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探析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22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CB2022066)研究成果
摘 要:基于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平衡阅读的“输入”与写作的“输出”之间关系的要求,本研究重点讨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从“兴趣导向,精准切入”“循序渐进,注重创新”“课外阅读,深化结合”三个角度具体论述,意在通过读写互动整合教学资源、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最终达到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读写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密切关联,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且二者相互联系、彼此补充,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融合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思想、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转变,但是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仍未取得明显突破,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仍待深入展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以读为主的语言输入,轻视以写作为主的语言输出,对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不利。可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是必要的,推进读写结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兴趣导向,精准切入
从阅读到写作是学生先积累再输出的过程,读写结合教学中需要我们把握好尺度,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完成从读到写的转变,激活学生参与读写结合训练活动的热情,让学生成为阅读和写作的主体。
以仿写训练为例,课堂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应该体现如下要点:
第一,提炼关键句指导学生仿写训练,主要涉及课文中的语言表达精准、生动、经典的内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对春水融化后木排在水面漂流的场景的描写,“像一支舰队在前进”,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语言生动、准确、富有想象空间,而在描写秋天收获的场景时,作者运用了拟人修辞,表达森林物产丰富的特征与大方奉献的慷慨品质。提炼关键句之后让学生分析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相应的作用,然后鼓励学生仿写,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句子的概念,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性应用语言奠定基础。
第二,提炼关键段落指导学生仿写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整体表达,选择描写精彩、特色鲜明的段落,让学生整段仿写[1]。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对夏日景象的描写顺序按照从高到低的视角,内容层次清晰、长短句搭配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指导学生仿写该片段的时候可以确立“写景主题段落构成方式探究”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从文本的语言表达顺序、观察视角、描写对象的空间关系、语言的节奏感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总结写作经验、夯实写作基础。
第三,提炼整篇文章的立意、结构,培养学生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能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写作,采用寓情于景的方式表达和升华思想,本次仿写训练任务就是要求仿照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和寓情于景的展开整体写作练习,通过整体仿写文章,意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和创意写作能力,改变解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立意偏颇、构思不合理、模板印记中等问题。
二、循序渐进,注重创新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需要历经一个过程,在读中积累和吸收,在写中输出和创作,随着读写经验积累,读写训练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从仿写逐渐过渡到创新写作,要求学科教师重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和创新思考[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中想要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可以尝试运用如下教学思路:
第一,利用课文“留白”引导学生参与补写、续写练习,为学生提供创新表达的机会。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设置“留白”的课文,引读者深思,给读者想象空间,设计补白任务具体可以依托关键句、情节、结尾句等,鼓励学生对文章展开再创作,比如《去年的树》一课从小鸟寻找大树的情节切入引导学生补白,要求学生补充小鸟在此过程中的心理动态,借此引导学生揣摩角色心理,走进童话故事,深入理解童话主题。
第二,拓展迁移阅读,在拓展阅读和迁移学习中开阔学生视野、激活他们独创意识,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单元整体阅读视域下,要去学生以读后感写作的方式简述东西方神话故事的异同。
第三,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展开改写、续写练习,以充满意境美的古诗词为例,如《暮江吟》《题西林壁》读后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散文,在想象中创新表达,推动读写结合。
三、课外阅读,深化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积累阶段,仅仅依赖课内阅读是不够的,学生要课内阅读和衔接课外阅读,全方位积累语言,获得语言应用经验[3]。同时,读写结合训练也应该向课外拓展训练范围,鼓励学生积累更多语言知识、探索更多写作方法,领悟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内涵,自觉提升思想觉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牛郎织女》一文为例,课内阅读结束后,在课后指导学生参与阅读更多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如《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总结民间故事创作手法,尝试基于创作手法分析和总结成果自主创作民间故事,然后组织线上故事会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创新写作成果和交流创作经验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写作和课外阅读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持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让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教学范围不断扩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各类课程教学要求也产生显著变化,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程改革成效与学生的基础能力、基础素质养成效果紧密相关,而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科学习兴趣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对小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使阅读和写作两个重要教学环节得以衔接,通过融合教学和协调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协同发展,帮助学生掌握读写技巧,助力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确实较高,但是我们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情、善于创新,充分体现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优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文月娇.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42-43.
[2]王美玲.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49-50.
[3]赵文慧.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2(2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