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三指标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效果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三个关键指标:路面平整度、路面损害程度和抗滑性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对环境和交通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它们对养护效果的影响,并使用来自不同高速公路段的实际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有效反映路面养护的质量,并为路面养护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三指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评价
沥青路面因其施工快速、成本相对低廉及舒适性好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面会因交通负荷、环境因素和材料老化等原因逐渐退化。因此,有效的路面养护不仅可以延长路面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同时也关系到道路安全和驾驶舒适性。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路面平整度、损害程度和抗滑性的评价方法,以科学评估沥青路面的养护效果。
1.研究目的
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个关键性能指标(平整度、抗滑性和路面强度)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包含这些指标的评价模型,不仅可以更科学地评估养护活动的效果,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更有效的养护策略。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不同的环境和交通因素如何影响路面养护的效果,以期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2.研究空白
现有的研究在沥青路面评价方法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多数研究侧重于短期内的路面表现,忽视了长期性能的评估。其次,虽然一些研究尝试通过集成多种检测技术来改进评估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实施成本高,操作复杂,难以广泛应用于常规养护中。此外,大部分评价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交通负荷(如车辆类型、流量大小)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对路面性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着重大的影响。
3.方法论
3.1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定义
3.1.1路面平整度
路面平整度是道路性能评价中的关键指标,通常采用国际粗糙度指数(IRI)作为衡量标准。IRI是通过记录车辆在一定速度下行驶时悬挂系统的垂直动态来计算得出,其值越低,说明路面的平整度越好,反映出车辆行驶的舒适度高和机械磨损小。在评价模型中,IRI作为主要的定量数据输入,对于预测道路使用寿命和维护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1.2路面损害程度
路面损害程度反映了道路表层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性。此指标包括裂缝、坑洼、车辙等路面病害的观察和记录。根据裂缝的类型(横向、纵向、网状等),大小和分布,使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图像分析,从而定量化损害程度。这些数据对于确定路面修复的优先级和方法至关重要。
3.1.3抗滑性
抗滑性指标通过测量路面材料的摩擦系数来评估,这对于雨天和冬季行车安全尤其关键。高摩擦系数表明路面具有较好的防滑特性,可以有效减少车辆滑行和事故发生。此指标的测量通常采用标准化的摩擦测试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2评价模型的建立
3.2.1模型框架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模糊逻辑构建多级评价模型,这种方法允许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更易管理的子问题。通过构建一个层次结构,从总目标到中间准则层再到最低层的评价指标,这种分层方法有助于明确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对重要性。
3.2.2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是确保评价结果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关键步骤。标准化方法如Z-score可以消除量纲的影响,使得不同的指标能在同一尺度下比较。此外,标准化处理也有助于处理极端值和异常数据,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3.2.3计算方法
最终的评价结果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由领域专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确定。此外,考虑到评价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还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处理专家打分的模糊性。
4.实验与结果
4.1实验设计
4.1.1选择路段
选取不同特性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段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的年龄、交通量和环境条件(如城市高速与郊区高速,干燥与湿润气候)。这样的选择有助于评价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和普遍性。
4.1.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包括现场测量和历史维护记录。现场测量工具如IRI测量车、裂缝检测设备和摩擦系数测量仪等,用于实时收集路面状况数据。历史维护记录则提供过去的养护活动和路面性能变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模型的历史验证和未来预测至关重要。
4.2结果分析
4.2.1模型应用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评价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出各路段的养护效果评分,通过这些评分可以直观地看出哪些路段需要优先进行养护以及养护的紧迫性。
4.2.2评价效果
评价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与实际路况的对比,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此外,对模型的灵敏度进行测试,评估不同参数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优化模型结构和权重配置。
5.讨论
评价模型的应用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沥青路面养护效果的显著影响。首先,环境因素如温度和降水直接影响路面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例如,在温度剧烈变化的区域,路面材料更易于出现热裂纹。此外,高降水量会加速路面材料的剥落和损坏。其次,交通负荷,尤其是重载车辆的频繁通行,是导致路面出现车辙和快速磨损的主要原因。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重交通区段的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指标普遍低于轻交通区段。
进一步分析发现,施工质量也是影响养护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高标准的施工材料和先进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初始质量和长期性能。此外,养护历史记录表明,定期和适时的养护介入能有效延长路面寿命,降低总体养护成本。
6.结论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个基于路面平整度、损害程度和抗滑性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效果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集成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逻辑,能够有效地评估和预测路面的养护状态。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显示了不同环境和交通条件下的养护效果。
此外,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环境条件、交通负荷和施工质量对路面性能的重要影响。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道路管理部门采用定制化的养护策略,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交通条件,优化资源分配和养护计划。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评价指标和技术,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大数据技术来实时监控路面状况,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和效率。此外,还可以探讨更多因素如政策变化、经济影响等对路面养护效果的潜在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晨浩,王浩仰,白烨.基于三指标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效果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J/OL].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4.
[2]马子媛.西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及后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2.
[3]王静.甘肃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预测决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