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首课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首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方法及其效果。通过对某小学的实地调研和教学案例分析,发现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首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道德认知与社会责任感。研究结果表明,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际案例,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并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可行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政教育;课堂实践;效果分析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日益重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首课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小学语文首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首课思政教育的实践探讨,分析其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首课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在这一阶段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整体的道德风貌和文化传承。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涵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蕴含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诗歌、故事等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在开学的第一课,教师有机会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内容,打下思政教育的基础,让学生在新的学期伊始便能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首课,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能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首课思政教育的实践方法
1. 教材内容的挖掘与利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语文知识有机结合。比如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例如,通过《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雨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雨来帮助八路军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并鼓励他们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再例如利用经典文章中的爱国故事、助人为乐的情节、勤奋刻苦的精神等,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讨论和写作活动,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想的启迪。课后的习题和阅读材料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
2.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首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黄继光》这篇课文时,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黄继光和他的战友们重现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从而加深学生对黄继光舍生忘死精神的理解。还可以组织讨论会或辩论赛,围绕课文中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多媒体资源的辅助应用
在小学语文首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的思政元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题材的课文时,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短片或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故事背景和人物情感。利用动画和图片展示课文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音频资料,如录音、朗诵等,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趣味性。网络资源也是重要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的网络视频或阅读电子书,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多媒体资源的综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使思政教育更加直观和生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实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小学语文首课思政教育的效果分析
1. 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首课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互动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爱国主义题材的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历史人物,亲身感受当时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短片、动画和音频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课堂互动。
2. 学生道德认知与价值观的变化
通过对课文中正面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引导。可以通过学习雷锋、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无私奉献和勇敢坚毅的精神,从而激发他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和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道德困境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情感和处境,增强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调研结果显示,经过思政教育融入语文首课的实践,学生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信友善等方面的认知和行为表现均有明显提升。
四、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首课的挑战与对策
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首课虽然具有显著的教育效果,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很多语文教师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培训,对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中感到困惑,导致课堂实施效果不佳。第二,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一大难题。现有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思政内容,但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教师需要额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和整合适合的教学资源。此外,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不足,认为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关系不大,导致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理念上出现偏差。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交流,提升其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定期举办相关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第二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开发系统的思政教育课件和教材,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确保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首课中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总结
通过对小学语文首课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效果分析,本文发现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语文课堂的教育价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未来应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丰富教学资源,推动家校合作,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教育环境。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思政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少华.文以载道 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策略探讨[J].新教师,2022,(12):70-71.
[2]刘皇.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解读[J].课外语文,2022,(06):36-38.
[3]李娜.文以载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46):230.
作者简介:张迪(1995.06-),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