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简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资格认证、产学合作融为一体,实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提升。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运用“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倡导创新教育理念,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岗课赛证;产教融合;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
康复治疗技术作为重要医学专业之一,其致力于以专业技术手段协助患者重获健康、改善生活质量,伴随着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尤为紧迫。
一、基于“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简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在当前这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征变得格外引人注目,以“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为依托的人才培养途径为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该模式融实践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诸多元素于一体,提供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培养途径。第一,该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岗位实习使学生能深入实践,并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促进实际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课程设置、比赛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发展创新思维与能力[1]。
第二,这种培养模式突出产教融合的特点,把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整合起来,给学生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学生可通过实习期间与企业专业人才的交流,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向及需求,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校企合作还带动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带动康复治疗技术行业发展。
第三,该模式注重赛课结合的方式,以比赛竞赛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竞赛既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媒介,在比赛中,学生需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与团队协作精神。
基于“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其特色鲜明、教学理念新颖而为培养更多优秀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构建了一个稳固的舞台,该模式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二、基于“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简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校企联合育人
当今社会校企联合已经成为越来越常见和有效的育人模式,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校企联合更显示出它特有优势和价值。以“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为主线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向学校展示了校企合作共赢、育人梦想共建的精彩图景,校企联合育人就是学校和企业间在人才培养上密切配合和相互作用,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而言,学校是培养人才摇篮,教学资源丰富,经验丰富,也包括了行业最新的医疗模式、市场需求及产业的最新发展[2]。把学校和企业密切结合起来,不仅能搭建起理论和实践间的桥梁,还能切实做到全方位、深入而细致地训练学生。在合作模式中,学校可依托企业资源与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而实用的实习机会,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融入现实工作环境中,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发展实践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企业还能通过校企联合育人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对学校进行有价值实践指导及需求反馈,推动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以“岗课赛证,产教融合”模式为导向,可以更系统、全面地构建校企联合育人模式,通过岗位实习、专业课程与技能比赛、证书资格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形式多样,使人才培养过程更丰富多彩和立体综合。学生在实习中学以致用、锻炼专业技能,通过参赛得到实战经验与成就感,得到有关证书认可与资格提升。
(二)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大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普遍趋势,尤其对于康复治疗技术来说,数字化建设不但是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也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数字化建设给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空前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3]。
例如,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学生不受传统教学场地、时间等条件的约束,可随时随地学习、练习,大大扩展了教学时空,同时数字化建设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推出更具交互性与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再者,数字化建设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通过模拟软件、虚拟实验室等工具,让学生在安全、无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康复治疗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策略而言,加大数字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引进一些新型技术设备,而是创建一种“岗课赛证,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课程设置结合临床实践为目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际操作技能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4]。作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支撑,数字化建设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和技术援助,助力学生更好地满足未来康复治疗技术领域的进步要求。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将成为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持续创新和进步的关键。
(三)定期举行职业比赛
在康复治疗技术中,为了促进人才培养与技能提高,定期组织职业比赛已成为人们推崇的实施策略,这类竞赛的目的是以竞技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探索学习与成长,从而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举办职业比赛不只是单纯的比赛,而是对技能的全方位检验和展现。这样学生就能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技能、表现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竞争中学生会面临种种挑战与考验,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应变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岗位上应对挑战[5]。定期组织职业比赛,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竞争意识,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之间将相互切磋和竞争,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
结束语
“岗课赛证,产教融合”这一模式为康复治疗领域的技术人才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应对变化,继续探索教育创新模式,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共同推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对繁荣社会医疗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巍,胡春霞,李婉莹,王雪利.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Y学校为例[J].知识文库,2023,39(20):111-114.
[2]薛晓菲.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知识文库,2023,39(17):76-79.
[3]秦立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03):181-183.
[4]陈晓敏,邱红鑫.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J].成才之路,2023(18):9-12.
[5]李彩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2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