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压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情况予以了解,将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挖掘出来,制定可行方法,旨在对护士压力进行缓解,并不断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及家属自我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处一线的护士需要面对各种压力。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但如果高水平的压力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健康,并直接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一、临床护理人员压力源的分析
1、工作压力
1.1工作环境的危险性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护士每天都工作在一个有毒物质包围的环境之中。护士在工作中都避免不了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各种异味和有毒气体的污染,频繁接触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如不小心,就可能受伤,造成职业性暴露。这些潜在的危险源对护士产生极大的威胁,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1.2工作环境的封闭性
医院科室工作场所空间小,为了避免室外环境的影响,有的设置的是封闭式病房,造成了空气不流通,加之室内景色单一、色彩单调,护士难免会产生压抑感。有的科室室内设备仪器较多,产生了很大的噪音。护士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中,紧张度和焦虑感增强,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危害。
1.3工作的高强度与应激性
目前我国国内护士严重缺编,有的医院护士与床位比远低于正常水平,加之工作任务较重,这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士需要第一时间应对患者出现的突发事件,这需要其长时间保持自觉性、积极性和警惕性,因此很容易形成孤独、孤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英格兰Fagin的研究表明:对583名护士中40%有明显精疲力竭症症状,以情绪耗竭为甚。
1.4工作的不规律性
护士的上班安排是属弹性排班,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加班加点,长期的三班制的作息时间,不规律的生活节奏,使她们身体的生物钟节律紊乱,致生物钟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会经常出现疲劳感,免疫力下降。
2、社会压力
2.1 社会地位压力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最重要的需求是自尊和受人尊敬。护士的工作比较辛苦,现实生活中,护士的工资、生活等待遇偏低,晋职、继续深造的机会很少,工作辛苦而与所获取的回报不等价。护士为患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甚至还要遭受患者的辱骂和攻击,造成了护士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这使得护士很难体验到工作的价值感,导致心理压力。国外护理学专家认为,物质及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自尊心及专业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护患关系的压力
护士处于医院底层,在患者心中,被认为医生指令的执行者,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现象使有些患者对护士颐指气使,加之护患关系建立的时间短,不能很好地相互了解和沟通,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如果这时护士不能对患者及家属的情况作出反应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常引起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患者往往会把不满意情绪发泄到护士头上,从而对护患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护理人员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目前,医疗民事诉讼的案例日益增多,巨额的赔偿,无形中加重了护士工作的心理负荷。
2.3医护关系的压力
医生与护士处于不同的位置,对待患者的角度就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医护之间观点的不统一。如果这时有些医生受环境的影响,认为护士比自己地位低,那么难免在态度上出现问题。护士受到医生及领导的批评,在心理上受到了挫折,致使情绪低落、失眠等精神症状。
2.4医院体系的压力
我国医院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护理水平的逐渐提高,对护士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逐渐增多,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了护理行业,这对原有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医疗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有些医院为了节省开支,首先就裁员护士,这给护士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
3、生活压力
3.1物质压力
护士作为一名社会人,需要有自己社交活动,照顾自己的家庭,这就需要护士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护士在现有的基层医院体系当中,工资、待遇很低,晋升机会很少,很难看到自己的希望,这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物质压力。
3.2精神压力
护士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做一名称职的护士,但是高强度的工作,使其非常疲倦;而且护士要经常加夜班,不规律的作息,使其很难照顾到家庭。当不同的角色转换出现矛盾时,加重了护士生活中的精神压力。
4.对策研究
第一,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对于全社会来讲,必须要提高对护士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凭借社会舆论,可以充分了解护士的价值,所以应将宣传力度提升上来,加强多种媒体的应用,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积极宣传,确保社会各界对护士予以尊重和爱戴的态度,确保社会高度理解护理工作,致力于护士社会地位的提升,将护士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充分激发出来,防止自卑感的出现。
第二,保护护理人员的合理权益。在医院工作中,护理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独立专业学科,在医疗措施实施方面,护士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借助护理立法,可以为护理人员作用和地位予以法律支持。凭借法律保护,可以引导护士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基于医院领导视角,应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度,将护士待遇适度提升上来,并对其生活条件予以改善,将后勤保障工作落实下去,从而确保护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加强个人压力管理。其中,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现代护理学不断发展过程中,单一功能制护理实现了向整体护理的顺利过渡,社会明确提出了对护士的要求,所以护士在借助社会支持的同时,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既要对医学理论基础予以强化,也要对最新的医疗护理技术进行学习和了解,确保自身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此外,护士应积极学习心理学等,实现自我心理状态的调节,树立正确的自信心和价值观念,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彰显职业魅力。
第四、丰富护士业余生活医院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健美操队、舞蹈队等,使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放松,特别是处于困境且感到身心疲惫时,得到适时宣泄,以便更好地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消除疲劳。
第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帮助护士自我调节,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并在医院内部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对护士进行心理辅导咨询。
第六、加大对护士的宣传护士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关注。医院应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护士的宣传,使全社会增加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提高护士社会地位,这将有利于激发护理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消除自卑感。
第七、加强自我调节护士学会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职业,找到自我平衡支点。护士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护士应该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以提高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新卉.护士工作压力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5):82-83+173.
[2]孙建云.压力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60+262.
[3]董琼,朱心翠.PDCA循环理念对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职业压力感的影响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4):161-164.
[4]段婵媛,田春霞.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