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宋启明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33期
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从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破坏机制以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替代与创造效应和规模效应。研究发现,尽管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某些岗位被替代,但同时也会催生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具备人工智能技能的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应积极适应这一趋势,提升自身技能,以抓住新兴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生就业、影响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效应越来越显著。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技术在未来会取代部分大学生的工作,给就业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人工智能也会创造出新的任务从而产生新的就业机会,给大学生带来就业机遇。

一、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

1.1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的智能。它通过计算机程序和数据,使机器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认知功能,包括学习、理解、思考、感知和适应环境等。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前者指机器在特定任务上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而后者则指机器在所有认知任务上都能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目前,我们主要接触到的是弱人工智能,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国家层面

在国家层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为此,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支持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应用和国际合作,同时鼓励企业和高校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和商业模式的探索。这些措施为我国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平台。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

2.1 专业设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正逐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随着人工智能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兴起,许多高校新增或调整了相关专业,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以培养符合未来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传统专业也在积极融入人工智能教育元素,比如在工程、医学、财经等领域增加AI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未来就业竞争力。这种动态调整不仅反映了教育对经济发展需求的响应性,也体现了对未来就业趋势的前瞻性准备。

2.2 就业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大学生的就业结构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逐渐减少,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此外,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形成了新的就业增长点。这些变化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

三、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3.1 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替代效应,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重复性高的行业中。机器人和智能系统能够替代人类执行一些常规性和重复性工作,如生产线作业、数据录入等,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传统岗位。对于未能及时适应新技术的毕业生来说,这种替代可能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和就业压力增大。然而,这也促使大学生必须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从而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经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3.2 人工智能的破坏机制

人工智能的破坏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对传统就业结构和职业生态的冲击。随着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一些曾经稳定的职业岗位和行业可能面临重大调整甚至消失,比如部分客户服务、会计审计等工作已开始由智能系统承担。这种破坏性创新虽然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效率提高,但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面对更加动荡的就业市场和更频繁的职业转换。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培养灵活适应变化的能力,并准备好终身学习以应对持续的技术和职业变革。

3.3 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替代与创造效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其对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产生了显著的替代与创造效应。一方面,AI的崛起使得一些传统职位面临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要求大学生必须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职业要求。另一方面,AI也催生了大量新兴职位,尤其是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智能系统设计等领域,为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大学生应积极掌握AI相关知识,以抓住由AI引领的新一波就业机会。

3.4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规模效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大学生的就业规模产生了显著扩张效应。新兴的AI行业和相关领域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不仅创造了大量的专业岗位,也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加了对拥有AI技能的大学生的需求。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推动了新商业模式和市场的形成,为创业和自主就业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因此,对于适应能力强、持续学习的大学生来说,AI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广阔的就业天地。

四、结语

总之,人工智能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AI的替代效应和破坏机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其替代与创造效应及规模效应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面对这一双刃剑,大学生应积极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更新知识体系,以把握AI带来的机遇。高校和政府也应加强AI教育和培训,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和创新平台,共同推动构建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就业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柳,张玉璩,李永萱,陈罗兰,葛欣怡. 人工智能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6):74-76.

[2]周桂凤,李琳.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及对策[J].华章,2023(05):96-98.

[3]谢清.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大学生核心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4(03):174-176.

作者信息:宋启明(1983.7-)男,汉族,白城师范学院,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