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经济学原理

贾小双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53期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市西青区 30038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谷贱伤农”现象出发,揭示了粮食作为一种商品特殊的性质使得它不得不受政策保护以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剖析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作用机理、福利效应以及在不同省份间的价格传导机制。

关键词: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属性;政策效应

1 引言

粮食收购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影响,在丰收之后新粮集中上市、供大于求,粮食价格就会随之下降,导致农民们虽然丰收了却挣不到钱,这就是“谷贱伤农”。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保护农民种粮的利益,从2004年起,国家决定对部分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 粮食属性分析

2.1 粮食的商品属性

一般商品具有商品二因素,粮食作为一般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粮食的使用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粮食在生产过程中凝结了生产者无差别的一般劳动,这种抽象劳动度量了粮食的价值,在粮食进行交换时又以交换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2.2 粮食的准公共品属性

公共品是指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或服务。只具有其中一种属性的产品,称为“准公共品”。由于公共品的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特征,使得一些人能不支付费用便使用,即存在“免费搭便车”现象。正是基于此,公共品的供给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否则就难以避免供给不足的现象。粮食作为最主要的农产品品种,除了具有私人物品一般属性外,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

2.3 粮食的外部性

粮食作为农业中基础产业,具有农业的全部基本功能。粮食的多功能性、公共品属性、战略物资属性使其外部性十分显著。通常粮食市场价格难以反应其全部价值,粮食生产部门带来的外部效应也难以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干预和补贴,以弥补粮农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维护市场的公平效率。

2.4 粮食的弱质性

粮食生产需要大量土地这一稀缺要素,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大,农业生产同时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风险。农作物生长受到生物自身特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同时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市场信息存在滞后性,生产者难以及时调整生产决策,导致农业经营风险较大。其次,农产品生产者众多,产品同质性强,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刚性,而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农业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农产品价格普遍偏低且波动性较大。再者,农产品对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要求较为严格,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供应链脆弱。由于以上原因,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偏低,生产要素更易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部门,属于一种弱质产业。

3 最低收购价政策作用机理

最低收购价政策通过改变粮食市场供求关系进而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现行最低收购价主要起到托市兜底的作用,以保证粮农收益。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传递其政策效应:

一是影响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国家一般会在每年的春耕前公布当年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在秋耕前公布小麦的最低收购价。通过影响农民种粮收益预期来影响农民的种植行为,促使农民更倾向于种植受最低收购价保护的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大粮食供给。如图3-1,假设最低收购价为,当供给曲线S向右移动至,市场均衡数量由增加到,市场均衡价格由下降到。由于最低收购价的存在,市场价格会始终保持在最低收购价以上,从而保证了农民一定水平的种粮收益。

二是调节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如图3-2所示,在没有政策干预时,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决定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时,政府最低收购执行预案自动退出市场,政府不干预市场调节行为。当新粮集中上市时,粮食供给增加,粮食供给曲线由移动至,粮食市场价格由下降至,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政府将按照规定的最低收购价直接收购农户的粮食,政府入市收购将导致市场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市场均衡价格不断提高,直到市场价格高于或等于最低收购价。最低收购价政策通过影响粮食的市场价格来影响农户收入,在没有政府进行干预时,农户的种粮收入为,而政府收购粮食后,农户收入增加到,增加值。由此可见,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稳定市场粮食价格和保障农户收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4 价格传导机制

最低收购价政策通过影响政策执行区粮食价格,进而对非执行区粮食价格产生影响。政策执行区对非执行区粮食的价格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在粮食生产前公布最低收购价,影响种粮收益市场预期,对政策执行区粮食价格产生影响,通过价格传导影响非执行区的粮食价格;二是在收获后直接对政策执行区市场进行干预,政府收购粮食,减少了市场粮食流通量,市场需求增大使粮食价格上涨,执行区与非执行区粮价差进一步拉大,导致粮食从非执行区向执行区流动,提高了非执行区粮食市场价格。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执行区对非执行区的价格传导,从而实现了全国粮价的联动。政策执行区对非执行区主要存在相邻省份间的价格传导。由于地区之间的联系,相邻省份在粮食市场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再加上最低价政策的实施,使得执行区与非执行区粮食价格必然存在一定联系,执行区粮食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引起和它相关联地区粮食价格的波动,这就是相邻省份间的粮食价格传导。

5 结论

本文介绍了粮食的属性、最低收购价政策作用机理、价格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对小麦有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益,对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作用可在地区间传导。

作者简介:贾小双(2001年11月—),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硕士在读,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