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OBE的物流工程专业物流与供应链中高级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刘卫华
  
社科学术交流文集
2022年26期
广州航海学院 港口与航运管理学院 广州 51072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立足于OBE理论,构建了“就业质量——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结构”的创新培养体系。同时,结合新生入学的生源特点,建立大学生成长数据库,推行“四年跟踪、终身负责”的导师培养制度。教学改革方法承袭了供应链思维,把人才培养链条作为一条供应链,奉行“Make to order”的订单式、需求式培养体系,依据就业数据库、大学生成长数据库、课程数据库“三库协同”的信息支撑,持续改进培养方案。总体来看,这是一种需求倒逼式、反向设计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OBE;物流工程专业;中高级人才培养

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在大湾区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大湾区产业集群的成型,带动了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物流工程专业作为物流中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需要进一步优化办学目标和定位,基于OBE的需求视角凝练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就业质量——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结构”的需求传导机制,最终形成广州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这些创新方案对物流工程专业中高级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2012年《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广州建成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和总体思路。2014年国务院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到2020 年在我国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在国内市场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物流高质量发展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尤为重要。

目前的物流工程教育,某些环节在专业设立上过窄、课程安排上过细,综合培养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也存在课程内容重复、知识体系分散、不能实现串联和系统化等问题。本文从系统科学角度,对物流工程专业的需求规划、人才培养、总体思路等进行研究,旨在塑造具有专业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人才。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OBE(Spady,1981)的工程教育前沿理论。该理论通过追求卓越的学习方式,得到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青睐,多数高校签署了《华盛顿协议》,将OBE理念融入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目前该协议已经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最完整的本科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协议。2016年6月,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将在协议正式签约国和地区实现互认。

第一、国内外“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大方向

目前,国内外物流专业教育形成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大方向。在专业定位方面,“物流管理”方向偏重于管理类,采用物流、供应链与管理学的结合,在商学院下开设物流专业。侧重供应链的管理和物流战略的执行等,开设的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学、采购与库存控制、管理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物流工程”方向偏重于工程类,采用物流、供应链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在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等学院下开设物流专业。

第二、国内外物流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人才培养视角看,物流工程教育有OBE 和CDIO两类主要模式。OBE ( Outcomes Based Education)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诞生于 20 世纪 80 到 90 年代,美国和澳大利亚通过了以OBE为主线的基础教育改革。OBE 围绕“如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如何实现预期学习产出-如何评估学习产出”的主基调,建构了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的闭环系统。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以产品生命周期为载体,涵盖产品研发到运营的全过程,在工程课程学习中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课程的有机联系。200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成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2016年,教育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CDIO工程教育联盟”,国内共有105所高校加入“CDIO工程教育联盟”。

第三、国内外物流工程教育的过程管理

从课程设置看,教育部于 2005 年成立了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7月该委员会制定了《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据此,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分四级,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及大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课。目前,大多数高校物流工程专业核心课和专业课开设的课程包括运输管理与政策、运输系统分析、道路网络管理系统、智能交通与车辆系统、运筹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业物流、库存系统、供应链管理等。

从实践环节看,国内高校分别从物流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桌面VR、沉浸式VR和分布式VR)、专业认证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校外企业实习实践、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等。

二、物流与供应链人才的界定

按照经典的分类方法,物流与供应链人才有三个层次: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初级人才。本项目专注于物流与供应链中高级人才的研究。

高级人才处于企业的塔尖,职责是企业战略和总体目标的制订,学历要求为本科以上,同时具有高层、中层管理经验、岗位适合的英语水平,薪酬最高。

中级人才对应于企业的中层,主要涵盖经理和主管职位,职责是企业具体事务的筹划与指挥,学历要求专科以上,同时熟练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相关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薪酬较高。

初级人才处于企业的基层,职责是完成具体事宜的操作,以体力劳动为主,如采购员、仓管员、理货员、销售员、客服、配送员等,对能力和经验要求较低,因此该职位往往人员过剩、薪酬最低。

三、某企业调研分析

某学校物流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从事岗位情况:

上述岗位表明,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与工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从事的岗位不能反映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亟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