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究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用音乐点亮中国梦
摘要:思政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认知、践行一体化”的重要路径,能够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而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责思政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指导。高校辅导员要想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就应充分挖掘音乐学院学生优势,以音乐为载体,将“中国梦”教育以多种形式融入渗透到思政课程中,实现“中国梦”教育。基于此,本文将探究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用音乐点亮中国梦的有效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程;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高校辅导员要想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艺术人才,就应坚持改革激活与创新驱动,自觉转变教育理念、开拓教育思路,基于时代要求、学院特色制定“中国梦”教育战略,结合思政课程整合延伸教育资源、创新实践教育形式,使学生以音乐为载体深刻认识“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远大目标,保障思政教育成效。
一、挖掘音乐思政元素,更新课程内容体系
中国梦内涵丰富,其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国家一脉相承,具有显著的目标性、历史性、人民性与世界性。在推进思政课程建设中,高校辅导员要聚焦音乐学院特征,充分挖掘音乐历史、文化、艺术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三个必须、四个路径更新课程内容体系,促使学生以音乐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为切入点认识中国梦,切实依托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与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多元价值中树立主流价值,切实彰显思政教育价值。在思政课程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应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等精神为主题拓展延伸音乐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我们都是追梦人》《我的我的祖国》《共筑中国梦》等音乐作品,深度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实现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区域资源、生活资源等资源的综合应用,切实通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影响塑造音乐学院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保障思政课程教学成效。
二、结合特色主题活动,创新思政教育形式
音乐作品具有教化功能。高校辅导员要想运用音乐引导学生点亮中国梦,就应将音乐作品作为必不可少的思政教育载体与工具,遵循内化外化、双向互动、协调控制规律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推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思政实践的有效统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并自觉构建个人发展、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联系,促使学生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以信息化为牵引构建智能教学模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3D、VR、AR等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生动的思政学习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内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结合音乐特色主题活动展开思政教育,基于音乐专业学生自身优势组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中国梦”主题鉴赏、表演、创作等活动中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与精神品质,激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以中国梦为载体组织艺术表演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专业特征实现歌唱表演、舞蹈表演、乐器演奏等实践活动形式的综合应用,有效提升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三、渗透学生日常管理,加强思政环境建设
音乐是学生管理的重要环境因素。高校辅导员要彰显音乐学科优势,就要依托音乐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贯通,主动加强思政环境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与塑造,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性与感染性,切实赋予思政教育时代内涵,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将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第一,高校辅导员要结合音乐学院特征与中国梦内涵更新学院文化内涵,自觉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目标;第二,高校辅导员要加强音乐学院环境建设,依托标语、横幅、名人海报、名人雕塑等布置学生生活环境,并积极组织励志演讲、微课制作、文化服务等日常性音乐实践活动,切实推进和谐学院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第三,高校辅导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教学与思政课堂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推动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聚焦现实、结合现实、深入现实,在职业实践应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切实点亮学生的中国梦。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将“中国梦”渗透到音乐学院社团管理中,促使学生社团将思政教育作为社团管理的重要抓手,切实根据音乐学院特征转变社团管理模式,定期组织“中国梦”主题社团活动,增强学生团队精神,推动良好思政环境的创设。
结语
总而言之,思政课程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关键课程。高校辅导员要想将音乐学院学生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应基于音学学院学生特征与优势探究思政课程创新的有效路径,充分挖掘音乐知识中思政元素,推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音乐活动的统筹设计,使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实践中了解中国梦的本质与内涵,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个人命运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紧密联系,激活学生追梦、追梦、圆梦的内生动力,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盼盼.理工高校音乐学院辅导员学生工作方法探析[J].智库时代,2020(12):188-189.
[2] 赵雄雄.论高校辅导员的多途径思政教育——以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8):110-111.
[3] 彭臻. “课程思政”背景下音乐作品在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