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实践导向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刘翔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53期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6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托育服务行业也在不断成长,但托育人才的缺口问题仍然是该行业健康发展路上的绊脚石,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托育人才上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其仍然存在着婴幼儿托育专业培养理念不明确、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时俱进,在培养婴幼儿托管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做出合理完善的调整,在真正了解社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婴幼儿托育服务;实践课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1年,我国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可以生育三胎的相关政策。为了鼓励人们多生,很多企业公司也作出了对生育三胎员工给予物质奖励的政策。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使得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并且“三孩政策”的实施,婴幼儿数量的增加,让社会对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也跟着增加,现目前的托育人员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增长需求,并且现阶段的托育人员存在着年龄较大、专业性不够等问题,不符合日渐严格的社会需求。所以高职院校要对自身课程体系做出调整进行完善,摒弃传统体系的不足,才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一、我国目前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的现状

每一年我国都会有很多的婴儿诞生,婴幼儿托育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尤其是“三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社会更需要大量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并且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保育人员与婴幼儿配比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缺口大的问题,有的城市开设托育服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也不多,所以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自然也就不够,满足不了社会增长需求。显而易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一)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大

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普遍家庭都是双职工,这就意味着父母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照看孩子,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思想的升级,现在很多母亲不愿意因为孩子就放弃职场,但是将孩子给老人和保姆照顾又不能完全放心,所以她们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到托育所,毕竟托育人员更为专业,这就需要大量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不断投身到社会服务,以此来满足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

(二)专业人才少,缺口巨大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行业人才发展规划,便明确提出要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的建设,不断完善行业体系,培养不低于一百万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人才,但是据统计,目前行业需要的专业人员最少是两百万,人才缺口比较大。

(三)托育政策推动带来发展机遇

婴幼儿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婴幼儿托育服务,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社会的需求需要我们加快发展和完善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这就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此外还有国家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托育服务人才培养,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这更是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市场空间巨大,具有竞争优势

由于社会需求的提高,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很多机构存在人员专业性不够,很多从业人员并非对口专业出身,机构自身运营体系也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管理监督,专业型人才比较少,婴幼儿进入托管机构的比例还是很小,与国外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空间比较大,而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更具备竞争优势。

二、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带来的挑战

婴幼儿托育是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内容,与国家人口发展、民生利益密切相关,然而当下的情况是,社会对婴幼儿托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被得到满足的却只有少部分。“三孩政策”确实会使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举个例子,就拿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来说,该学院的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照护)专业是在2020年开设的,招生23人;2021年开办早期教育专业,与家政专业共招生59人;2022年两个专业共招生69人;2023年两个专业共招生99人。

其实这个招生数并不算理想,但是据该院校儿童教育与发展学院的教师周扬所说,这样的招生率,对学院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作为新开设的专业,其报考人数在近三年来都是呈逐年上升的状态,这也表明该专业是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的。此外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来说,2020级婴幼儿照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百分百,很多学生都是在从事托育机构婴幼儿保育等专业对口工作。

然而,对于这些刚刚起步发展的专业来说,要做到科学化、体系化地培养人才,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牢固的专业培养观念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其实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它的发展历程是比较短的,所以很多高职院校便存在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运用能力、岗位技能胜任等方面并没有完美融合的问题。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的方向和思路模糊,专业培养的理念不牢固,影响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发展。

(二)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对专业人才的定位存在问题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随着社会需求而诞生的专业,因着其发展前景让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设立起该专业,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和早教专业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得学校在培养该专业人才的定位上不够清晰,让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没有办法发挥自身独有的闪光点,造成容易被同化掉的问题,造成专业上的模糊,导致学生自身也对专业认知和就业方向产生疑惑。

(三)不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

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存在重教育、轻保育的问题。在专业课程上更多的偏向学前教育了,但对医学护理方面缺乏注重,就导致学生的医学护理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实现“医养教”三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不融合

很多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对岗位的需求不相符,使得虽然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大,学生也是看到该专业的新兴前景而选择该专业,怀着美好憧憬在毕业后投身到工作中才发现,学到的知识与现实操作存在巨大反差,难以胜任实际的工作。不可否认,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是考取了相关证书的,但仍然存在该反差,也是因为很多考试内容与相关证书的要求是脱节的。

