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国产手机游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与创新

——以《纸嫁衣》为例

赖虹羽 吴致韫 黎旭倩 陈佳琪
  
城市规划集
2022年34期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广州 510830

摘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的加快,国产手机游戏正作为新的传播方式以“软”实力在全世界本土化地弘扬我国的文化产业。本文通过分析《纸嫁衣》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总结国产手机游戏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与创新,并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出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手机游戏;中国传统文化;《纸嫁衣》;文化创新

引言:

《纸嫁衣》是由HeartBeat Plus开发的中式恐怖悬疑剧情解谜系列手游,截止2023年1月已发行四部:《纸嫁衣》、《纸嫁衣2奘铃村》、《纸嫁衣3鸳鸯债》和《纸嫁衣4红丝缠》。《纸嫁衣》系列游戏以纸新娘为核心美学意象,以阴婚祭祀为主题,以民间习俗为中式恐怖的主体元素,以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原型,人物关系彼此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纸嫁衣宇宙。2021年1月,上线不到一周的《纸嫁衣》的下载量达到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在TapTap上拿到了9.3的高评分;《纸嫁衣2奘铃村》在上线当日便成为TapTap热门与新品榜第一,评分稳定在9.6分;《纸嫁衣3鸳鸯债》在TapTap的预约量突破50万;《纸嫁衣4红丝缠》在在发布当日便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可见其游戏的受欢迎程度。本文将具体分析《纸嫁衣》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与创新,并从多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手机游戏当中的运用策略。

一、《纸嫁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一)《纸嫁衣》中的人物设计

游戏的人物设计是游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游戏角色是玩家在进行游戏时的虚拟身份,是他们在游戏中的精神载体。[1]《纸嫁衣》的游戏制作团队从游戏人物的设计上便力求给玩家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游戏制作团队将中式传统故事中的人物融入到了《纸嫁衣》系列主角的角色设计当中。《纸嫁衣》的主人公宁子服与聂莫琪原型为《聊斋志异》中的宁采臣与聂小倩的爱情故事;《纸嫁衣2奘铃村》的祝小红和梁少平的爱情故事取材于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纸嫁衣2奘铃村》的主题曲《生生世世不分离》中的歌词“我俩似蝶儿双双飞”,也对应着《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成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的结局;《纸嫁衣3鸳鸯债》中,男女主人公申墨卿和王娇彤的原型为申王爱情,出自元代宋梅洞的《娇红传》的申纯与王莹卿;《纸嫁衣4红丝缠》的男女主人公崔莺莺和张辰瑞则是来源于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西厢记》。游戏制作团队在借鉴传统故事人物的同时,并没有对这些人物进行生搬硬套到游戏当中,而是在将传统人物和现代背景加以融合。玩家们在游戏内不仅能看到原型人物的故事影子,也能看到主人公利用现代开放的思想,去冲破旧社会封建残余的身影,对处于现代社会的玩家来说更是增强了其代入感。

(二)《纸嫁衣》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游戏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主要分为物质型传统元素的运用和精神型传统文化的运用。物质型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中国独特的山水墨画、文字符号、建筑风格等实体元素,以及成龙、李连杰等进行传统文化传播的影视明星;精神型文化元素主要包括中国独有的生活方式、习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影响日常生活的更隐蔽元素。[2]在《纸嫁衣》系列游戏中,对以上两种类型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一定的运用。以下为游戏中对传统文化的部分运用实例:

1.物质型传统文化元素

《纸嫁衣》四部系列中代表性的物质型传统文化元素有:(1)寺庙:《纸嫁衣》中宁子服去往的寺庙为竹楼样本,分上下两层,下层约有一米,是中国南方地区为阻隔湿气常见的建筑风格。(2)灵棚:停灵办丧事的棚子。搭灵棚是中国传统丧葬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3)镇墓兽:古代风俗,指一种冥器。(4)孔明灯:又称为天灯或许愿灯,古代时用作军事,如今多用于节日祈福。(5)百寿图:中国民间传统寓意字样,用一百个不同形体的“寿”字所组成的图像。(6)石敢当:旧时立于宅门外或街口巷冲的小石碑,称“石将军”。(7)河图洛书:乃中国远古时期的人们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里面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礼,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8)水车:灌溉工具,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充分利用水利发展出来的一种运转机械,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精神型传统文化元素

