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曹相辉
  
中国地名·科技与信息
2022年41期
佛山市啟盛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 528000

摘要:检测工作在食品以及其他产品(如:药品、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等)安全监测体系中至关重要,对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日益严格规范化,加强对培养基质量控制,是提升微生物检验准确性的关键。微生物检验主要检验微生物的生物性状,辨别其种类特性,培养基质量对微生物鉴定分类及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相关部门要重视培养基制备,优化实验室检测环境。研究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控方法对保证检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

引言

对微生物的审查是食品以及其他产品(如:药品、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等)质量评估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按照有关标准准备和利用作物环境,同时加强微生物检验标准,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以便向民众提供更安全和更健康的产品。

1培养基的采购

一般来说,微生物试验中使用的培养基必须由他们自己准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合成培养基是最常用和最常销售的培养基。这些商业培养基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繁琐的微生物检查程序,这些培养基的生产和加工标准基本相同,从而避免了手工制作方面的差异。虽然商业培养基和标准是一致的,但特殊情况有时会影响培养基的稳定性。因此,在购买试验性培养基时,必须仔细考虑和购买质量管理系统认证的产品。采购人员可以在开始时进行调查和比较,选择比较好的文化环境。

2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我国很多食品安全标准存在检验检测标准不同、与国际接轨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修改非常迫切。培养基是微生物检验必须采用的生化试剂,品种繁多,易受原料来源差异影响导致质量波动。商品干燥培养基配制涉及技术操作,目前我国尚无适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待检测培养基质控标准,影响结果可比性,出台新的培养基质控标准非常迫切。广东省生物研究所制定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质控国家标准。2000年ISO出台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培养基厂家对产品质控标准不同,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培养基标准。制定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质控国家标准可以带动培养基厂家发展,使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为我国食品企业内部生产监控提供可靠依据,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全程控制。1984年ICFMH提出微生物培养基质控标准方案,补充工作组发表的专题论文。FDA在80年代对培养基制造商建立生产条例,NCCLS在1985年提出通过导则M22-A商品微生物培养基质控标准。第三版内容明确制造商与用户职责,精简质控菌株保存方案;推荐使用要求复杂营养的菌株进行质控。ISO在2000年制定食品微生物学制备培养基导则,2003年制定食品微生物学生产培养基检验规程应用导则。ISO对培养基与成品质控做出规定。ISO标准较为系统,从产品使用销毁等各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中国微生物学会培养基学组1990年后对培养基原料提出质控标准,1993年卫生部制定食品微生物检验干燥培养基质控标准,对生产环境工艺及干燥培养基质量标准做出规定。2002年卫生部医政司制定行业标准,规定制造商需进行实验,用户操作实验及缺血性报告等。2005年国家药典规定对真菌培养基等无菌检查培养基进行促菌生长实验,2次实验达到最高灵敏度为判定标准。我国卫生部行业标准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验规程结果判断可操作性有待提高。WPCM将培养基质控结果定量分为5个级别,建立质控标准应定量。制定实验方法得出结果应考虑我国国情,要求较高操作技术水平标准难以执行。质控标准实验方法需对照培养基进行评价,1993年我国卫生部制定微生物检验用干燥培养基生产质控标准有待完善,选用合适的培养基对照非常关键。

3培养基的制备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根据有关要求记录培养基的配制信息,如名称、批号、pH值、添加剂、用量和灭菌条件,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准备培养基,以便有效确保在准备培养基时,严格遵守配制水以及不影响或抑制微生物生长、且温度保持在25℃左右的要求,并使用清洁玻璃贮器。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充分实现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为了防止环境湿度滋生细菌,需要准确测量空气湿度较低的房间。在湿热灭菌过程中,在轻微冲击或较小强度加热后,必须在容器中增加三分之一的水,充分和均匀地混合培养基,配液过程中整体溶液不超过容器的三分之二空间,需要时再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容器中。必须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和标准工艺在培养环境中添加所有成分,必须严格控制培养基的灭菌过程,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以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并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4培养基质控管理依据

我国生产培养基已有很长历史,生产厂家较多,但目前缺乏系统全面的国家标准,直接影响很多微生物实验结果。当前我国将食药品监管局作为主要管理机构,纳入食药品监管体系,药品监管局负责对临床用药监督,做好腹水培养基选型是提升微生物检测效率的保障,腹水培养基质量与微生物检测密切相关。不同领域微生物对检测要求不同,需将检验差异性作为参考依据。研究通过查阅参考文献,明确培养基质量控制方法。我国食药局通行腹水培养基管理标准包括将《中国药典》关于培养基使用作为指导依据,微生物检验培养基选型以《国家标准药品微生物培养质量》作为指导依据,对腹水培养基选用未明确要求。针对药品微生物检验质控标准,相关部门选用条例清晰固定标准,为检验人员操作提供指导。医疗服务机构采购人员引进培养基前,要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领导重视,且员工积极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开展检验工作所需人力财力资源,提高检验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实验室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测试方法,通过对表现观察发现微生物生长特性。当前我国培养基质量检测选择方法较为简单,微生物检验培养基对加菌量未严格规定,需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根据微生物检测种类及待检产品类别选择培养基种类。保证判定结果客观,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质控要按照《实验室培养基质检方法》操作,培养箱温度为35-37摄氏度,培养20h,手工对其鉴定。培养基质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应设立专门培养基质控小组,制定科学质控方案,完善培养基质控方法。

