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
摘要:《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著名生态文学家蕾切尔·卡森的著作,被誉为环保运动的奠基之作,于1962年出版后,推动了DDT等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直接促进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然而在本书出版60年后的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态保护运动虽也取得了有效进展,但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描述的环境问题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存在,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品读这部著作,探寻其中蕴含的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以期为保护生态环境寻找思想智慧,为正确处理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提供积极指引。
关键词: 寂静的春天;杀虫剂;环境问题;生态智慧
一、《寂静的春天》中的主要生态思想
书中卡森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与科学详实数据,再加上细腻尖锐的描写,直指化学防控的劣势,表明了长此以往的使用化学杀虫剂,会对环境以及人类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至此,“生态”这一概念被她深深地印入人们的思想之中,人们开始自觉主动地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环保运动如火如荼的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积极影响。
卡森的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思想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全文共有十七章,前三章作者从叙述一些当前生态环境被大量使用的化学杀虫剂危害的现实问题出发,为环保公开发声,指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是由民众承担的,而这种忍受的义务也必须赋予民众知情的权利,因此非常有必要向民众展示真实情况,希望人类能够有所察觉有所行动。接着她细致地叙述了水、土壤等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这是在论述以一种安全可靠的且基于实际情况的防控手段来防治害虫问题的必要性。其后卡森通过一些大量地使用化学杀虫剂对自然对生物以及人类造成的不可逆转影响的实际案例的论述,更深刻地证明了化学杀虫剂的严重危害,不能在化学防控这一条道上一意孤行下去,否则人类将面临生死存亡的险境。在最后的章节中,通过一些生物防控手段如绝育剂、引诱剂等药剂的使用成功防治了一些地方害虫肆虐的实证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在防治害虫问题上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
(一)生态中心主义思想
卡森在书中质疑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科学狂妄态度,指出人类之所以向大自然投放大量的化学物质,是出于一种狭隘的自然观念,是基于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即按照人类自身意愿来决定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存在与否,正如她所说:“人类向着征服自然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进,身后却留下了一片疮痍。我们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栖身的这颗星球,也对共存于其上的其他生命带来了破坏。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为了实现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和谐相处,卡森大力提倡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人类必须摒弃妄自尊大的人类中心主义,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消除所造成的生态危机,重新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
(二)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书中指出“地球的生命演进史就是一部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大自然浑然一体,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马克思也曾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正如卡森所说:“大自然向来浑然一体,没有封闭和阻隔。”如果整个世界都被大量的生态环境污染填满,人类到时候真的能置身事外吗?答案不言而喻,因此以长远眼光看待自然,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那我们的选择就会正确的多。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
欲速则不达,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就去牺牲未来,因此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尤为重要。卡森在书中也指出:“这个世界蒙受污染的渠道多种多样,大规模喷药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大多数人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接触小剂量污染物,其实这种方式对人体的危害更甚于大规模喷药——反复接触有毒物质的过程如同滴水穿石,最终酿成的灾难超乎想象。”这样的污染若长此以往的积累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怎样的世界。因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确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二、《寂静的春天》对环保运动的启示
(一)转变发展思想
书中写到:“每一种灾祸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前车之鉴。一个恐怖的幽灵正悄悄浮现,而我们茫然无知。”而她正是将真相展现给民众,以此唤醒民众。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只有我们真正转变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树立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用整体长远眼光看待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探索可行方法
正如卡森所说,无论人类的科技发展有多迅速、研发了多少种新型杀虫剂、发明了多少种喷药的新方法,昆虫抗药性演变的速度永远领先一步。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积极主动去研究了解大自然,理解生命的奥妙,另寻出路,而不应在一条道路上狂飙。
三、结语
《寂静的春天》开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惊人的画面,当本该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春天没有了鸟儿的歌唱,万物陷入一片怪异的死寂时,人类也面临着严重风险。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或许暂时有效,但过后害虫卷土重来,一些物种大量染病甚至灭绝的案例比比皆是,而究其本质就是这种防控手段是基于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没有充分地去了解生命,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生命共同体。因而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尊重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此才能实现共赢,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
[2]倪铭英.《寂静的春天》环境伦理意蕴探析[J].汉字文化,2019(12):167-168.
[3]张敏.生态文学下《寂静的春天》的解读[J].文学教育(上),2021(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