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公共文化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策略分析

郭佳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62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馆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速度加快,推动城市转型与发展中,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已然成为重中之重,进而更好满足城市居民在精神层次对文化的追求与向往。以公共文化为视角,本文首先介绍建设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性,而后系统分析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有效策略,旨在为人们创建一个充满地域文化气息、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为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打下坚实根基,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城市公共文化形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竞争力。

关键词:公共文化;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公共文化的持续发展,为我国建设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供有利参考,能够充分彰显地域文化,以便提高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与尊敬,树立良好的城市公共文化形象。伴随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着重打造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应强调以人为本理念,以此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提升他们对公共文化的认知水平。相关部门也应在建设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同时为城市居民创建一个放松身心、感受地域文化的良好环境。

一、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一)增强城市文化自信

在公共文化视角下建设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不仅能够实现对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且也可以完整保留历史文化古迹、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等。切实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自信,让居民在城市生活中逐渐提高自身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培养城市居民的民族自豪感[1]。

(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可以作为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在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也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带给人们美好、形象的美学体验。为此,强化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以文化审美、文化内涵为依托,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向人们传递优秀的地域文化,创收更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文化效益,真正体现城市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品质。

二、公共文化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策略

(一)创办丰富多样的城市活动

第一,创建主题城市活动。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创办多样丰富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能够参与其中,在亲身感受中了解城市公共文化的魅力,进而为建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贡献一份力量。第一,工作人员可以设计艺术展览、摄影活动、讲座分享、游学活动、读书分享等多种主题活动,持续扩大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的覆盖面[2]。但需要注意的是,主题内容理应与空间场景文化相吻合,以此进一步激发城市居民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从而在多元化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自身对公共文化的认知与尊敬,共同推进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第二,打造长期的活动计划,并由专人统一负责。工作人员在建设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时候既要保证活动计划、内容的合理性,也应当选择定期举办一些综合性活动,创建品牌形象,以此突出活动的专业性与精准性,真正体现空间场景的个性化、特色化。在专业工作人员的负责与监督之下,可以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的高质量进行,形成独特的公共文化空间。

第三,创新活动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并不单纯局限于线下活动,线上活动空间场景打造也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更好满足城市居民的碎片化时间需求。开展线上城市公共文化活动既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也能够吸引更多人群的注意,同时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例如AI、VR信息技术,能够为人们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空间,增强他们的空间体验。与此同时,借助科学技术体现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现代时尚元素,可以为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营造优质环境,不断增强城市美感度。为此,当地有关部门在建设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进程中,应注重为城市居民提供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以此向全国以及全世界展示城市的美,持续提升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彰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化内涵

公共文化视角下,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更多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情怀,在极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共文化思想与精神。空间作为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空间设计水平,有助于向人们更好彰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化内涵,提升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形象,赢得更多群众的支持与爱戴,自觉成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首先,设计人员要注重增强空间设计特色表达,对一些标志性景观进行合理应用。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利用标志性景观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刺激视觉感官,有效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魅力,强化城市居民对空间的认同,体会其中独有的文化元素。其次,加强场地内景观要素的文化属性。以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主体,景观要素可以充分体现空间品质、文化内涵以及整体设计水平。其中,空间内所用到的植物、水体、建筑等都应与城市公共文化相契合,在合理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搭配下,打造新颖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体现众多的文化内涵。

(三)展现优秀传统文化

公共文化视角下,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要加强对城市传统与历史文化的尊重,向城市居民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良好的空间场景,凸显公共性的实际价值[3]。通过发挥空间场景的公共属性,一方面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具有较强的空间个性以及美学特征,另一方面可以凸显主体的自我表达,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性文化,有效调动城市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在不断的空间互动与表现自我中生成强烈的文化、情感共鸣。为此,积极打造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要注重与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相吻合,以先进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创建城市公共文化形象,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满足城市居民实际需要,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

结束语

公共文化视角下,加大力度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有益于提升城市形象以及发展特色文化,进而为推动城市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强化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量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文化传承以及当前城市文化发展现状等等,并站在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基础上,融入当地特色传统优秀文化,以发挥文化力量向人们展现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美,收获更多的城市居民基础,持续加快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郑若楠.从地域文化视角探索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郑州市为例[J].现代园艺,2023,46(08):124-126.

[2]周航.文旅融合背景下基于袖珍公园的河北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策略研究[J].西部旅游,2023,(22):92-94.

[3]王海英.文旅融合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分析——探索郑州的城市美学新范式[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02):99-1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