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
摘要:探究的焦点集中于印青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风格与演绎分析上。研究此作品,得以透视其特有的音乐构造方式和表现手法的本质。针对创作特性,此篇论文详析了印青在旋律构建、和声设计、节奏安排及织体运用方面的匠心独运。作品的旋律流动如诗,情感丰沛,与歌词意境交融,充分展现印青对旋律审美的一贯探索。和声的变体应用繁复,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和丰富的表现色彩,曲中的节奏也把握的非常精准,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节奏型,使歌曲充满了活力和动力。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织体方面,曲中织体的编排也非常精巧,印青注重了声部的平衡与和谐,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从演唱分析方面入手,内容探讨了演唱者在诠释这首歌曲时所需的技巧和艺术处理。此外,这篇文章还关注了作品与历史文化背景的联系,通过对印青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分析,对它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演绎,同时也为音乐研究者提供了对印青音乐创作的独特见解。
关键词:创作背景;创作特点;演唱分析
前言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具有深远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歌曲,它有自身独特的创作特点和深情的演唱风格,展现了无尽的魅力。这篇文章深入探究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用来揭示这首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和音乐魅力。内容通过对旋律、和声、节奏、织体等元素的剖析,将揭开这首歌曲创作的神秘面纱,探寻它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同时,作为一名演唱者所用到的技巧运用和情感表达是怎样的,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展现这首歌曲在舞台上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本人将结合所学的音乐、历史和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歌曲与历史文化背景的联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学习和欣赏,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提高对音乐创作和演唱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使更多人领略到《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艺术歌曲的独特之美,并为演唱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1 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品概述
1.1 词曲作者
印青老师在音乐界占据重要地位,于1954年5月4日出生于南京,其身份多元,包括但不限于中国著名作曲家、总政歌舞团的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副主席,以及连续两届的中国文联全委。此外,他还担任过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是一位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前总政歌舞团团长。
1.2 创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苏轼的政敌利用他诗中的讽刺,曲解诗意,污蔑苏轼对神宗皇帝不敬,逼迫苏轼承认叛逆罪名。其中,御史中丞李定和监察御史舒亶对苏轼进行了严厉的审讯和指控。苏轼的案件被视为北宋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文字狱。)因此案他被贬至黄州已有两余年,整日郁郁寡欢,正巧这日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远远望去山河壮丽,草木郁郁葱葱,被眼前磅礴的景色所影响因此感慨良多,他更是在追忆着当年周瑜的少年意气,挥斥方遒,再回首当年的自己也同样有着无限风光感慨着时光易逝。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特点。
1.2.1 歌曲的曲式分析
前奏(1-8):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属于本曲的前奏部分。
呈示段(9-24):是由a和a1,两个8小节,形成8+8的结构特点,为并行乐句规模,构成的方整型乐段。
第一句(9-16):以均分型为主,大山型旋律外形,在人声的中高音区,音域较宽,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音响上为弱奏。
并行句(17-24):为假并行与第一句相比在节奏和旋律上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间奏(25-28):截取了引子部分的一段旋律。
对比段(29-49):本段为对比的二句式乐段。
第一句(29-36):是线条式的旋律,以均分型为主音区在人声的中高音区音域较宽,伴奏和弦织体为分解和弦伴奏音响效果为弱奏。
对比句(37-49):对比句是以顺分型为主的动机,音区位于人声的高音区,音域较宽和旋律伴奏织体为柱式和弦伴奏,是完满收拢终止。
2 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演唱分析
2.1 气息的运用
学会去控制气息的强度和力度,歌唱需要有自由性,唱歌不像跳舞动作要用力,一直保持那个差不多的力度,在声乐作品中,对一首歌曲的完整表达,需要准确的把握这首歌曲的强弱规律,整首歌曲不能一味的强或一味的柔。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和意境,适当的控制气息的强弱规律,就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仔细地去阅读本句,理解本句的意境,可知该句的气势很强,所以在演唱者演唱过程中也要唱出那种波澜壮阔,英雄意气,挥斥方遒的感觉。
