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摘要:本论文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从指导思想贯彻、教育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学科研究对接、创新教学模式、实际应用等角度探讨,提出诸如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学科研究导向等具体手段,旨在引领大学生更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该研究对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理论提升与实践推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工作;理论与实践融合;大学生
1.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政工作中的贯彻
1.1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体系建设是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举措,需要重新审视并更新教材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党的思想。
1.2课程设置创新
通过设置专门的理论课程,系统地传授党的核心理论,深入浅出地阐释党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理论内在的逻辑关系。
1.3师资队伍培养
通过支持教师参与学术研究项目、组织理论研讨会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学术研究兴趣,使其在研究中深入理解党的指导思想。
1.4学科研究导向
设立专门的党建研究中心或实验室,为教师提供一个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党的指导思想的平台,通过引导教师选择与党的指导思想相关的学科研究方向,使学科研究更紧密地服务党的理论。
1.5学风建设
通过制定并强调学术和道德规范,明确学术界的行为准则,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并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促进学科交流和合作,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推动优秀学术成果的宣传。
2.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2.1实践活动规划
在实践活动规划中,应明确定义实践活动的具体党建目标,确保活动的开展与党的指导思想相契合[1]。将实践活动与党的指导思想有机结合,将其融入到实践课程的设计中。
2.2学生参与机制
制定明确的学生参与计划和框架,鼓励学生在不同阶段参与各类理论与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和实践工作坊,使学生在参与中更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
2.3实践成果评价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明确实践成果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确保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科学评估学生在实践中对党的理论的实际运用情况。
2.4专业实践融入
明确专业实践的党建指导方向。通过明确每个专业的特点和党的理论在该专业中的引导方向,包括强调专业实践中的党建要素、提升专业实践的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
3.思想引领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对接
3.1学生需求调研
设计全面而具体的问卷,覆盖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多个方面,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关切点,并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期望[2]。
3.2思政课程对接
通过仔细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理念和要求,然后,通过强化实践案例教学、组织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方式,使课程体现党的指导思想。
3.3校园文化传播
构建统一的校园文化主题。确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确保各类校园活动、文化节庆、展览等都紧密围绕党的理论展开。
3.4学生思想观察
设计具体问题,涵盖党的理论方面,定期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了解程度、认同度以及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情况。[3]。
4.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
4.1教学技术整合
结合课程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将党的理论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4.2实践案例融合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确保案例与理论知识的融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体现党的理论。
4.3多媒体支持
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动画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党的理论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4.4跨学科合作
组建由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组成的跨学科课程团队,共同参与党的理论课程的设计和教学。
4.5教学评估创新
除了传统的考试分数,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维度。建立同行评教和互评制度,鼓励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评价教学实践,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5.二十大精神在思政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5.1指导学科研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符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方向,例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确保学科研究与党的理论密切相关,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研究问题中。
5.2党组织引领
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党课和主题教育,确保党的组织在大学校园中的根本领导地位。开展党组织引领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学风建设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党的理论对社会的指导作用。
5.3校园活动融入
组织主题演讲、讲座、创新性的主题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党的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促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在文化艺术活动中融入党的理论元素,使学生在文艺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理论。
5.4精神宣传推广
制作海报、宣传册、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通过生动的图文和简洁的文字,突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线上方式,将党的理论推送到学生的生活中。
总结
本论文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展开探讨。通过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政工作中的贯彻、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大学生思想引领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对接、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通过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培养、学科研究导向、学风建设等具体手段,使党的理论得以更全面、深入地贯彻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促使理论在学生中的实际应用。这一研究旨在为大学生思政工作提供具体操作指南,助力培养更具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新一代社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潘国宁.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就业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3):84-87.
[2]曹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12-29(001).
[3]程铭莉.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大连大学学报,2023,44(06):118-123.
基金资助:上海电机学院2024年校级思政德育研究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上海市市教委2024年上海高校教师培养计划: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信息:朱建鹏、1996.12、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硕士、上海电机学院、助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