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车站大客流客运组织的分析

任月异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期
苏州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 215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若不合理,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交通拥堵,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会严重威胁交通安全,本文深入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大客流的特性,重点探讨了大客流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通过对行车与客运组织的深入研究,努力寻找保障客流安全、高效运行的有效方法,关注当前实际问题,致力于预见未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车站大客流;客运组织

城市轨道交通在节假日面临巨大的客流压力,对车站客运组织能力构成严峻挑战,作为一名轨道交通值班站长,需要合理引导客流、高效安排运输策略,对于提升乘客满意度、确保轨道交通高效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急需深入分析大客流下的客运组织策略,寻求优化方案。本文围绕节假日大客流背景下的车站客运组织展开研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有效的组织与策略,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在节假日期间的运输管理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广大乘客。

一、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大客流的特性分析

(一)时间特性

在我国的节假日体系中,节日与假日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诸如春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家人团聚的庆祝习俗,使地铁车站在节日期间客流量激增。相较之下,每周的周六和周日作为假日,则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宝贵时光,人们纷纷选择购物或出游,使部分地铁车站在假日也面临客流高峰挑战,这两大时段的客流特性,共同勾勒出我国节假日地铁客流的独特景象。

(二)空间特性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深受城市规划影响,形成独特的客流分布特性,节假日时,繁华商业街区与旅游景点附近的地铁线路客流会显著上升,凸显这些热门区域的吸引力。常规线路在节假日的客流变化则较为平稳,与特殊线路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特性共同描绘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节假日期间的独特客流图景。

二、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大客流车站运营组织方案

(一)列车调整

1.优化调整行车密度

经过深入分析,得知节假日时段并非所有地铁车站的客流量都会大幅增长,对于客流量剧增的特定线路,可采取缩短行车间隔、增加线上列车、延长大客流车站停站时间以及增加备车的策略以有效减轻车站的运营负担,当节假日到来之际,这些线路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车次,提升单位时间内的乘客吞吐量,通过优化行车间隔、适当提高行车速度等措施,亦可显著提升运输效率。但在实施这些举措时,列车的运行安全必须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确保万无一失,本策略特别适用于全线拥有多个离散站点且客流量分布不均的线路,有助于实现更为高效、安全的地铁运营服务。

2.合理选择交路的形式

国内城市地铁运营体系中,常规交路、混合交路和衔接交路构成了列车运营的主要模式,当节假日大客流来袭时,行车调度应审时度势,对列车交路进行精心调整,紧密结合线路实际,科学安排大小交路的开行比例,确保常规交路的运行间隔精准对接乘客出行需求,此举显著提升大客流区段的列车运载效能,精准满足乘客出行期望。调整交路时,应审慎行事,尽量避免采用衔接交路,防范可能带来的作业组织复杂度提升,此方案对于单一车站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多个车站尤为适用,有助于推动地铁运营的高效化与顺畅化,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优质发展贡献力量。

3.中间站大客流组织措施

苏州轨道交通车站均设有自动扶梯,扶梯自动运行时速度为0.5m/S,扶梯通过能力为每1分钟/140人次,如只考虑扶梯出站,将1000名乘客输送到站厅的时间为7分钟左右,在计算车站运能时需将此信息计入其中。在站台中部以及站厅出入口各社一台无障碍电梯以便行动不便、带小孩的乘客、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出行,大客流时期可安排员工加强指引工作,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关于TVM售票能力,以苏州地铁四号线非换乘站为例:车站共有2组TVM共4台,如按照乘客每分钟购票操作2次, 每次 平均购单程票3张操作计算,TVM单程票的最大售票能力为 每分钟24张,15分钟最大可处理单程票客流约360人次(100%利用率情况下),扣除TVM故障、卡票卡币及乘客不熟悉使用等原因,15分钟售票能力大约可达320人次,只要对客流加以适当的引导,可满足日常客流的售票需求。当15分钟客流达到360人以上时,对车站售票能力会造成一定的压力,车站开始要做好相应的客流引导措施;当15分钟客流达到470人以上时,车站TVM的售票能力已不能承受,车站采取客流管控措施。当发生大客流,车站闸机无法满足乘客出入需求时,可以打开边门让有票的乘客进出站,做好票务服务,提高出入站效率。车站按照乘客进出站走行特点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客流控制:(一)坚持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人潮控制原则,在车站的 车站出入闸机 、出入口处控制客流量。(二)坚持点控制和线控的原则,车站根据客运能力控制进 站客流,组织乘客乘降。(三)客流控制的方法:1、较大级大客流,控制车站出入口,限制进站客流。2、重大级大客流,必要时采取关站措施。通过实施这些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措施,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节假日期间的客流高峰,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务。

4.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措施

面对换乘站在大客流情形的客运挑战,其实施方案尤为复杂,首要之务是对满载率与站台利用能力进行细致评估,一旦数据超出安全阈值,必须果断启动线网级大客流处置方案,在大客流情况下,车站支援人员要加强防范扶梯客伤的情况,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扶梯处立岗,多加提醒,老年、孕妇等特殊群体及携带大件行李乘客要指引乘坐无障碍电梯。站台岗关注站台乘车情况做好接发车三部曲,站台客流不均匀时,及时引导控制,防止乘客拥挤。各岗位员工加强联控,做好乘客服务。所有站台岗、

协助岗及引导人员均必须配备手提式喊话器或腰挂式扩音器,必 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走到” ;精神高度集中,随时应变 异常情况,提醒乘客按箭头排队候车,及时进行安全广播,密切注意乘客动态、屏蔽门工作状况,发现老人、小孩、行动不便的乘客主动引导其乘坐直升电梯,避免造成乘客有责投诉、避免客 伤事件发生,以达到高效的客流组织。OCC需灵活调整列车停站与交路计划,确保协同高效;若为继发拥挤,则应有针对性地对拥挤源头及其上游站点采取限流措施,此方案注重实效与安全,旨在确保客运服务在高峰时段依然能够有序、高效进行,充分展现应对复杂情况时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二)控制客流

1.对系统外的客流进行有效控制

节假日期间,车站应实施一系列精细化措施以管控系统外客流,有效缓解列车运营压力,这些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站台客流,防止过度拥挤;有序管理站厅付费区客流,确保顺畅流动;合理调节出入口客流,优化整体人流动态,通过这些策略,车站能够高效应对节假日的客流高峰,保障运营安全与顺畅,为乘客提供更为舒适的出行体验。

2.重组站内流线

在应对节假日大客流时,车站需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优化客流管理,通过灵活调整通道和出入口功能,结合增开进站通道的策略,车站可有效缓解进站客流的压力,同时,服务人员应积极指引乘客单向流动,确保站内通行有序且高效,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拥堵情况,特别是在自动售检票机等关键区域,车站应增派专人进行定时巡视,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秩序问题,保障乘客的通行安全与顺畅。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能有效应对节假日大客流的挑战,显著提升车站的服务水平,为乘客带来更优质的出行体验,充分体现了车站在客运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深受乘客欢迎,但在节假日时,大客流的集中出行对车站运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节假日大客流带来的压力,车站需深入分析客流特性与规律,包括规模、时间分布等,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运营策略,基于这些分析,车站应设计一套既合理又实用的运营组织方案,确保乘客在节假日期间也能享受到顺畅、舒适的出行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大千.基于路网级轨道交通大客流引导方式的探讨[J].隧道与轨道交通,2018(04):15-17+57.

[2]徐靓. 基于长短交路的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12):125-1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