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用户需求与行为分析的老年人APP用户体验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针对老年人群体设计的APP成为数字时代不可忽视的需求。但真正理解老年人在使用APP时的独特需求、深入研究他们在使用中的行为模式及所面临的挑战,仍是当前亟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致力于深入探究老年人在APP使用中的独特需求与行为模式,为优化老年群体APP用户体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以文献理论为基础,利用严谨的量化数据分析构造坚实的数据支持框架。进一步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听取老年用户及其家属、护理人员等多方主体建议,收集直接的质性信息。选取典型适老化APP作为案例分析,对比其优缺点,为设计指标提供实证依据。最后根据用户体验评价构建用户体验指标,提取用户体验指标的潜在变量,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关键词:适老化设计;老年人;用户体验
引言:
随着数字时代不断推进,大量老年群体正通过APP来获取信息和服务。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老年人面临着认知能力身体机能下降的挑战。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顺畅使用智能手机,降低了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本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如Harte等研究发现清晰且相关的反馈是提高用户体验的有效措施;覃京燕等从趣味性、吸引力、有效性等角度对APP的用户体验进行研究设计。通过大量的数据及深度访谈得到的一手信息,对老年人APP的设计进行研究。
本研究以智慧养老APP为案例,选择了多样化的老年用户作为研究样本,涵盖不同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和网络使用水平。通过详尽的用户体验评估、深度访谈以及对多种因素的细致调整与测试,本研究旨在明确哪些因素直接影响老年用户的APP体验,并据此提出设计指南。
一、老年网民使用APP现状分析及设计期望
(一)老年网民使用APP现状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91亿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9%,其中有约1.7亿的“银发”网民,老年人已经变成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60-75岁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683份回复,经筛选后确认523份有效问卷。调研覆盖用户基本信息、APP使用习惯、遇到的挑战及期望功能。结果显示,近78.4%的老年人用社交软件如微信保持联系;超62.7%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进行支付。相比之下,使用APP娱乐和网购的老人较少,分别为43.02%和31.05%。
此外,老年用户使用互联网面临的最大阻碍源自界面的非亲和性与操作指引的缺失。同时界面不友好、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隐私顾虑、广告干扰信息获取,及恐惧操作失误损失,这些均严重影响其APP使用体验。
(二) 老年网民对APP的UI期望
UI界面作为APP的核心,不仅是APP信息内容的展示平台,更是用户体验的关键。不同的UI界面会影响着个体的感觉、知觉、注意与记忆过程[1],从而在无形中引导用户行为,决定着产品被接受的程度与使用的效率。当前主流UI设计核心依托图形、布局、色彩字体及动态交互,实现信息的有效视觉传达与交互体验。
(三)老年网民对APP期望功能
APP的功能设计应该注重极简直观性,简化操作流程,强化导航辅助,支持语音交互以及提供稳定的使用体验。用户期望的功能中,最大占比是界面设计友好,占93.12%;第二是明确数据隐私的安全,占比90.63%;其中,部分功能由亲友代为操作、减少骚扰广告也是老年用户所期望的,分别占比81.45%、79.54%。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深入探讨用户需求和行为分析对老年人APP用户体验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法
广泛搜集并深入分析国内外关于老年人APP使用行为、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及行为模式的相关理论,汇总并剖析现有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文献综述法的核心作用在于系统性整合并评价现有研究成果,为研究项目奠定理论基础,明确研究的关键议题与不足之处,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二)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合,并对目前应用商店中的智慧养老服务APP进行分析,从其UI界面设计(界面版式、图标风格、色彩搭配、导航模式、输入模式、帮助模式、功能可见式)、功能设计及适老化设计策略出发,列出现有要素并根据用户需求重组,揭示提升老年用户体验的有效途径。
