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当前,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加,公路施工质量控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因此新时期需要做好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以便于提高公路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为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促进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提升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优化
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标准日益提高,对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目前,高速公路质量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体系不完善,标准化建设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质量风险管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制约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提高,降低了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1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监理结构体系不完善
从公路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体系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目前的监理结构体系相对死板,在监理过程中无法根据公路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尤其是对于施工细节,存在监理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从目前的监理技术分析,采用的检验技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无法契合时代的发展情况,一旦施工检验技术无法满足工程的需求,不仅会降低检验的适用性,导致检验偏差增加,还会导致工程无法满足预期的质量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公路工程的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为公路工程的后期修复、保养增加了难度。
1.2缺乏完善管理制度
很多高速公路施工团队缺乏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整体高速公路整体质量。有的建筑施工团队在开展建筑施工之前,并没有向相关单位做好报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发生,相关部门由于没有得到提前通知,对整体建筑施工情况并不了解,在现场质量检查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对很多施工细节都是一带而过,这就导致高速公路施工缺乏相应监管。此外,还有很多新建立的高速公路施工建筑团队,由于内部人员组成较为复杂,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团队规章制度都是复制其他施工团队成熟的规则,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只单纯复制奖惩机制,缺乏相应的管理模式或激励模式。
1.3裂 缝
1)路基本身填筑宽度不够。在实际开展路基填筑作业时,部分工程未能对路基的宽度做出仔细的测量工作,当路基已经有效完成多层填充作业后,才发现路基实际宽度未能满足现实需求,此时一般会借助镶边填补的方式对其开展修补工作,但因为填筑的方式以及压实度可能存在差异,所以比较容易引发裂缝问题。2)未能做好路基夯实工作。在实际开展路基夯实作业时,如果工作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或者是技术水平不高,很容易导致一些较为特殊的地段未能开展充分及合理处理,往往只是开展简单的常规夯实操作,导致夯实不到位或者是不细致,从而容易引发裂缝问题。3)在实际开展路基施工前,施工人员未能彻底地将周围的垃圾或者是废弃物进行有效清理,使得路基压实存在一定隐患,进而容易引发裂缝问题。
2促进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提升有效措施
2.1提高监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公路工程监理的质量与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因此,监理部门应重视对监理人才的培养,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制度。培训时,不仅要提高监理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工程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监理人员对工程的掌控能力,保证监理人员能够在监理过程中明确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负面因素,例如,公路经济效益、法律法规对公路的影响等。此外,监理人员还应注重经验积累,施工过程中向经验丰富的人员虚心请教学习,与同行业人员交流监理工作的内容、难点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监理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控制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施工现场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施工现场较为复杂,存在诸多影响工程的因素,倘若未能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那么必然会对公路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控制。具体来说,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原则,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此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2.3做好路基防护工作
1)坡面防护。工程主要对坡面防护进行了应用,此种防护主要用来避免地表水对相应坡面岩石造成严重的冲刷问题,较为常用的防护一般包括:植草防护、砌石框格以及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等。通常情况下对于挖方路基处,需要选用植物防护;对于填方路基处,如果路基边坡实际高度超过1m需要借助拱形骨架护坡进行防护,如果实际高度低于1m,一般设置植草防护即可。2)支挡防护。对于支挡防护一般指的是设置一系列挡土墙来开展路基防护作业。现阶段挡土墙主要包括:悬臂式、板柱式以及重力式等,其实际防护效果相对较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3)冲刷防护。主要指的是借助砌石以及抛石等形式开展防护工作,一般广泛应用于沿河路段方面的路基防护。
2.4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第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新技术,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升级监控设备和系统,提升质量监管速度和精度,降低监管成本和风险。第二,采用第三方评估和认证机构,通过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对公路工程进行评估和认证,提高意见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加强监管机构的专业性和管理能力。第三,加强统一监管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和质量保障等级,建立适合的监管模式和机制,并加强监管沟通和信息共享,提升监管能力和效果。第四,创新监督方式,采用移动巡检、无人机巡检、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加强质量监管的全过程覆盖和及时性,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度。第五,采用质量主导的管理方式,建立层层推进、逐级审核和质量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建立质量报告、质量评价等制度,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能。第六,加强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监督管理的依据和准确性,提升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第七,注重培训和人才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变能力,为不断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奠定人才基础。
2.5应用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各个行业都在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监理工作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监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监理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中央服务器建立属于自身的网络平台,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从而对监理工作进行深度优化。在施工现场的监理中,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监理设备,对需要监理的目标进行针对性识别,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旦发现问题,智能化监理设备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从而及时应对。另一方面,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会对多种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此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例如,在检验施工材料质量时,先由监理人员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初步评估,再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由实验室对材料的参数进行全面监测。在测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统计,排除干扰信息,进一步提高采样数据的准确性,降低因闭环控制导致的误差,同时将参数输入计算机中,通过对参数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将结果展示,从而发挥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监理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中的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全力配合,需要做好路基基层处理、测量防线、碾压、填料、路基填筑、排水维修等一系列工作。只有把每一项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公路工程中的路基施工质量得到全面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海锋.高速公路机电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管理对策分析[J].市场调查信息,2019,9(2):81.
[2]曾志威.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20,46(1):23-25.
[3]杨小波.分析高速公路品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9,56(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