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思维导图引导的癌痛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绮媛
  
城市规划集
2022年33期
惠东人民医院 广东惠东 5163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思维导图引导的癌痛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最初开端时间与最终结束时间分别为2022年1月和2022年12月,在电脑随机抽选系统干预作用下,在上述所提及这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症的患者1547例当做本次研究治疗的探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两个组别,前组为共计773例为其施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后组为共计774例施以基于思维导图引导的癌痛护理干预的观察组,针对于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成效进行互相之间的比较。结果:患者护理干预前所承受的疼痛症状没有差异性(P>0.05),而在相应干预后疼痛症状更轻的观察组(P<0.05)。患者所拥有的SAS以及SDS评分相对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结论:在基于思维导图引导下所开展的癌痛护理干预工作,让处于晚期癌症阶段的患者所承受的疼痛症状得到较为显著的缓解,患者拥有更为理想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的干预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癌痛;晚期癌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恶性肿瘤疾病是现阶段对我国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一个重要疾病,而癌性疼痛是患有癌症患者所常见的病症[1]。特别是针对于处于癌症晚期阶段的患者而言,其所存在的癌痛程度对大多数患者均无法忍受,会对患者的睡眠、饮食以及生活均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危害到患者生命的行为[2]。本研究通过使用基于思维导图引导的癌痛护理,现针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相应的干预工作,探讨最终获得成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最初开端时间与最终结束时间分别为2022年1月和2022年12月,在电脑随机抽选系统干预作用下,在上述所提及这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症的患者1547例当做本次研究治疗的探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两个组别,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对照组中存在男395例,女378例,年龄最低至37岁,最高至78岁,均值(59.11±5.36)岁;在观察组中存在男399例,女375例,年龄最低至38岁,最高至77岁,均值(59.56±5.71)岁;使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不具备差异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被规划为对照组的患者,对其主要是通过常规护理模式开展相应的干预工作。

1.2.2观察组

被规划为观察组的患者,对其主要是通过基于思维导图引导的癌痛护理干预,其所涉及到的具体干预工作内容如下:①思维导图设计与绘制:根据癌症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以及需求等各种情况,以疾病有关知识讲解、用药、饮食、健康行为、非药物之痛指导等行为作为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与绘制,并通过不同的线条、图像以及颜色结合相应的关键词绘制出具体的思维导图。②护理人员需要在基于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作用下为患者开展有关于癌症知识、饮食、用药以及行为等各方面的建各级工作,让患者能够对临床开展治疗的方案以及效果认知程度得到提升的同时,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干预,让患者能够保持更加乐观的态度接受后续的治疗,让患者不会因为药物副作用等反应而影响了后续的临床治疗,使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③疼痛护理:根据医嘱为患者存在剧烈疼痛的患者实施三阶段的镇痛处理,第一步对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或者布洛芬等非麻醉性镇痛药物完成镇痛干预;第二步则通过使用强痛定以及可待因等A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物实施止痛干预;而第三步则需要使用杜冷丁或者吗啡等A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物实施止痛处理;所开展的非药物镇痛处理,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舒适体位的调整,并让患者闭目回忆自身所拥有的美好经历或者播放患者所感兴趣的音乐、影视节目以及相声等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闭目冥想,让患者全身得到放松,并实施深漫呼气、吸气训练,从而实现缓解疼痛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针对于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其主要是通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的作用下对患者实施评估,NRS评分将疼痛划分为10个等级,患者可根据数字对应的疼痛等级自行做数字评分,可以更好对疼痛等级做出数字化、精细化评估,如NRS评分为2分,则为轻度疼痛,评分为7-8分为重度疼痛,表明疼痛比较剧烈,可以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如果不应用疼痛干预措施,疼痛难以缓解。

(2)心理状态:针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其主要是通过使用SAS以及SDS量表的标准对患者进行调查,分值为百分制,最终所获得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所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更加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由表1结果所示,患者护理干预前所承受的疼痛症状没有差异性(P>0.05),而在相应干预后疼痛症状更轻的观察组(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由表2结果所示,患者所拥有的SAS以及SDS评分相对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

3讨论

癌痛的出现与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以及感受器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关联性,就现阶段的医学界对于癌痛症状的出现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临床认为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就是癌痛,这一症状的产生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因为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会让患者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导致较多癌症患者在出现了持续其剧烈的疼痛症状时无法忍受,通常会出现自残以及轻生等过激的行为,这会使得癌症患者的存活率降低。

而相关先就表明,对癌痛患者施以护理干预能够让该类型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得到提升,让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思维导图也就是心智图,将临床相关信息能够通过图文的形式更好的实施总结与规划,并使用色彩鲜艳的图形实施转换,从而更好的让患者接受和采纳相应信息,让患者思维效率得到提升。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在使用基于思维导图引导下所开展的镇痛护理干预,能够铜鼓图文形式更好的展现出护理工作之中的难点与重点,便于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并且能够通过相应健康教育与指导,让患者能够拥有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基于思维导图引导下所开展的癌痛护理干预工作,让处于晚期癌症阶段的患者所承受的疼痛症状得到较为显著的缓解,患者拥有更为理想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赵世娣,张春晓,胡月,等.基于思维导图引导的癌痛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2):4197-4200.

[2]于海燕,刘海涛.以人为本护理干预对肿瘤晚期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9):104-10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