《纸嫁衣》四部系列中代表性的精神型传统文化元素有:(1)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于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取名等各方面。(2)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天干历日期。(3)五行六道: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常见的自然物质材料,后面又融合了阴阳、四时、五方、五德等元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系统。六道是佛教的概念,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分别为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三恶道为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4)中元节: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中国的四大“鬼节”之一。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敬拜土地等。(5)庙会:又称庙市,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民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等节日举行(6)祭灶神:灶神传说为掌管人间饮食,考察一家善恶之官。祭灶神是一项民间影响巨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7)纸扎: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祭祀活动,是一项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纸扎的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神像、人像、建筑以及明器。(8)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进行演绎的民间戏剧。

二、《纸嫁衣》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一)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方式的创新

在《纸嫁衣》内,传统文化与游戏玩法结合在了一起。饰演游戏角色的玩家通过对场景和人物的探索,寻找线索,并根据线索的解谜进行游戏,期间还参杂着诸多小游戏。在这种探索解谜的方式下,游戏制作者们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这种玩法当中。玩家在游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并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了游戏性与科普性的统一。例如: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根据线索,自主手动进行纸扎,完成一个纸人以进行接下来的剧情。在剧情中,游戏内常用皮影戏来进行剧情的演绎,将皮影戏当中的剧情和现实剧情产生关联,实现逻辑互通,使得玩家在了解游戏主线的过程中,也观赏了一场精彩的皮影戏。

对于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传统文化,游戏制作者们则将这些原本晦涩的传统文化进行大众化的创新,使得玩家能更容易地了解到这些传统文化。例如在推理的过程中,玩家需要根据线索的提示,利用八卦图进行推演而得出下一步的密码。在这个过程中,制作组们的提示由浅入深,让玩家一步一步地进行推演。在最后解出谜题后,玩家们不仅获得了解谜的成就感,对于这些文化也在解谜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对传统典故的改编创新

在游戏内容方面,《纸嫁衣》制作团队跳脱出以往对传统的借鉴模式,对传统经典典故进行了大胆地改编与创新。

《纸嫁衣》的主线故事开始于千年前的玄奘西行取经。玄奘在西行的过程中途径游戏内的奘铃村,看到当时的奘铃村流行病肆掠,因此停留在村子一段时间。最终解决了病源后,留下了《六葬真经》来渡化村民。然而学医无法救得了那偏僻而又落后的村子,在玄奘的盛名之下,村民们的贪欲逐渐显现,于是一个叫“六葬菩萨”的邪教应运而生,制定了许多的落后又腐朽的风俗规则,其中包括要献祭年轻女子给“菩萨”的仪式。这个村子就这么延续了近千年。而《纸嫁衣》的主线,就是来自新时代的“纸新娘”们,与来自外界的男子一同突破这重重的封建礼教,反抗“六葬菩萨”的故事。

在游戏剧情中,游戏制作者们对传统经典的典故进行了改编创新。在主角的感情线上,游戏制作者们对古典异志文学如梁祝、申王爱情等故事进行改编;在游戏主线上,则借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玄奘西游为故事主线的背景。在游戏的立意上,游戏制作者们将那些古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化糟粕,放到如今新时代的主题之下,使得古今两种思想在同一时空下发生碰撞。在游戏内,主角们冲破“六葬菩萨”所带来的封建思想,来表达出对那些当今仍存在的奇怪习俗的否定。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手机游戏中的运用策略

(一)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是一个游戏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支撑一个游戏的主要核心。游戏内容分为两部分:游戏剧情和游戏玩法。游戏剧情分为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其中主线剧情是推动游戏往后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游戏剧情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手段最为常见的是对传统故事的引用或参考。如手机游戏《忘川风华录》中,主线剧情便是发生在历朝历代的名人志士当中,其中对于古代名人的故事还原度极高,让玩家身临其境地与古代的名人一同体验他们的人生。