歌曲走到第二部分出现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之感,所以在演唱过程中也要突出它们之间的强弱规律。明了了强弱的规律后,那在唱歌时又能怎样更好的吸气呢?在吸气之前我们要先做好身体的放松,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要充分的打开自己的身体,在唱一首歌曲之前,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全面激发身体的潜力,把气息沉下来,去感受横膈膜的上下律动,在唱的过程中,通过膈肌的挤压,一点点跟随着声音,把歌词唱出来,在唱这首歌之前,要适当的控制气息的强度和力度,只有在着重强调某一个字或句子的时候,才能达到渲染情感的效果时,可以加强气息的输出,使歌声更加有力和富有感染力,就像这首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句感叹“啊,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呀!”演唱到这里时就感觉是要强调“啊”后面的歌词,更具感染力。
2.2 咬字与归韵
声乐的学习中一定离不开咬字与归韵这两个词语,归韵一般都是字音的收尾,在汉语中有一句俗语:“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就是强调字头咬字用力的要求和声音的效果。所以要唱好《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艺术作品,需要明确每个字的字韵,要训练掌握各种字的韵,像发声时的口腔动作,要严格的遵守语言的准确性,演唱中不能一味的去追求声音的明亮,还要去明确每个字音音韵的着力点,准确演唱复韵母和鼻韵母,按韵类进行归韵训练,目前多为采用“十六韵”类进行训练:“a,o,e,ie,ai,ei,ao,ou,an,en,ang,eng,i,u,v,er”,演唱者唱歌过程中要想保持“归韵”一线到底,那还需要建立整体歌唱的概念。当然,光靠练习“十六韵”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去理解歌词,也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词,深入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词包括每个字的发音和意义,要特别关注字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以确保咬字准确。在这首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词中就有这样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其中的“大、去、浪、流”分别是“a、v,ang、iu”这几个韵,需要去重点的练习,去保证准确性和咬字的清晰。
准确的咬字与归韵还离不开对重点字的强调,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些字就需要特别强调,通过加重咬字或延长规律来突出重点字,以增强表达效果,注意连续和连续变调。就像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一字多音的出现,就像一时多少豪杰的“豪”,雄姿英发的“英”要把每一个音符都唱正确,唱清晰使演唱更加流畅自然。
2.3 情感的表达
歌曲情感的输出离不开歌词的表达,歌词是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演唱者歌唱时通过精心选择和组织歌词,不仅能表达各种情感,如爱、悲伤、喜悦、愤怒等,还能从中体会歌词中的意象、比喻和隐喻等手法,这就大大增强在演唱中情感的表达效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要想表达情感必须从诗词入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词波澜壮阔,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演唱者要充分地去理解这首诗词的情感,去唱出雄浑的力量感,唱出“周郎赤壁,小乔初嫁”的柔情感,把情感贯穿到整首歌曲中。
节奏和音高方面,节奏上以“啊”字和遥想公瑾当年的“遥想”为例。“啊”的节奏是,附点节奏加一个二分节奏,看到这种节奏作为演唱者第一个反应就应该是开始抒情了,要快速提升自己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去唱接下来的抒情语句。而“遥想”是小切分节奏,字与字之间的时值比较密集,所以作者以口述的一种语气讲出了:“周郎赤壁,小乔初嫁”仿佛在说一个事件一样的讲述给听众,所以也要唱出讲述故事的感觉。
结论
通过对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的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了该作品在音乐创作和演唱表现方面的独特之处。创作特点的分析揭示了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元素来传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而演唱分析则探讨了演唱者在诠释作品时所需的技巧和艺术表达。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尽的,所以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研究仍有广阔的空间,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不同演唱版本,对它们进行比较,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等方面,用来丰富对该作品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郭莹.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12):149-155.
[2]陈功.青主《大江东去》与印青《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比较研究[J].当代音乐,2021,(02):66-68.
[3]何蕾.《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处理[D].山东艺术学院,2023.
[4]谢蕴钰.同词异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演唱对比分析[D].西南大学,2023.
[5]靳兰兰.古诗词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21.
[6]杨振.苏轼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多种歌曲版本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
[7]高扬.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演唱风格比较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21.
[8]李建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D].湖南科技大学,2020.
[9]李建民.《念奴娇·赤壁怀古》多种音乐创作与演唱版本的比较[D].云南大学,2020.
[10]成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