广且拥有深厚的基础和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传播模式角度出发,对安顺地戏文化中的祭祀仪式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安顺地戏的特征,对地戏仪式中的各个参与符号要素表征挖掘,揭示整个文化共同体背后的文化共享和社会共建维系,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安顺地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安顺;地戏;传播模式

跳地戏是安顺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也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俗称“跳神”,是一种民间传统戏剧,主要流传于安顺平坝区、西秀区、普定县、镇宁等农村地区,人们将它作为最重要的祭祀仪式,向神灵祈祷国泰民安、村寨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多在七月半和春节举行。安顺地戏祭祀仪式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地戏中,还可以看见开财门、参庙、参井、参土地等祭祀仪式。地戏仪式活动主要通过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来进行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传播领域。把地戏祭祀仪式中的传播符号作为对象考察对象,有利于揭示地戏文化传播仪式观下的社会意义生产,为地域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安顺地戏的发展现状

地戏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祈福和娱乐,而现在地戏的祭祀仪式正在被其他的娱乐和经济冲击着,祭祀仪式属于原始农耕文化的一部分,当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时,这种较为原始的祈福仪式就受到了严重影响,科学向人们传递祭祀是迷信的思想。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这种祈福的祭祀仪式依然重要,但当老一辈渐渐老去以后,新一辈的年轻人对于祭祀仪式信仰的程度大大降低,仪式的参与感变弱,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祭祀仪式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与其大费周章地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在原始的祭祀仪式上,不如花更多时间在经济追求上,多数的人会选择融入城市,回到家乡以后,祭祀仪式仿佛对他们来说变成了一种迷信。久而久之,地戏的祭祀仪式的重要程度再也不能同日而语,祭祀仪式的功能已经大打折扣。而地戏正是由于其浓厚的祭祀神秘感,才吸引了人们的参与,现在的祭祀仪式仿佛变得越来越“轻”。

地戏祭祀仪式的细节被淡化,被人们开始敷衍对待,它的地位和功能也在变得无关重要,但在人们的生活里,它的影子又在有“光”的时候清晰出现。而这个“光”是人们在遇到束手无策的事情和需要心理慰藉的时候。在新春和立业之时,人们想要在新的开始之中求得一帆风顺、大吉大利,便会求助于神灵的帮助和庇佑,而求助神灵就必须要通过祭祀仪式。在安顺很多地方,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会选择请地戏队去开财门,因为地戏的脸子是经过师傅开光的,它不再是简单的木块,而是笼罩着神韵的神灵,它能以神请神,神拜神更能彰显求愿之人的诚意,能得到更大的心理安慰。

二、地戏祭祀仪式中的符号表征及意义

安顺地戏的传播由很多种重要符号构成,每一个符号都具有它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最后所有符号组合起来就成了地戏文化的强有力的文化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为大众所认同的社会共同体、社会信仰和社会秩序。

(一)地戏祭祀仪式中的非语言符号表征及其意义

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七种:身氏语,即身体的活动;空间关系感觉;形体表现;肤觉,触觉的利用;发声,语音的利用;时用觉,时间的利用;物用觉,指物品的利用。地戏仪式中,每一种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地戏仪式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涉及仪式之供品、仪式之道具、仪式之行为、仪式之面具、仪式之神头形象。每一个非语言符号都有它的能指和所指,希望自己通过这些非语言符号展现历史人物精神,也希望在重塑形象的过程中来表现自我,获得他人的认同,最终目的还是满足人们的精神寄托以及让自己的信仰得到更深的巩固。

(二)地戏祭祀仪式中的语言符号表征及其意义

人们总是通过语言符号的构建意义,并从中感受意义。在地戏仪式过程中,包含了恭贺词和唱本两种语言符号。一是地戏祭祀词,恭贺词属于语言符号,它的内容是地戏仪式上的重要组成,对地戏仪式的各环节有着指导作用,并在过程中传递其意义。二是地戏唱本,唱词同样作为地戏仪式的一部分,它有它的能指和所指,且不能小看了它的意义。

三、地戏祭祀仪式对当地社会关系的构建与维系

地戏传播仪式观更加注重对文化或仪式活动参与符号的表现形式和意义进行探讨,强调文化信息的共享,以及通过符号的参与,对社会群体关系和社会秩序进行构建和维护。地戏仪式活动是人们自觉参与进来的,而地戏仪式活动中又具有多种符号参与,人们通过和各种符号的“合作”,探究符号本质意义,从而获得共同的文化信仰,再以共同群体的性质形成一个共同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形成以后,参与其中维系社会群体关系和秩序。

(一)“跳亲”关系的构建

在地戏仪式活动中,经过对地戏队成员调查并梳理其之间的关系,发现他们中大部分人不是亲人关系,而且有些是通过参与地戏以后才认识并成为朋友的。只是因为同是戏友身份,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村庄或者不同村庄,却也构成了一个共同体。在地戏中,人们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仪式的各个符号中去,并对地戏仪式有共同的精神信仰,并通过参加仪式活动实践自己的信仰,获得情感意义,以地戏仪式活动构建了一种具有相同群体性质的“跳亲”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使亲人更加亲密,给非亲的人之间搭了一座桥梁。

(二)宗教信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地戏仪式是一种带神性色彩的地方文化活动,祭祀仪式贯穿活动全部,具有很强的神秘感。无论是演员还是当地民众对地戏仪式充满一种敬畏的感情,跳地戏对他们来说既是娱乐,更是祈福驱邪的仪式活动,所以人们更加倾向于跳神的说法,他们相信神灵的存在。

城市舞台和国际舞台。有一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们将会看到地戏的魅力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忠松.《安顺地戏的唱腔及其形成路径》.教育文化论坛.2017

[2]马丽亚.《安顺地戏面具元素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对策》.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3]雷勇.《新国家建设中地戏的文化身份建构》.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