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育人”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摘要:数智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财会行业发展与岗位需求变革,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如何对接产业变革开展教学改革,落实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位基于教学实践,探讨“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岗课赛证、思政育人、大数据与会计、课程改革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继续深化“三教”改革,积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已成为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高等职业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培养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以课程思政为教育导向,对接岗位需求、融通证书标准、结合竞赛要求,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以《成本核算与管理》校企合作课改建设为例,探讨“岗课赛证+思政育人”的课程改革路径与实践。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成本核算与管理》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针对成本会计岗位开设,培养学生掌握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成本分析等理论知识,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取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对一般中小企业产品成本进行核算,能够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与管理的能力,具备从事本岗位工作所需的爱岗敬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养。
二、“岗课赛证+思政融通”课程改革思路
(1)“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
课岗:本课程是以成本核算工作顺序为依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
课证:本课程“1+X”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财务共享、数字化管理会计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内容,课程内容设置参考X证书考核大纲,做到课证融合。
课赛:本课程与辽宁省会计技能、智能财税、科云财会职业能力等竞赛结合,课外定期举办校内技能训练与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各项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近年来省级以上竞赛中多次获奖。
(2)“课程与思政”结合
为培养业财融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本课程在教学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专业问题、社会热点、实地调研等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让“立德树人”的理念浸润课堂内外。
① 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的意识。大到国民经济的运行,小到企业经营与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恪守诚信、关注现实问题、提升为地区经济和企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成本会计岗位的应有之义。
② 培育学生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操守。成本会计人员是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主体,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决策。以法律为准绳,以《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保持客观公正,是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底线。
三、课程改革路径与实践
1.融通岗课赛证、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结合数智化时代企业成本会计、成本管理、成本分析等岗位要求、融通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标准、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智能财税》《会计技能》等赛项要求,融通岗-证-赛,重构教学内容,基于岗位工作流程与典型任务设计学习单元、确定工作任务。
2.强化职业素养、深挖思政元素
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课程内容知识点,引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素养目标”,强调现代会计应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育学生经世济民、家国情怀和正确创造国家经济价值的职业素养。
3.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虚仿环境
课程对接产业变革与数字化财务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仿教学场景、VR+AR技术把企业搬进校园,构建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同时引进智能财税共享服务平台与企业真实案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平台、书证融通课程标准、书证融通考核方案,共建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与考核、助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
4.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团队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充分对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财税职业岗位新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课堂教学因教学内容施教、因班级学情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头脑风暴、合作学习、理实一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财务机器人辅助教学、VR+AR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将知识与思政、能力与思政、素质与思政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5.坚持以评促学,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构建以知识、能力和素质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多维立体化”评价模式:多维度——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多方位——评价主体包括平台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立体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
四、课程改革反思
在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支持下,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育人”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将课程与岗位、证书、竞赛结合、引进企业真实案例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采用教师导学-学生练习-课程实训-多维评价,即“教学做评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将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融通,达到了预期的改革效果,对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也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宇.“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17):1
2.郭巍佳.“岗课赛证融通”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 2021, (11):171-172
3.叶杨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8):37-41
作者简介:薛丹(1987.04)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类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