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职业发展视角下基于养老护理后备队伍人才培养的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护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养老护理后备队伍的关键人才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行业的发展以及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面对当前护理行业人才短缺、服务参差不齐的现状,教育部门及相关人员应从职业发展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设计老年护理学的课程。文章从职业发展视角出发分析了养老护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深入探究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关键字:职业发展;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引言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来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总人口。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也备受关注,这使得养老护理服务的提供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养老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加上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对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背景,如何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后备队伍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养老护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护理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服务快速增长、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服务供给不足三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激增。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病频发等情况下,对专业的护理服务需求愈发迫切,特别是针对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他们需要长期、专业的照护和康复服务。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养老护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尽管需求增长迅速,但养老护理行业的人才队伍结构却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此外,性别和年龄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养老护理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男女护工比例相差较大,也使得护理员队伍在应对一些特殊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而且护理人员年龄偏大,人员老化现象严重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当前市场上存大量养老护理机构和服务提供商,但由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标准不统一和服务价格昂贵等问题,无法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健康需求,得需要老年人未能享受必要的护理服务。
二、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理念
在养老护理专业的课程设计理念中,要坚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可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且能助力其威力啊职业成长的全面教育。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理论知识是基础但仅有理论是不够的。因此,强调通过实践操作、模拟训练、临床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实战经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其次,通过引入大量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选取典型的养老护理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其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最后,要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道德。养老护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因此,在课程中融入伦理道德、沟通技巧、心理关怀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权益和尊严。这种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温暖、贴心的服务。
三、老年护理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一)调整教学目标
参考2019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和全国老龄办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修订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注重老年护理学的教学目标符合现代社会需求,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新的教学目标不仅强调学生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老年疾病的预防、护理和康复方法,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山东某高校老年护理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引入了一项名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综合实践项目。在此项目中,学生需分组合作,对一位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健康管理。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为患者量身定制饮食、运动和药物使用计划,确保患者的健康得到全方位关照。在实践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更学会了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定期的健康评估和调整护理计划,他们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为他们未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说,这一教学目标调整的核心在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一教学目标调整也体现了医养结合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将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1]。
(二)优化教学团队构建课程体系
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效果、适应行业需求的关键。以重庆护理职业学院为例,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四老文化”的融入,学院通过构建基于“四老文化”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和体验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不仅贯穿于理论教学,更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实践教学中,学院引入了一系列与“四老文化”紧密相关的案例。例如,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学院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对真实的老年患者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健康管理。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运动方案以及药物使用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深入地了解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变化,培养了深厚的尊老、敬老之情。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与“四老文化”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生活照料等服务。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也增强了与老年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重庆护理职业学院通过构建基于“四老文化”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引入相关实践案例以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成功地将“四老文化”立新人、“德技兼修”育英才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无锡开放大学在在职养老护理人员培养实践中完美诠释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一核多元,合作共育”的模式,有效地应对了学生文化程度低、人文素质不高的挑战,并成功构建了一个全面且富有成效的教学体系。首先,针对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无锡开放大学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设计。课程实施阶段,学校以直观易懂为主要原则,将理论嵌入到直观的课件中,充分利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作息时间特点,学校把课堂教学延伸至云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其次,在“老年康复护理”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无锡开放大学采用了视频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示范、动画配合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要点和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无锡开放大学建设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该基地具备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与考核管理功能,能够模拟真实的养老行业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训练。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各类养老行业的工作,具备对养老机构和居家自理及失能老年人实施全程、全人的照护能力,达到国家各级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标准。最后,为了实现养老信息的互通和智能化服务,无锡开放大学还计划建立智慧养老移动服务平台。该平台将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各层次年龄段的老年人及相关服务人员提供多方位、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3]。
(四)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一个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员学习效果的关键。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课程教学的效果,为教学改进和学员发展提供依据。首先,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员自评、同行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反馈等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多角度的建议。其次,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通过作业、测试、实践报告等方式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学校还会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学员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最后,还要注重课程评价体系的动态性和灵活性。随着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和学员需求的变化,学校应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和挑战。同时,学校也鼓励学员和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共同推动课程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4]。
结语
随着社会对老年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加深,在养老护理领域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后备队伍尤为重要。教师及学校通过精心设计的老年护理学课程与实践,不仅为学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着眼于他们的未来职业成长。展望未来,教育部门和院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以适应养老护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敏,冯利. 老年护理学思政示范课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以“跌倒”教学为例 [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 30 (01): 84-88.
[2]周雪,冯吉波,高欢玲,等.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本科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J]. 中华护理教育, 2023, 20 (02): 174-178.
[3]翟春晓,田平,黄晶,等.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 (15): 70-72.
[4]余惠琴,孙停瑞,叶菀,等. 老龄化背景下护理学专业“1+X”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 (19): 96-98.
作者简介:杨思思 (1989.3-)女,汉族,四川绵竹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医学教学
基金项目:2023年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职业发展视角下高职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体系研究-基于养老护理人才后备队伍培养的实践”(编号:GZY23B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