有趣的游戏玩法对玩家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如何将传统文化渗入到游戏玩法当中,是传统文化游戏制作者们必须要去考虑的问题。其中,游戏玩法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分为主要玩法的运用与次要玩法用。如在中国风的武侠游戏中,游戏的主要玩法便是让玩家置身于武侠世界中,与其他玩家进行打斗,“武侠打斗”便是这一类游戏的主要玩法。而次要玩法是指在游戏当中某一阶段、某一部分或游戏的某个活动的玩法。《纸嫁衣》中主要玩法是推理解谜,但过程中参杂着一些需要完成固定小游戏才能获得线索的步骤,其中包括制作糖人、根据音调吹笛子等,而完成小游戏便是《纸嫁衣》的次要玩法。

(二)游戏美术风格

游戏的美术风格主要为游戏中的场景、建筑、人物形象等在游戏内能给予视觉直观感受的体现。一款游戏中,美术风格往往是玩家的第一印象的来源。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游戏制作时,必须时时考虑对于场景、页面的设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其游戏的风格,对游戏场景、玩家行为、游戏玩法、功能按钮等各方面进行视觉页面的设计,从而使得游戏内的情景真实而生动地显现出来,从而增加玩家的代入感。

游戏制作者需要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来作为游戏的主打宣传页面。这一代表性的元素不仅要符合游戏内容,也要和游戏主打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此让大众一眼便能看出游戏的大致风格内容。如《纸嫁衣》中,游戏开始的页面和宣传页面是一位身穿中国婚服的新娘,配上四处阴暗的环境,中式的恐怖元素一下子便显现了出来。

(三)游戏音效运用

游戏音效分为四类:(1)背景音乐,在游戏中作为背景与环境的衬托,甚至在系列游戏中反复出现形成游戏品牌标志的音乐。(2)游戏主题曲,以游戏主旨内容为基础的乐曲。(3)游戏效果音效,在游戏中根据主角、环境、情节等,播放的符合人们一般经验的以增加游戏真实性沉浸感的效果音。(4)游戏提示音,在游戏中根据用户的操作,环境的突变等,以提示功能为主要目的的音效。[3]

在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手机游戏当中,游戏音效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游戏音效的使用不仅要契合游戏的故事背景,还要具有着中国特有的风格。如在仙侠游戏中,游戏的背景音乐一般使用琴、箫、笛子等乐器。节奏缓慢,旋律性强且优美,给人一种寂静、淡然、柔和、空灵的感觉。而在中式题材的恐怖题材游戏中,游戏效果音经常会使用唢呐、水琴、锣等乐器,来制造惊悚恐怖的气氛,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纸嫁衣》中在许多情节转换的场景中,就有插入敲锣打更声、阴风吹过等声音去制造氛围。有一些恐怖游戏还会配上宗教色彩的背景音乐,运用民间信仰中对于宗教的神秘感来营造恐怖气氛。《港诡实录》中就有运用佛教念经的背景音乐。游戏提示音方面,手机游戏的运用类型比较多样:传统乐器、地方特色、戏曲等。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就有许多根据英雄皮肤特色而搭配的昆曲语音包和方言语音包。

四、结语

手机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向社会传递艺术、传递文化、传递精神的重要载体。[4] 随着手机游戏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发者将目标转向于传统文化这一块市场中。然而想要真正地做出一款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优秀的手机游戏,游戏制作者们不能一味地继承传统文化,而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化地创新,在契合游戏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提高游戏的可玩性与质量,从而提高手机游戏的市场竞争力,并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奉献。

参考文献:

[1]韩娜,吴姗.电子游戏人物角色设计概述[J].戏剧之家,2015(13):186.

[2]成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视广告创意中的运用[J].当代电视,2015(11):34-35.

[3]覃京燕,刘碧雨,张盈盈.游戏设计中声效应用对于用户交互体验的影响研究[J].包装工程,2011(22):23-26.

[4]竺頔,李育菁.浅谈数字时代下江南艺术在手机游戏中的运用——以《江南百景图》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2(02):102-104.

基金项目:广东培正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国产手机游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与创新——以《纸嫁衣》为例”(项目编号:pzxk2223d1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