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小数乘法"看小学数学运算一致性及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培育

王发敏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45期
昆明市盘龙区金实小学 65000

摘要:本文以小数乘法为切入点,探讨了小学数学运算一致性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了小数乘法教学中运算一致性存在的问题,并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包括凸显概念建构主线、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注重素养实践渗透和完善形成性评价等,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数乘法;运算一致性;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习惯和培养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小数乘法作为小学高年级的重点内容,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运算技能,更蕴含着运算规律的延续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运算一致性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 运算一致性的概念

运算一致性是指数学运算在不同领域、不同数集之间保持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规律延续性。具体而言,它要求在学习新的运算时,能够与已有的运算知识形成有机统一,彰显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运算一致性不仅体现在运算法则、运算性质的一致,更重要的是要在运算概念、运算思路以及运算方法上保持连贯性,避免出现认知断裂。

(二) 小数乘法在运算一致性中的地位

小数乘法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它是整数乘法的延伸和拓展,在运算一致性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数乘法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乘法运算规则的延续性,更需要把握小数位值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分配律等运算性质。因此,小数乘法是衔接整数乘法和代数乘法的纽带,是实现乘法运算一致性的关键环节。

二、小数乘法教学中运算一致性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

目前,小数乘法的教学设计往往过于集中在运算技能的训练,缺乏对概念建构和思维发展的重视。教学内容的呈现也存在割裂的问题,未能充分体现与前后学习内容的联系,难以让学生感知运算一致性。同时,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欠缺系统性,无法形成针对性的、连贯的学习路径,影响了学生对运算本质的全面把握。

(二)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递模式,缺乏学生的主动探究。例如,在小数乘法概念形成阶段,教师直接灌输定义和公式,学生被动接受,未能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去发现和感悟运算规律,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仍沿用填鸭式的习题练习,忽视了发展性练习对于概念深化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三) 学习评价缺乏全面性

小数乘法的学习评价侧重于计算结果的正误,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评价方式单一,以笔试为主,未能全面评估学生的运算理解程度。此外,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对运算一致性意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查,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总之,传统的学习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狭窄、评价方式陈旧等弊端。

三、新课标下小数乘法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凸显概念建构主线

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构建清晰的数学概念。在小数乘法教学中,应该将概念建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非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技能割裂开来。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例如,通过算人工的工资是多少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相乘的实际意义,从而发现小数乘法概念。注重发现学习,体现概念与运算的统一。如在整数乘法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探究"3.6×4"的算理,发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精心设计系列活动,培养数学思维习惯。如设计递推练习、逆向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验证的数学思维习惯,进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关注概念演示,突出运算一致性。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小数乘法各步骤的数理变化,强化学生对规律延续的感知。

(二) 优化教学过程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体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模式,通过提供触发思考的问题情境,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避免"一体化"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环节,激发同伴之间的思维碰撞,分享学习心得,互帮互助提高。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三) 注重素养实践渗透

素养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小数乘法教学中,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需要将素养实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体现数学思维,如设计一些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境,要求学生提出、解决相关问题,体现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实践过程的表达交流,促进语言素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阐述自己的思路,与他人交流沟通,并记录心得体会,夯实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作实践活动,培养协作精神,如为学生设计分工合作的探究活动,加强同伴之间的互助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 完善形成性评价

完善形成性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在小数乘法教学中,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评价其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开展多元化评价,综合考查各领域素养。除评价计算结果正确性外,还要评价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数学素养,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持续进步。通过评判学习过程中优缺点,明确下一步学习重点和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结语

小数乘法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概念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教学主题,贯穿着运算一致性这一主线。有必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转变观念,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核心素养。通过凸显概念建构主线、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注重素养实践渗透和完善形成性评价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双林.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小数乘法"为例[D].扬州大学[2024-05-12].

[2]马玉林.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学生整理和反思能力培养路径[J].科普童话, 2020(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