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课程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探索

王什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2期
湖北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家对初、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将思政课教学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变以往不同学段之间思政课相关度差和联系性弱的问题,使学生能接受更系统、更完整的思想教育。基于此,文章对新时代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期许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革新传统观念、重视一体化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创新教育形式、统一教学内容;组织跨段教研、推进一体化教学四个角度对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高中思政课;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教学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时代探索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是落实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初高中思政课新的研究方向,也是推动中学生接受一体化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影响着初高中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效果和质量。调查研究新时代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现状,探索优化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策略,能够为中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增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思政课育人整体性。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新期许。

1.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化也深刻反映时代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国外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相继涌入我国,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引领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高中教育势必要满足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高中思政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前承义务教育,后启高等教育,成为连接小学、初中思政课和大学思政课的桥梁,居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中枢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高中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已成为每一位高中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2.课程一体化是横向贯通的一体化。

课程一体化建设具有统一性。首先,表现在课程理念的统一性上。“以人为本”是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的根本理念,也是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指导理念。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学生,通过将分散、孤立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就同一学段的单一学科而言,课程一体化建设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层级化的分解与整合,促进同学段教师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实现同学段课程的有效衔接。最后,就不同学段的单一学科而言,课程一体化建设下学科课程内容的广度有所拓展,教师须树立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意识。

3.课程一体化是纵向延伸的一体化。

课程一体化建设具有延伸性。首先,表现在课程教学的连续性上。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逐渐成熟。思政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高中阶段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拓展。其次,表现在教学目标的递进性上。各学段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相应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教育引导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二、课程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出现的问题

1.思政一体化建设重视不够,落实落细不到位。

其一,学校对思政一体化的重视不够,如文件执行不到位、政策资源落实不到位,或者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真正的一体化教学氛围,导致初、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其二,部分教师思政一体化意识淡薄,每个学段教师教学各自为政,缺乏对教育方针的正确认识,导致思政一体化建设效果不理想。

2.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不够,教师素养不足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质量。目前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对于思政课的理解不够深入,相关研究不够前沿,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学生需要。其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少,教师不了解彼此的思政课。一方面,教学研讨是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部分学校不重视教学研讨,教师缺少培训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教师主动了解另一学段思政课内容的意愿不强或浮于表面,影响各学段思政课教育的衔接。其三,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教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某些地区对高中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高中思政课教师流动性较大,从而影响了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性。

3.思政一体化教学内容重复,知识衔接断层。

在思政一体化建设中,教材既是媒介,又是核心。广大高中思政课教师对课程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其一,高中思政课程建设方案同质化。部分高中对思政课程一体化的研讨与实践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仅是将教材简单编排便再次呈现,内容缺乏创新和特色。其二,高中思政课程建设形式同质化。受学科性质以及教师个人教学观念和习惯的影响,高中思政课程建设形式缺少变化和新意,存在大同小异、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现象,未能很好地发挥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优势。

4.思政一体化教研重视不够,经验缺乏教研一体化。

思政一体化建设需要有良好的教研环境和机制。然而,部分学校的思政课教研仍然存在单一、守旧的状态,思政课教研只停留在本学段的知识构建层面,没有将思政跨学段衔接落到实处。在不了解上一学段和下一学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研,是无效教研,思政教师应当重视本学科的一体化教研。

三、推进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1.革新传统观念,重视一体化教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亿万学生健康成长。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革新传统教学观念,明确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方针对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思政教育方针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三方面。课程目标方面,应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其中,对高中生来说,应将政治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而在初中阶段应更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计划方面,教师应紧密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思政课程体系,在丰富课程知识的基础上确保学习时间充足,在教学中增强初、高中学段的链接。教材内容方面,应将两个学段的思政教育知识具体化,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密切联系,以确保学生在体验生活秩序的过程中强化社会认知。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发挥思政教师的关键作用,应加强高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其一,以课堂为基地,有效开展思政听、评课以及教学评比等活动,利于教师深化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拓展教学素材与资源。其二,定期组织开展思政学科研讨会,为思政课教师就教学现状进行问题研讨、分享经验、资源共享提供高效平台,推动课程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其三,完善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引领,加强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管理。

3.创新教育形式,统一教学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完善期,思想特点具有不稳定性。因而,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明确价值导向,发挥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其次,高中思政课理论性较强,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形式,打造趣味化、科学化的高中思政课堂。为此,教师可以从线上课程、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优化学科教育形式,实现思政教学一体化。

从线上课程一体化教学来说,利于线上教育平台打造思政教学资源共享库。例如,以初、高中相同的学习主题为基础,组织学生共同观看网络思政课,以便实现思想教育全覆盖,使一体化思想得到真正应用。从社会实践促进一体化教学来看,初、高中思政课应当围绕相同的教育主题开展并有所侧重。初中主要学习该教育主题下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观点,而高中则针对该教育主题下的现实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并利用地方教育力量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以确保学生知行转化、知行合一。以“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教学为例,初中教师可以利于多媒体搜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相关视频,使学生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保障学生形成清晰的社会认知。高中教师可让学生模仿搭建我国国家权力机构,同时组织实践模仿活动,保障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真正掌握思政课内容。

4.组织教研活动,推进一体化教学

要推进一体化教学、增强各学段思政课的连贯性要求教师打破学段壁垒,加强对各学段教学情况的学习。1、组织教研。组织交流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了解另一学段思政课情况的快捷方式,教师应积极组织参加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教研活动与交流活动,如集体备课。2、观摩教学。同时存在初中部与高中部的综合中学,可以组织校园内的教研活动与观摩课,由此加强初中部教师与高中部教师的联系,使教师直观地了解不同阶段思政课的内容、重点、模式与活动,从而加强对学生学情的了解。3、云上学习。对于部分并未任职于综合中学教师来说,虽然增加了教师线下教研与观摩教学的难度,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之间交流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整理对不同阶段思政课的疑惑,并在线上教师论坛中提出疑惑,向其他教师请教,由此能够加强对不同阶段思政课的了解,合理实践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4、专题培训。教师个人的精力与能力是有限的,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为思政课一体化助力。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师资培训、专题培训,为教师提升对不同阶段思政课的理解提供机会。

结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各学段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政课、上好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各学段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3):82-84.

[2]王景云,杨晨光.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度推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4):51-54.

[3]林卓玲.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围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5):13-15.

[4]杨增岽,金灿洋,藏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1):54-60.

[5]高玉贤.一体化视域下多元教研共同体的构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10):89-91.

[6]李照昭.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7]杨立冬,周江.初高中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原则与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7):45-47.

[8]高欣.关于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21(31):32-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