根据表1所确定的智慧养老APP的设计要素,可产生8192(4×4×4×4×2×4×4)种样本。通过L18(21×46)正交实验设计法,最终确定了20个样本。并在广东省内选取60-65岁的5名用户,65-70岁的5名用户及70-75岁的5名用户进行体验评价,记录用户对每个组合方案的评价。
(三)混合方法研究
该研究方法的框架如下图3所示。
用户需求与操作行为的相对权重反映了设计元素在用户体验中的关键性,权重越大,表明该设计元素越为关键。各属性的效能量化了它们对总体满意度及用户偏好的影响力,效能量化值越高,意味着该属性或其具体表现形式越能得到用户的青睐。因此,评估属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各个属性内部不同级别的效能量化值,是理解并优化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所在。
结合分析是由Ralph Howard Luce和John Wilder Tukey在1964年共同提出的。时至今日,结合分析仍是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在结合分析中,用户需求、操作行为及各要素的不同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用户对某一设计方案的偏好可以分解成构成该产品的多个设计要素偏好的得分。通过对各设计要素的效用值和相对重要度的总结、归纳,作为最优产品设计的依据。
结合分析中以用户对每套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偏好为核心的因变量,计算每个设计要素的具体吸引力值,即设计要素的效用值。设计要素作为预测因子,加入哑变量处理类别差异,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精确拟合模型,揭示用户需求、操作行为与智慧养老APP设计方案的关系。设计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计算公式为
其中,Wj为各设计要素的相对重要性,vij为第j个设计要素的第i个效用值;max(vij)-min(vij)为效用全距,表示该设计要素的重要性。
在构建结合分析模型以评估各项属性效用时,通常采纳简明而直观的加法模型框架,该框架通过直接累加各属性水平的效用值来精准反映总体偏好,实现了对用户选择偏好的高效量化。计算公式为
其中U(x)是总效用,vij是第j个属性的第i个水平的效用值。
2.1 建立用户需求、操作行为与智慧养老APP设计方案关系模型
属性相对重要性评估了用户需求与操作行为针对APP设计方案的关键程度,重要性越高,设计就越关键。各属性水平的效用值展示了它们对总体满意度和偏好影响的大小,效用值高意味着该属性水平更受青睐。利用公式(1),可以量化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和各水平的效用贡献,结果如表2、表3所示。
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养老APP的吸引力主要受导航模式影响,占比30.24%,其次为帮助模式(21.48%)和输入模式(17.82%)。界面布局也较为关键,占15.33%,而功能可见性、色彩搭配和图标风格的重要性较低,分别占8.62%、5.43%和1.08%。用户反馈表明,标签式导航、使用向导的帮助模式以及语音输入方式获得更高评价。因此,开发面向老年人的APP时,应重点考虑优化导航、帮助与输入模式,尤其推荐采用语音输入以提升用户体验。
由研究数据可得,最优设计方案为各属性中,水平效用值最高的组合,即界面版式为宫格式分布、图标风格为拟物图标、色彩搭配为对比色、导航模式为标签式、输入模式为语音输入、功能可见性为触摸的设计方案。
三、结语
本研究集中于老年用户的需求及行为活动分析,明确了适用于该群体的APP设计最优方案。通过建立模型,该研究将用户需求、操作行为与智慧养老APP设计紧密关联,实现了对影响老年用户体验因素的客观识别与精确量化。此模型不仅能揭示关键属性如何作用于老年用户,还能展示在不同设计层次下,效用价值的多维体现,从而为老年人APP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进而改善老年人使用APP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海波,杜宇菲. 智能手机交互界面设计的认知基础[J]. 包装工程,2020,41(10):1-6.
[2]CNNIC.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4-03-22)[2024-05-11].https://www.cnnic.net.cn
[3]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R].(2024-02-29)[2024-05-11].https://www.stats.gov.cn
[4]沈浩,柯惠新.结合分析的原理和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 理,1998(4):39-45.
[5]CNNIC.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4-03-22)[2024-05-11].https://www.cnnic.net.cn
课题项目:本文系:e守护——数字时代多样化养老服务APP(编号:2023136570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