5培养基质量控制

5.1来货验收及保存

对交货接收日期全面记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有效性等内容。验收企业质检报告,检查包装完整情况,发现存在霉变或结块要拒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药品培养基验收。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可采用避光保存,可以将培养基置于冰箱内保存,试管装培养基保存时间控制在4个月,某些专业实验结果对培养基保质期特殊,应通过试验确定有效期。琼脂平板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冰箱保存,时间为1周内,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存在差异,特殊情况需要通过实验确定储存有效期。

5.2微生物性能指标测试

培养环境绩效指标主要由选择性、增长率和特异性组成,其中选择性是培养环境抑制非目标细菌的能力,必须达到标准规定的限度;增长率表示促进目标细菌生长的能力,条件是达到标准规定的最低限度;特异性是对培养环境的指示能力的检验,在这种环境中,质量控制的菌株的形状必须符合相应的特性。根据GB4789.28-2013中提供的三种质量控制方法,如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和半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和半定量方法通常用于实验室使用的商业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在对培养基进行性能测试时,检查员应严格遵守商业培养基使用和实验室试验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

5.3配置、灭菌和保存

用于培养环境的实验室所有相关数据均应按照实验室规范和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记录。每一项灭菌都必须通过湿热灭菌指导栏进行监测,关键培养基可以通过湿热灭菌生物指示剂同时进行监测。高压锅灭菌锅运行结束时,必须及时取出,在室温下冷却,高温热闷环境长时间存在可能会引起较深颜色、水分蒸发、pH偏移等问题。不适当的灭菌条件可能会破坏培养基的成分或导致灭菌不彻底。大多数培养基湿热灭菌条件为121℃、15分钟。需要注意的特殊条件包括: 121℃、20分钟(ttb,PDA);115℃、20分钟(EC,EC-MUG,GB 8538);115 ℃、10分钟(碱性胰腺水,3% NaCl;铁乳培养基);加热和沸腾(VRBA,qionge de链球菌KF,彩色培养基)

5.4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检验质控操作方法

实验室室内质控是对影响检验质量因素各环节制定计划,实施中连续评价,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素包括检验人员、实验耗材等各环节。人员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根本因素,检验人员要避免实验误差,实验室要根据工作需要配置检验人员,并进行上岗前培训。微生物检验方法必须统一可靠,目前实验室优选有效的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方法,从知名技术组织公布方法中选择。自制培养基需准确根据配方详细记录,各厂家生产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存在差异,培养基中原料成分应进行质控,注意自制培养基成分分别添加。随着微生物检验行业的发展,商业化脱水培养基得到微生物检验行业的认可,专业培养基生产厂家应有标准生产工艺,确保质量合格。微生物检验用药品培养基需专业厂家生产产品,生产商提供培养基名称批次,培养基使用前pH值等信息。培养基溶解不得用铁锅,避免影响微生物生长。使用的蒸馏水/纯化水不能含有抑菌成分。

5.5培养基生物学和物理学质量控制

应检查容器的包装、颜色、精度、固化程度、培养基是否干燥、是否密封和保存,并通过产品资质证书、制造商质量检验报告、产品有效性、安全数据等来判断该批培养基是否符合试验标准。必须避免光和干燥储存用于微生物检验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称量准确、pH值准确、加热过程受到良好控制、混合物得到充分和均匀的控制,并在保存期内进行试验工作,以避免培养基过期对微生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或能不支持微生物生长,这是影响培养基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应结合培养基成分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通常采用湿热灭菌法,在培养及成分对光和热敏感的情况下,大多数培养基灭菌后,培养基的目标细菌生长需要通过无菌试验进行检验。在灭菌方面,还需要严格控制灭菌的时间和温度,并及时监测灭菌效果。

5.6严格把控培养基配比过程

不同培养基组成成分的比例各不相同,必须严格执行组成过程的有关规定,准确选择要使用的组成部分,并详细记录每一步。不同厂家的培养基配方也存在差异,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每家供应商原料成分的质量。配置培养基所用的容器和配套器具必须按照标准要求清洗,不得影响培养基质量。其中,耐摩擦不锈钢、透明玻璃和耐跌落瓷等材料可多次用清洁剂清洗,然后用蒸馏水/纯化水冲洗,自然干燥。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需要调节pH值,例如添加1mol/L富含NaOH或HCl,以保持培养基酸碱度符合要求。在试验时,应使用试管或三角瓶等盛装培养基,并根据其成分进行灭菌。灭菌后,培养基应置于37℃左右的恒温环境中,培养24小时,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以确定培养基是否可以使用。

结束语

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及其他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指标,且在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导致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新的自动化仪器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微生物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并有效缩短了检测周期。由于培养基的质量可能严重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加强对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准备,以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游静.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要素浅析[J].生物化工,2019

[2]宋莉.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培养基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现代食品,2019

[3]解伟嘉.微生物检验中不同领域培养基质量控制及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

[4]杨蓉.微生物检验培养基质量控制对策有哪些[J].保健文汇,2019

[5]魏金梅.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19

[6]孙葳,王超,赵虹.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质量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18

[7]李芬.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8]许承胜.探析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9]张雅男.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商业故事,2018

[10]孙艳潇.谈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