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下的感恩与小学思政课深度结合教学研究

石彩萍 苏晓梅 左银霞
  
三人行媒体号
2023年7期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城小学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乡村振兴理念有机融入小学思政课,以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感恩精神。通过分析乡村振兴对美好家园的影响,并在小学思政课中深度结合,我们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园,培养他们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一研究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望在早期阶段奠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的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 小学思政课, 家国情怀, 爱党爱国爱人民, 感恩精神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更是影响着每个人对于家园的认知与情感。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如何将乡村振兴理念融入小学思政课,以引导和培养下一代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小学思政课是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环节,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其价值观与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有着天然的契合。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度结合乡村振兴与小学思政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园、培养爱国情怀和感恩精神。通过这种深度融合,我们期望能够在小学阶段就为学生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思想基础,为塑造积极向上、有社会担当的新一代中国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 发现美好家园:乡村振兴的深刻影响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不仅在经济层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变革。其内涵与价值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乡村振兴对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1]

在国家战略层面,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环,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开发农村资源,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乡村振兴不仅关注经济变革,更强调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还构建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乡村振兴在全方位上推动着农村社会的进步,为建设富有活力、和谐美好的农村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功案例的分享不仅激励其他地区积极参与,也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二、 融入小学思政课:深度结合乡村振兴理念

在将乡村振兴理念深度融入小学思政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侧重于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小学思政课与乡村振兴理念紧密契合,共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社会观。教学中将深入挖掘这些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形成对家园的责任感与热爱。通过认识个体成长与国家繁荣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乡村振兴的兴趣与理解。为了使抽象的理念更具体,将采用引人入胜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实践中的成功应用,激发对乡村振兴的浓厚兴趣。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理论理解,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奠定基础。[2]

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互动式策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学生对乡村振兴的参与感,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同时,设计实地考察计划,让学生深刻体验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设计旨在使学生从理论学习中走向实践体验,全面了解乡村振兴的深远影响,培养独立思考和实际行动的能力。

三、 培养家国情怀与核心价值观: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重点关注家国情怀的熏陶以及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核心价值观两个方面,以塑造他们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人生观。

在小学思政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通过历史故事、传统习俗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珍视之情。借助小学思政课,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通过了解家乡现状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思考为家乡繁荣贡献力量。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责任感,展现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这综合培养旨在让学生既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又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小学思政课中,通过生动案例诠释党的光辉历程,讲述党的奋斗历程、英勇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党的重要性,激发对党的敬仰之情。通过亲身感受党的伟大历程,培养学生对党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在培养爱国情感方面,通过展示国家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通过组织参观国家场所、主题讲座等方式,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国家建设的伟大参与者和见证者。这全面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际感受和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成就的自豪感,强化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感。

四、 感恩党与忠于人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石

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中,感恩党与忠于人民是塑造其价值观的基石。

通过启发学生认识党对国家和个人的贡献,我们将在小学思政课中灌输感恩精神。深入解析党的指导思想,让学生明白党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对党的感激之情。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感激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时刻,我们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感激、珍惜的心态[3]。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忠于党的理念,我们将通过实例深入解析党的指导思想。通过讲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对党产生深刻理解,从而培养他们忠于党的信仰。在培养小学生忠于人民的理念方面,我们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引导他们在思政课中形成对人民的责任感,使之从小树立忠于人民的理念。

总结:本文通过探讨"乡村振兴下的感恩与小学思政课深度结合教学研究",着眼于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与思政理念,以及感恩党、忠于人民的思想品德。在"发现美好家园"部分,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和价值,强调了其对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通过"融入小学思政课",详细阐述了教学内容设计和互动教学手段,使乡村振兴理念与思政课深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培养家国情怀与核心价值观"和"感恩党与忠于人民"方面,强调通过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社会问题关注以及实地考察等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忠诚品德。这一研究为小学思政教育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新一代学生的家国情怀、感恩意识和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关诗雯.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5):395-400.

[2]尚黎阳,杨金凤,陈子阳等. 把思政课搬到乡村振兴第一线[N]. 南方日报,2023-08-11(A03).DOI:10.28597/n.cnki.nnfrb.2023.004455.

[3]梁翠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23(03):47-52.

本文系陇南市202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研究课题《乡村振兴下的感恩与小学思政课深度结合教学研究》 ——以礼县东城小学为例。研究成果论文,课题批准号:LN[2023]19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