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农村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碳减排的机制分析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其逐渐与农村产业相融合,在减少农业碳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空间效应为出发点,探讨了农村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碳减排的作用机制,为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和农村碳减排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关键字:农村数字经济;农业碳减排;空间效应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实现农业碳减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发力点之一。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下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及生产效率地下、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都会直接和间接的导致较多的农业碳排放,从而严重制约农业低碳绿色转型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碳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构建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全面转型。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农业碳减排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推进器”,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并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约束矛盾的突破口。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与农村经济紧密融合,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成为农业碳减排的新动能?其背后的影响机理是什么?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1.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
农村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可以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数字化和农村数字金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就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而言,而推动农业碳减排的逻辑在于:一是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引导农民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碳减排。具体而言,数字基础设施的广泛覆盖可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居民进入互联网大环境,从而了解到相关污染的信息和粗放生态的危害,助力其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进而实现减少农业碳排放。二是随着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打破地理空间限制,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助力农业碳减排。就农业数字化而言,通过数字化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生产,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类要素投入,达到降低农业碳排放的目的,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2.农村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碳减排的间接效应
(1)数字经济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赋能农业碳减排
优化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促进低碳发展意义重大。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不仅会阻碍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同时还会加剧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带来严重阻力(宋马林和金培振,2016)。传统经济背景下,资源配置基于“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的假设,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且难以克服市场失灵的外部性问题。数字经济所引发的资源配置机制变革,能够缓解资源错配问题,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配置过程中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损失,以更少原材料投入实现更大产出,同时,尽可能消除要素配置扭曲所带来的能效低下与环境污染问题,是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改善由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要素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其生成速度与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由于数据要素存在非竞争性、部分排他性、易复制性等特征,各类主体仅需跨过较低的使用门槛便可获取到庞大的数据资源(蔡跃洲和马文君,2021)。与此同时,借助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与处理,能够实现数据的模式化、结构化,从而将海量数据整合成为有效信息。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供求双方提供完全信息与精准信息,首先,为实现总需求、总供给及其数量结构的算法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有效破除传统要素资源的信息共享壁垒,其次,简化信息搜寻路径,降低搜寻成本,推动要素资源配置边界不断延伸,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后,促使要素配置持续向精准化、算法化演变,从而优化供求匹配机制,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提高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从而缓解市场分割对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 升的不利影响。数字化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交易组织形式,能够弱化时空因素在要素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壁垒作用。首先,数字化平台汇聚了各类市场交易主体,整合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等各环节的海量信息,能够充分发挥资源聚集与资源共享优势。借助数字化平台,不同区域的市场交易主体能够共享数据化的信息资源,进行实时、直接的交流沟通,以较低的搜寻成本匹配到最优的合作伙伴,这将推动要素资源冲破时空限制实现自由流通(陈伟光等,2022),从而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化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其次,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规范了要素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极大地简化了交易流程,使得要素市场运作更加清晰透明(白俊红等,2022)。最后,各类市场主体可以凭借数字化平台自主进入与退出要素市场,进一步拓宽了交易活动范围。随着要素市场规范性、公平性和竞争性水平的提升,要素市场结构逐步向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转变,区域间的要素流动也将更加自由有效,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将得到明显改善。
(2)数字经济通过提高绿色低碳农业技术赋能农业碳减排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发展、改变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碳锁定现状的有效途径,应突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前沿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与清洁生产、新能源利用、清洁煤利用、碳捕获与碳封存等相关的一系列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华为和牛津经济研究院研究显示,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在适当政策和投资组合的推动下,可使2025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7万亿美元。数字技术成为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数字技术具有极强的通用目的技术属性,能够被广泛深度嵌入各领域与各类生产活动(王彬等,2023),为各领域后续创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是推动全社会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其次,数字技术能够引发创新模式与创新环境的变革。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对创新主体的创新模式进行改造,促使传统的封闭式、闭源式创新模式向开放式、开源式转化(戚聿东和肖旭,2020),改善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创新主体能够从外部渠道获取人才、知识与技术等创新资源支持,从而有效降低创新主体低碳技术创新过程的成本与风险,激发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融资约束,更好地引导资本流向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清洁能 源、应对气候变化等低碳项目中,拓宽创新主体的融资渠道,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Liu等,2022)。最后,众多数字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绿色低碳属性,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抑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透明、可追溯、无篡改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天然优势,能够全面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水平,并显著增强低碳、零碳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赋能农业碳减排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方式。这意味着,要想保障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匹配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因此,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提高产业体系的“含绿量”“含金量”,对我国低碳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数字经济带来的精准匹配模式能够持续推动三次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优化,成为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重要机理。首先,数字经济推动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在农产品的种植与养殖阶段,物联网、云计算、 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传感、自动化等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对水、土地、阳光、化肥与农药等农业资源的精准控制与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提升的同时,降低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阮俊虎等,2020)。其次,数字经济推动工业产业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数字经济时代,供求关系的转变给工业企业传统的单一化、批量化生产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促使企业对自身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营销手 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改革,从过去标准化产品大规模生产的刚性思维,逐步转向柔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戚聿东和肖旭,2020),以提高自身对消费者需求的即时响应能力。通过借助数字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深度优化并对数据要素进行充分挖掘与分析,工业企业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逐步驱动工业产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型。依托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全面覆盖工业企业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回收等生产环节,推动工业企业与工业园区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利用的精细化管理与智慧化调度,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工业碳排放水平。 最后,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业态模式创新。服务业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结合,能够有效驱动服务业企业对多元化扩张模式的探索,推动涌现新服务理念、新服务模式、新服务内容(戴魁早等,2023),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变。例如,精准匹配的数字营销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海投式粗放型营销模式,能够精准对接消费者实际需求,降低营销成本并驱动营销效率提升;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线上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服务业 新业态新模式更能够极大地改善服务效率,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有效降低全社会的运行成本。
3.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碳减排的空间效应
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网络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空间的相关经济变量能产生影响,因此,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可能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一方面,从数字经济本身来说,数字要素具有可复制性、高渗透性、即时传播等特征,数字要素的生产可以发挥经济协同效应影响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使得工业生产效率提升和能源等要素利用效率提升,降低本地区碳排放,还能够通过技术外溢,促进邻近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数字产业发展,降低临近地区碳排放水平。Shahnazi等基于对伊朗的研究发现,信息化通过向临近地区扩散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邻近地区碳排放。此外,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协同可以促进全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减污降碳,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对地区碳排放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也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使得邻近地区的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不断缩小, 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推动物质资本要素替代,降低临近城市碳排放水平。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使相关企业为了充分利用特定区域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而呈现空间集聚倾向,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易产生空间外溢,提升要素利用效率,降低地区碳排放。
4.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农村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赋能农业碳减排。具体而言,包括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因此,要促进农村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其赋能农业碳减排的作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并有效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晶,姜如玥. 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J]. 统计研究, 2024, 41 (4): 54-67.
[2]王敏,齐潇,李萌. 数字经济发展、资本配置与区域碳减排 [J]. 财经科学, 2024, (3): 103-117.
[3]陈中伟,汤灿. 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时空效应 [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 (12): 137-146.
[4]刘震,张晓星,魏威岗.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 (3): 20-32+47.
[5]田红宇,关洪浪. 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 (8): 145-157.
资助项目:本论文受到2023年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农村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碳减排的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项目编号S202310553034)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