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十四五背景的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桎梏与纾困路径研究

张海亮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期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聊城市 252000

摘要:目的:为解决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落后、教练员教学能力不足等现象,真正促进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化建议。方法:以发展青少年足球为重点,努力扩大足球人口,形成自身特有的足球文化,久久为功做大做强足球发展塔基,不断夯实中国足球的“强基计划”。内容:做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激励和管理机制。进行体教融合、完善人才选拔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手段来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足球选材;人才培养

1 引言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十四五”时期要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保障水平。“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对青少年足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我国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目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竞技体育资源分配、市场依存度不高、社会介入不足等问题影响体育强国建设,对“十四五”时期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卡塔尔世界杯的顺利举行,激发运动员为国出战的热情,在足球运动员的心中能够代表国家出战世界杯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在参加世界顶级赛事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这届世界杯而言亚洲足球正在面临崛起,已经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创造出亚足联的最佳战绩,比如敢打敢拼的日本队与韩国队。纵观中国足球的发展正在面临两难的境地,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因素是诸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足球后备人才的严重匮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好青少年足球的重要指示,深化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响应“整合青少年足球联赛,建立健全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的口号,就要在青少年中广泛普及足球知识,发展社会足球,扩大足球人口,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完善足球人才选拔机制、培训体系,抓好我国青少年足球基础水平的训练。

2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桎梏

2.1基层培养体系不完善,各级衔接不畅

我国目前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已然形成断层现象,因此无法赶超其他国家的足球水平。首先,是学生家长的不认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显然不能停留或者满足于解决传统教育观念所产生的问题,还要有家长教育思想的解放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进而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很少有学生家长会支持孩子去学习足球,家长传统的观念认为作为学生应该把学习搞好这样孩子以后才会有前途,却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其次,当地的学校不够重视对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只是一贯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只能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才能考大学,久而久之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只重视文化课学习无法兼顾运动锻炼,没有形成良好的足球氛围。最后是各级地区的教体局,对一个地区的体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当地的教体局,没有重视优秀竞技人才的培训与选拔体系,更没有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没有鼓励学校发展学校体育、特色体育。

真正发展足球就要下沉到基层,积极完善基层的培养体系衔接好各级部门,在建设和完善足球场地的同时举办各类足球比赛,吸引青少年对足球竞赛的关注,培养青少年参加足球比赛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

2.2足球体校培养体系落后,教练能力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足球体校的培养模式受到更大程度上的冲击,具体包括地区的竞技体校、足球特色学校、业余体校等。体校培养后备人才以往的培养模式是通过系统的训练后,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足球技术、技能,全面提升各方面能力,然后让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一系列比赛从而来获得运动员等级证书。我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不畅通融合,也给广大青少年球员参赛造成诸多问题,例如参赛资格、运动员等级认证等。

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足球协会正在开办中国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来进行不同年龄段球员的过度和衔接。不完善的培养体系已然不适应中国足球的发展,甚至来说已经阻碍了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目前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出现了对自己职责范围认定不清晰的现象,长期安逸的工作状态导致体育教师不能及时主动的去学习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而造成教学与钻研能力的下降。教师教学能力和技战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着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针对这一社会现象,中国足球协会为支持教练员的培养和扩大基层教练员的培训规模,已在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教练员培训和认证体系。

2.3俱乐部培养模式的局限

青训俱乐部是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发现并培养具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足球青训俱乐部是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技能为主,向职业俱乐部输送优秀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为辅,在这个过程中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接触足球、练习足球的平台。通过在课余时间对热爱足球的孩子进行招募和训练,练习足球技术、技能,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由俱乐部组织去参加比赛,从而能够在实际比赛当中锻炼自己,提升队员各方面能力。在世界杯赛场上看到日本队的球员新老交替的速度,令人感到咋舌,同时说明日本优秀的足球青训体系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其他国家优秀的培养模式,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足球的现状摸索出适宜中国足球发展的青训体系。

现在的足球青训俱乐部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青训俱乐部里的教练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学里的学生,由于学生在俱乐部任教时期比较短不能很好的了解青训队员针对个人特点制定训练计划,小队员得不到个性化的指导,就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不能保证优秀的后备人才被筛选出来。同时受到疫情大环境的影响,足球青训俱乐部的发展也进入停滞不前的阶段,甚至一些小众的俱乐部因无法承受疫情的压力而宣布破产。

3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纾困路径

3.1加强体教融合,扩大足球人口

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机制为保障,系统性构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治理决策指挥体系。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制定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评价、监督和奖惩措施,并形成常态化制度。振兴中国足球,关键在于扩大足球人口。“没有充分的金子塔底,拔尖的人才也就越少。只有大力普及足球运动,才有可能遴选更多的足球人才,切实提高足球水平。”鼓励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扩大足球人口形成足球发展的塔基。让足球文化形成一种势差造成文化的流动,从而带动足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发展。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清晰界定学校、体校和社会力量在培养体育优秀人才中的不同功能,将有力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2构建后备运动员选拔指标体系

早期足球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培训体系不完整、社会层次不重视。改变当下现状就是抓好这个国家的青少年足球基础水平训练,而抓好训练的选择条件就是青少年运动员早期的科学选材,在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建立起衔接有序的培训、训练和竞赛体系的同时还要完善人才选拔体系。

体能是进行运动的基础,没有充沛的体能就无法保障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没有多方面的关注学生,如出现运动损伤后没有专业的康复团队保障康复,仍让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大强度的训练,加速伤病的形成最终结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参考《青少年足球体能测评理论与实证研究》,该书使中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成度显著提升,并进一步完善了足球体能测评的数据库,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练员教学能力

教师是足球后备人才在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教学效果的衡量和评价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来体现的。想要更好的完善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就要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钻研能力。

首先,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真正的做到重学生、关心学生,将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昧的追求最终的成绩,更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长。举办研讨交流活动,为教练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使每名教练员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权利,引导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励机制来激发教练员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促使教练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职业操守。

4 结束语

如何培养、选拔、管理优秀的后备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佼佼者,这正是我们当下所应该考虑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应该从基层出发落实到基层中去,鼓励并支持社区、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的足球培训以及足球比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足球,接触足球,并最终喜欢足球。

参考文献:

[1]李艳茹,周小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背景下青少年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7):74-76.

[2]牛锦山.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生理机能评定与应用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55-57.

[3]朱岩,李国红,张景峰,杨庆宇.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培养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22(03):52-57+64.

[4]季彦霞,马国义,吕万刚,史东林.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共治及实现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02):232-239.

[5]杨桦,刘志国.体教融合: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转化与创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3):1-8.

[6]秦旸,王文浩.国外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经验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1(05):72-77.

[7].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36(05):765.

[8]杨国庆.“十四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创新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01):5-12.

[9]尤佳,谭淼,秦旸,李传兵.新时代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长期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03):33-39.

[10]邱林,秦旸.我国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青训深度融合的选择逻辑与推进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2):59-70.

[11]田慧,王敏,亓顺红,李娟,田野.欧洲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启示[J].体育科学,2020,40(06):16-23+48.

[12]叶雷雷.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及策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09):63-65+75.

[13]陈翀. 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标准的建立[D].北京体育大学,20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