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论述
摘要: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是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其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主体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认识到主体结构施工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1 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主体结构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功能以及质量。近年来,随着建筑规模的增大,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建筑主体结构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进行城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建筑项目的整体功能以及施工质量,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建筑主体的建筑施工,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方法进行建筑主体的施工。建筑的主体结构主要值得是建筑地基以上的部门,建筑的地基部分是建筑荷载以及力量的主要承担者,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建筑地基能够承受整体的荷载。建筑项目是有建筑地基与建筑主体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因此确保建筑地基与建筑主体的施工质量就是确保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的措施
2.1 质量控制
在加工钢筋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控制。加工棚中,应该具备下料指示牌与操作方法牌。同时,还应该指派专业人员控制半成品的钢筋质量。应该保证逐种类与规格进行检查,如果不符合标准不能下线。合格并且成型后,应该尽快划分种类、挂牌识别。与此同时,钢筋的级别、种类也应该符合工程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锚固长度应该在300mm以上,如果纵向受拉钢筋的级别是HRB400,在末端应用机械锚固时,含有锚固端头的锚固长度应该选择锚固长度的0.7倍。在纵向受力钢筋中,用到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30mm。在标高在零以上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所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侧壁、墙、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所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标高±0以下,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所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侧壁、墙、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所需混凝t保护层厚度为20mm;基础应根据有垫层进行考虑,若无垫层考虑为70mm;柱、梁构造筋及箍筋保护层应为15mm;侧壁、墙、板分布筋的保护层是10mm。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定时对钢筋工程隐蔽的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2.2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和后续混凝土的浇筑具有密切关联,因此是影响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该分项工程处理效果不佳,施工完成后主体结构可能出现变形、裂缝,降低了承载力和稳定性指标。因此,模板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如下:第一,进场时审查模板材料,以模板的自身承载力为主要指标,确保满足后期施工需求。尤其是木模板材料,应该开展更为详细的检测试验,不仅关注承载力指标,还要测定表面的平整性、光滑度,表面凹凸不平的模板不能使用。第二,模板在安装之前,首先对模板表面进行彻底清理,去除灰尘、杂质等,为混凝土的浇筑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模板拼接完成后,应该具有整体性和严密性,避免出现较大的裂缝,以提高利用价值,避免出现漏浆现象。第四,模板安装之后,混凝土施工前再次进行检验,主要是看支撑立杆边线的控制、墙柱模板的定位、支撑立杆的间距等。另外,拆模前一定保证混凝土强度达标。
2.3 钢筋绑扎安装
绑扎前需要安排好绑扎顺序,并确定好绑扎的方法以及保护层厚度,清理好工作面后即可进行施工。关于钢筋间距问题,很多施工队伍为省事,铺好钢筋就开始直接绑扎,至于间距也是凭着感觉走,摆出来的钢筋歪歪扭扭,间距或大或小,监理验收常常要求返工整改,既误工又误时。所以,钢筋绑扎前应先弹出定位线或用粉笔画出定位点,按定位摆放绑扎,绑出来的效果既标准也符合规范要求。另外,关于钢筋搭接问题,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例如:当受拉钢筋直径>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建中纵向受力钢筋不应采用绑扎搭接;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如必须在此连接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钢筋绑扎完成后,首先要对绑扎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锚固长度、接头设置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还应着重检查框架节点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及梁上有集中荷载作用处的附加吊筋或箍筋是否漏放;双层配筋的厚板和墙板是否按要求设置撑筋和拉钩;控制保护层的垫块厚度和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是否正确、固定、可靠,孔洞周边的钢筋加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最后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值守,特别是一些挑梁挑板部位,遇到踩踏或施工造成的变形及时纠正。
2.4 砌体工程管理
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砖体砌筑部分的施工成为砌体工程,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两层砖体的错位砌筑,这样能够有效的确保建筑的稳定性与结构强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砖体的结构不完成,砖体上存在孔洞,应当将带有孔洞的位置与建筑砌体的受力面进行垂直放置,以防砌体的整体荷载能力受到影响。在砌体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水泥作为砌体之间的粘合剂,在砌筑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粘结的稳定,应当控制好水泥的质量。在砌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雨水的冲刷,否则将会导致砌体施工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2.5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不仅要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还要满足施工中对和易性、使用中对耐久性要求。我们提到的配合比往往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土强度,然而实际的施工环境往往有诸多影响强度的因素,如严寒环境、高盐、高湿等。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适当调整,最终配比的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于混凝土搅拌物的和易性往往是为了有利于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应根据结构部位的具体构造,钢筋密度、施工工艺及其他要求确定拌合物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不发生离析泌水,且浇筑完成易于抹面。混凝土的耐久性不仅仅是优化配合比,提高混凝土强度,对原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例如,有的骨料含有化学成分可能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强度,或削弱骨料与水泥的粘结,所以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对提升混凝土耐久性也尤为重要。
2.6 钢筋的连接
当水平钢筋、竖向钢筋不小于22mm时应分别采用冷挤压、电渣压力焊来连接,若小于22mm,则运用塔接的方式。地下室基础梁底板的底部钢筋接头应避开支座处塔接,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控制在50%之内;上部不应在跨中塔接。墙体、柱竖向钢筋以及基础底板的钢筋接头部分应尽量避免最大受力处;板、梁等底部钢筋尽量不要跨中连接或塔接;上部的钢筋则要需跨中塔接。框支梁下的钢筋不应设置接头;上部若需接头则需避免墙体的开洞处、框架柱梁端箍筋的加密部位,在跨中的1/3范围内,同一截面接头截面面积应控制在受力筋的25%以内,且相邻接头的间距要不小于500mm。
3 结束语
主体结构施工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总体质量。随着建筑材料不断的更新换代、施工工艺不断的提升,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就必须要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房朝君.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创新与设计[J].建筑结构,2022,52(06):154.
[2]王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内容及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2,7(06):165-167.DOI:10.19537/ j.cnki.2096-2789. 2022. 06.051.
[3]黄凯,朱正,朱旭荣.大中型博物馆建筑结构设计要点——以戏曲百戏博物馆新建工程为例[J].江苏建筑,2022(0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