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古诗词歌曲为载体的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落实,高校课程需要积极探索相关需求实践路径。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声乐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探索,分析以古诗词歌曲为基础载体开展思政实践教学的主要作用,并总结课程设计流程,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声乐教学;课程思政
引言:课程思政理念属于高校教学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其需要在各专业、学科授课体系中,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使思政元素能够在多个教学场景中体现。声乐教学属于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同样需要积极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探索符合教学实际的实践路径。通过研究以古诗词歌曲为载体的课程思政方案,可以为声乐教学课程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相关授课活动开展,具有正面影响意义。
一、古诗词歌曲概念简析
古诗词歌曲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其主要以古典诗词内容为基础,综合曲调演唱所形成的一种独特音乐形式。从历史时期角度进行分析,古诗词歌曲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类型,即古代诗词艺术歌曲、融合西方音乐作曲的再创作歌曲。古代诗词艺术歌曲主要包括我国传统古诗词曲内容,如《诗经》以及《楚辞》等。这些词曲早在西方乐曲传入我国前便已经在民间得到广泛发展,历经漫长的历史淬炼形成了多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词曲形式,如唐宋诗词歌赋、乐府诗歌等[1]。此类作品相对于单独的古诗词而言,能够额外展现现代音乐艺术美感,同时还可以帮助经典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实现音乐创作与传承目标。
二、高校声乐以古诗词歌曲载体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作用探究
(一)必要性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声乐课程属于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声乐本身属于音乐类教学的核心专业课,其主要通过大量声乐作品演唱训练方式,使学生的发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其它课程打好基础[2]。相对于音乐专业选修课而言,声乐课程具有更加明显的艺术性特征。其能够承载课程思政的人文引导功能,使教学在完备的条件下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充分把握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将古诗词歌曲作为基础载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发挥声乐内容的基础功能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培养,在训练发声能力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意识与文化自信,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工作目标。
(二)作用
1.有利于培养思政复合型人才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需求也随之提升。新的经济形势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文化素养与道德认知,确保岗位任务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3]。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声乐课程需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合方式,使其能够承担社会人才培育任务,尽可能落实素质训练需求,向社会输出符合标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以古诗词歌曲作为教学载体,能够有效发挥其独特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先人文化结晶的影响下,逐渐提升自身文化内涵、拓展社会认知视野,充分陶冶艺术情操,为应对社会环境的工作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2.有利于传承经典文化并填充思政内容
古诗词歌曲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其能够充分展现艺术层面的软实力,使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在文化元素支持下深入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理念。相对于传统歌曲内容而言,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表现,同时其内容博大精深,能够从思政角度进行剖析与讲解,使声乐课程摆脱思政教学素材贫乏的局面[4]。可以认为,学习古诗词歌曲等于学习古典诗词本身,其能够补充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帮助其夯实艺术底蕴,减少后续学习其他音乐课程遇到难题的可能性,实现辅助教学目标。通过将古诗词歌曲以适当形式融入声乐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为传承文化基因、培养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支持意义。
3.有利于强化教学质量并提高思政授课稳定性
在古诗词歌曲演唱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古代的中国文化传承内涵,使歌曲意境得到充分展现,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配合程度,帮助强化思政授课质量[5]。同时,古诗词歌曲还可以从情感角度进行解析,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共鸣,进一步强化思政教学稳定性,使声乐课程能够完成授课任务,在训练学生发声能力的同时培养核心价值观,促使其建立正确的思维认知,为未来参与其他学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需要重视古诗词歌曲在声乐课程思政中的关键意义,确保其能够得到合理应用,为教学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展开提供重要支持。
三、利用古诗词歌曲载体开展声乐课程思政教学的流程研究
(一)梳理可用素材
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图书馆等多个渠道进行处理,使古诗词歌曲多样性、新颖性能够满足声乐教学需求,尽可能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6]。在筛选古诗词时,应当结合其时代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例如唐诗、宋词均存在可用的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教师需要重点分析内容是否存在与思政相关的概念,如爱国情感、高洁品格、纯真爱情等。通过整合相关概念,选择恰当的古诗词歌曲,使其能够在声乐课堂中作为教学载体进行应用。
在筛选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选择现代作曲版本的古诗词歌曲内容,如电视剧《红楼梦》中播放的一系列插曲、《三国演义》主题曲等。这些以古诗词作为原型的现代化歌曲,与声乐教学课程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引导,逐渐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模式,为应对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提供重要支持[7]。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意见,选择风格差异化、类型多样化、内涵深刻化的古诗词歌曲内容,使高校声乐教学与育人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强化课程思政理念的执行稳定性。
(二)设计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设计属于声乐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使用古诗词歌曲作为授课载体时,教师应当从文化内涵角度出发,将古诗词与声乐技能训练教学相整合,最大限度发挥思政元素的引导效果,使学生可以在练习自身技能的同时掌握思政基本理念[8]。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介绍《关雎》的背景故事,随后通过示范演唱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古诗词歌曲的韵律感,使其融入声乐教学意境氛围,为后续发掘课程思政内容做好准备。
在设计相关课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强行将思政理念与古诗词歌曲相关联。简单粗犷的处理方式可能会破坏古诗词歌曲的朦胧美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然接受思政理念,容易导致教学反效果出现。因此,在实际设计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古诗词歌曲相关内容,落实声乐教学氛围的创设工作[9]。通过夯实教学氛围基础条件,可以为后续融入思政授课内容提供重要支持,有利于避免突兀问题产生,使学生能够在循循善诱的教学条件下,了解思政内容基础理念并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在设计声乐课程时,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古诗词歌曲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帮助学生领略诗歌所具有的古典之美,强化后续教学引导效果,减少个体对思政教学的抵触心理,确保课程思政能够有效融入声乐教学形式,为未来进一步开展授课工作夯实基础条件。
(三)融入思政内容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需要积极融入思政元素,使课程能够达到理想引导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古诗词歌曲具有独特的内在古典美,在融合思政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挖掘艺术美感元素,使其能够与课程思政相挂钩,在教学引导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理想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0]。
总结:
综上所述,古诗词歌曲属于高校声乐教学课程的重要思想政载体之一。通过积极发挥其文化内涵影响作用,可以使学生思政观念得到有效培养,能够为未来进一步展开延伸教学提供重要支持,具有正面影响意义,应当给予充分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葛海河.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声乐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3):105-107.
[2]胡雅珂.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21(11):121-124.
[3]魏琳琳.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声乐表演教学策略探析[J].艺术评鉴,2021(09):131-133.
[4]周梅梅,刘祎.兵团高校声乐教学之我见——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艺术评鉴,2021(08):70-72.
[5]阳颖,易德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辩证哲学思维及其运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2):109-113.
[6]张剑雨.“四史”教育中的高校声乐教学设计漫谈——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思政”之探微[J].大众文艺,2021(03):185-186.
[7]肖磊.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J].艺术家,2021(02):78-79.
[8]孟琳琳.“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20(23):199-201.
[9]王霞.“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90-93.
[10]甄小溪,朱琳.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研究[J].当代音乐,2020(12):42-44.
武文波 1975.07.09女 汉族 籍贯山东省莱阳市 副教授
学历: 硕士,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声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