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以歌剧《江姐》为例

王蕾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32期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陕西西安 71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本文以统编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文《江姐》为例,旨在探索如何引导中职学生通过情境化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境教学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1]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应更加紧跟时代,积极实施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创新教学方式。[2]

二、情景教学现状及意义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优化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真实性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构建。中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对电子媒介关注度高,自我意识较强,但同时也存在对时政关注度不够、审美能力较低、对、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情境式教学更加强调学生主题,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理解、欣赏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情境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分析

《江姐》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感受家国情怀,即在阅读中理清课文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时代情怀。本课要求学生从剧本唱词和对白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和人物形象,阅读时要细加探究,体会作品中蕴含的革命情怀,学习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伟大事迹,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红色景点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弘扬二十大精神,追寻红色记忆景点展”主题活动。本期展播的景点是渣滓洞,景区正在筹备“讲好革命故事 传播红色文化”系列情景剧展播活动,现在邀请你们排练歌剧《江姐》。

2.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一:初识舞台,把握形象。

(1)梳理剧本主要情节,明确江姐形象:

下面请各小组结合剧本完成下列表格,并将答案上传至平台。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探究革命女性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问题:江姐在丈夫、孩子与革命者职责之间选择了后者,是否意味着她对至亲挚爱之人缺乏深情厚意呢?

学生回答:答案显然并非如此。江姐的选择,恰恰是对丈夫、孩子以及所有未来世代深沉而伟大的爱之体现,她以超越小我、奉献大我的牺牲精神,诠释了对家庭亲情与民族大义的崇高理解。她的选择旨在为丈夫、孩子以及千千万万的家庭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公正与和平的世界。

任务二:走近舞台,品味唱词。

1.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剧本的“舞台说明”,思考我们表演时需要注意什么?

(1)外形(2)动作(3)神态(4)语言

2.在歌剧中,唱词也就是人物的语言,对人物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传达。闫肃先生创作《江姐》也经过了反复推敲,大家试着分析下面句子。

别把这战争年月全忘掉vs别把这战争年月轻忘掉

明确:这是江姐给“孩子”们的嘱托,这不仅是他的孩子,更是千千万万的后代,她在牺牲前一刻仍然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就算骨肉分离也不能抛弃大义。这里“全忘掉”的意思是要把战争发生的事情全部忘记,“轻忘掉”的意思是要忘记战争带给人们的苦痛经历,不要怀疑有怨恨报复之心,符合我们民族追求和平的传统,但同时也要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任务三: 穿越时空,坚定信念

听,《绣红旗》的旋律又响起来了(播放绣红旗前奏),让我们一起回到当年的场景,和江姐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吧!

[学生表演绣红旗片段]

生:你好,江姐。

江姐:你好啊,同学。新中国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

生:新中国的每一所校园里都飘扬着五星红旗,每一间教室里,都回荡着孩子们郎朗的读书时。

江姐:我没有遗憾了。

生:那是您们带给我们的信仰的力量,从此我们脚下有路,眼里有光。

江姐:未来交给你们,我很放心!

生:我们一定会努力成才,绝不让你们白白牺牲。

(江姐和学生拥抱退场)

教师总结:同学们,一直以来,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安身立命之本。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岁月中,红岩先驱们以坚韧不屈的精神,从容应对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风险挑战,其内在动力源泉在于他们矢志不渝地坚守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基石。在如今这个和平建设的时代,我们更应深入反思如何让信仰的力量照亮前行的道路。

四、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实践总结

(一)围绕语文学科,突出核心素养

教师教学时要在充分把握教育价值的同时,将学科教学放在首位,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潜移默化,使学生陶冶情操接受洗礼,同时不能抛开语文课程特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教师应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培养学科能力,培养自身家国情怀。

创设综合情境,建构多维任务

蔡可老师认为“任务情境不是教学中的一个导入环节......而是结合学习的主体将整个学习内容、学习进程都置于情境之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4]本节课笔者以歌剧排练为情境,引导学生完成歌剧排练的前期准备,“初识舞台,把握形象”“走近舞台,品味唱词”,前两个任务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完成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文本迁移、炼字等任务,培养阅读能力,最后“穿越时空,坚定信念”,完成歌剧展演,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革命的艰辛,坚定理想信念。

融入信息资源,打造现代课堂

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源为情境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可以采用VR技术、学习通平台、微信、微博以及其他网络资源等构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现代课堂。本节课中笔者以“红色景点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使用了“学习通”收集各小组作业并进行展示,歌剧展播使用VR教室,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的体现。

五、结语

上个世纪80年代,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理论并不断改进,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情境化教学意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有益的探索。本文中笔者从中职阶段学生语文教学的情境化探索出发,希望能够为情境教学增添一份浅见,也希望能够为众多同仁提供一点思考,使得更多中职教育工作者有兴趣致力于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 [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朱晓燕,王淑霞.立足新课程标准的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J].中国标准化,2023,(08):226-228.

[3]李吉林.情境教育:一个主旋律的三部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78.

[4]董建.任务情境创设的“是”与“非”[J].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

作者简介:王蕾(1996-),女,汉族,硕士,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