三、如何构建完善的托育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育儿理念也越来越科学化,对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这就迫使高职院校必须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变优化,从而促进我国的托育服务变得专业化。

(一)树立坚固的专业培养理念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应当在该专业课程建设上不断研究完善,要树立“宽知识、重实践、强技能、重品行”的培养理念,同时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壮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很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支撑,这就需要一支师资力量强的团队,让教师团队通过打造专业强课,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只有在学校专业培养理念坚固牢靠和师资力量强大的前提下,才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精准人才定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在“三孩政策”背景下,人们都知道社会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因而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要抛开与学前教育专业和早教专业的混淆,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自身的特性,要明白该专业除了对专业知识要求有丰富的储备外,还需要注重医护知识的培养,需要培养的是“医护型”婴幼儿托育人才。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社会的需求促使高职院校要构建“医养教”同步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要打破传统重“教”轻“保”的观念,从而实现“医养教”三合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国家相关文件政策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学生、适合岗位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提高学生专业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医护专业知识的教学,同时要结合实践操作,将其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培养,让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加强专业课程与实际应用操作的融合

高职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是由国家相关政策下出现的社会需求孕育而生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的洗礼就是为了毕业后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结合理论,这才是最终目的。

学生进入学校接受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的洗礼,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高度决定着学生所达到的高度,而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意味着教师不单单要具备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教学:

第一,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开设相关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对当地做得比较好的托育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在实地感受婴幼儿托育人员的实际操作,加深理论知识的应用。

第二,开展模拟实践活动。学生从开始接受老师理论知识教育,然后通过老师带领实地考察学习后,对知识应用于实践有了一定了解,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以在返回学校中,教师应及时组织开展相关的模拟实践活动,模拟婴幼儿托育场景,让学生担任婴幼儿托育人员的角色,在此实践过程中,就应该模拟实际中在婴幼儿托育过程中婴幼儿常出现的问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医护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便提高学生以后就业竞争力,更好的为婴幼儿提供服务。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定期的让学生先进行社区婴幼儿托育服务推广,通过对婴幼儿家庭进行调研,了解被服务者真正的需求,定期到婴幼儿托育所进行志愿服务,了解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形态。

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婴幼儿托育与管理行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使之成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以及共同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共同开发创新婴幼儿托育服务产品等。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也可以通过该实训,为相关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实现共赢。

(五)把现有的育人机制转变为“岗、课、赛、证” 相融合

因着社会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培养高质量实用型人才迫在眉睫,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也提出了“岗、课、赛、证” 的育人机制,让高职院校要将传授知识、鼓励比赛、适应岗位等内容相互贯通。在国家职业标准的指导之下,高职院校应当对自身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有效的梳理,另外还要做到衔接好课程教学标准和专业技能证书考试两方面,做到把婴幼儿托育服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水平和人才素质要求贯穿到整个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课程体系中来,让课程与岗位、职业证书相融合。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以竞赛项目为驱动、打造与职业标准相关项目配套的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还要积极鼓励组织该专业学生去参加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将实践考核与竞赛要求合理融合,从而达到实现“岗、课、赛、证”融合的目的。毕竟国家职业标准既是岗位工作标准,又是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标准的风向标,只有做好了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打通连接渠道,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培养学生成才。

四、结束语

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使得国家实施“三孩政策”,因而社会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看护变得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社会需求。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在增设该专业,为了推动该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在树立正确培养人才理念的同时,对原本重知识理论轻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尽自身最大努力构建“医养教”同步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岗、课、赛、证” 相融合的育人机制,同时借助大环境下国家社会提供的多方面力量,提高自己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坚固的后盾支撑,让其放心投身社会建设中,也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改善提供自己的力量,毕竟婴幼儿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就是让人们可以放心的生育,从而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少贇,王秋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与实践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4(04):48-51.

[2]贺丹,庄亚儿,杨胜惠.婴幼儿托育:家庭需求与机构供给[J].人口与社会,2021,37(4):15-23.

[3]沈婕,汪艳.婴幼儿托育需求视域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6):175-176.

[4]雷艳佳.“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24):109-112.

[5]刘彦霞.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14(03):44-47.

[6]张永健.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贵州为例[J].成才之路,2024(13):129-132.

课题:2021年学院教改课题JG21YB11 ;2022课程建设专项JG22KCJSC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