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小衔接视角下家园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赖卓婷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2期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祈福活力幼儿园 511495

摘要:本文旨在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索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践应用来评估其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合作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等。随后,提出了优化家园合作模式的策略,包括提高沟通技巧与意识、拓展合作内容与形式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家园合作模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合作;幼儿教育;沟通技巧;评估与反馈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家园合作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家园合作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旨在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对家园合作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通过实践应用来评估其效果。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提供一套有效的家园合作模式,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幼小衔接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国外的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Rimm-Kaufman等人(2000)的研究中,他们重点关注了教师在幼儿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判断与看法。通过对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者发现教师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面临着学习、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适应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研究者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优化幼小衔接课程等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而在国内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贾紫君在《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现状研究》中指出,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学习主要依据其天性进行,以游戏为主,通过玩耍来习得知识,并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然而,到了小学阶段,孩子开始面临课业的压力,课程数量突然增多,课后作业也随之而来。这种转变使得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产生对小学的厌恶情绪,学习信心极度下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去上学。针对这一问题,贾紫君强调合理处理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她认为,通过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正确处理,可以帮助孩子对小学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减少抵触情绪,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家园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通过实践应用来验证其有效性。

二、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关键过渡阶段,涵盖了幼儿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家园合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理论基础坚实且多元,主要包括儿童发展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理论等。

儿童发展理论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基石之一。这一理论强调儿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需求,需要得到相应的关注和引导。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正面临着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显著转变,家园合作需要基于儿童发展理论,深入理解并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适应性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平稳过渡。

社会互动理论则强调了家园合作中的互动性和合作性。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的,特别是与家长、教师等重要他人的互动。在幼小衔接阶段,家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分享教育经验、协同解决问题等方式,家长和教师能够形成合力,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

此外,教育生态学理论也为家园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理论将教育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小学、家庭等要素之间的衔接和融合至关重要。家园合作需要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充分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等方式,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优质、全面的教育环境。

三、家园合作模式问题分析

3.1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双方对幼儿教育理念、方法和期望的差异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方式,教师与家长之间往往难以达成共识,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3.2家园合作机制不完善

当前,家园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合作目标、内容和方式。幼儿园和家庭在合作过程中往往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导致合作活动零散、无序,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3.3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家园合作的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是确保合作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很多幼儿园和家庭在合作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环节,导致合作成果难以量化、评估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使得家园合作难以持续、深入地开展。

四、家园合作模式的探索与优化策略

4.1提高沟通技巧与意识,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为了克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双方应提高沟通技巧与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双方应共同学习、分享育儿经验,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4.2拓展合作内容与形式,完善家园合作机制

为了完善家园合作机制,双方应拓展合作内容与形式。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外,还可以尝试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这些活动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长参与度,同时也能让幼儿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幼儿园还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合作计划,明确合作目标、内容和方式,确保合作活动的有序开展。

4.3制定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家园合作的质量,双方应制定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评估标准应涵盖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指标体系应具体、可操作,能够反映幼儿在家园合作中的实际表现。同时,双方应定期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持续的评估与反馈,家园合作将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

五、家园合作模式的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

5.1家园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案例

为了验证家园合作模式的实践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某所幼儿园作为实践基地。

该幼儿园组织了一次名为“小学初探”的家园共育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模拟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场景,帮助幼儿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学的环境和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在活动开始之前,幼儿园通过家长微信群和校园网站发布了活动通知和相关信息,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同时,幼儿园还邀请了一位小学老师来园为家长和幼儿进行小学入学准备的讲座,让家长更加明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活动当天,幼儿园布置了模拟小学教室、图书馆、运动场等场景,让幼儿和家长能够亲身感受小学的氛围。在模拟教室中,幼儿可以体验小学生的上课过程,学习如何坐好、听课、举手发言等基本的课堂行为规范。在图书馆中,幼儿可以了解如何借阅图书、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在运动场上,幼儿可以参与小学常见的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感受小学体育课的乐趣。

此外,幼儿园还安排了一场亲子互动游戏,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在游戏中,家长和幼儿需要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如拼图、搭积木等,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5.2案例效果评估

活动结束后,我们观察到幼儿对小学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在模拟的课堂中,幼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对小学的学习生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乐于尝试新的事物,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家长对“小学初探”活动普遍表示满意。他们认为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有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小学教育的平台。家长们纷纷表示,活动让他们更加明确了小学的教育要求和特点,也让他们更加清楚如何在家中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同时,他们也感谢幼儿园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互动机会。

本次“小学初探”活动不仅加强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还促进了家园之间的紧密合作。活动结束后,家长们更加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与教师的沟通也更加频繁和深入。家长们愿意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和问题,与幼儿园共同关注和支持幼儿的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对家园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并通过实践应用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家园合作模式有助于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完善合作机制,提高评估与反馈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幼儿园应强化对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方面的培训,以提升双方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同时,幼儿园需要不断探索和扩展家园合作的新内容和新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此外,政府和社会各个层面应当增强对家园合作的支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源保障,以促进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兰春玲.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园合作情况研究[J].  2020.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7.1388.

[2]周家宇.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实践策略[J].散文百家, 2020, 000(011):101.

[3]贾紫君.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现状研究[J].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8.

[4]黄书涛.探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家园合作之幼小衔接工作[J].华夏教师, 2022(27):37-39.

[5]安海燕.家园合作,助幼儿健康成长——谈”幼小衔接”那些事儿[J].山西教育:幼教, 2019(5):2.

[6]王亚青.”家园校”三方携手促衔接[J].教育(周刊), 2019(10):1.

[7]林凤凤.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实践分析[J].读写算, 2019, 000(2019年7期):32.

[8]杨丽.个性化家园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学, 2021, 000(006):P.20-23.

[9]任险峰.家园合作视域下的幼小衔接策略分析[J].今天, 2022(7):2.

[10]潘慧.基于家园合作视角促进幼小衔接的策略与反思[J].亚太教育, 2021(15):159-16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