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其档案管理探究
摘要:档案管理最为重要的目标便是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重点强调档案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全面调控档案信息风险。加强档案安全保密管理工作,需明确档案管理具体方法,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和模式,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管理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针对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和档案管理特征及重要性进行探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档案安全保密管理和相关管理方法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加强措施
在新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模式在不断改变,其载体由纸质转变为电子形式,在改变管理模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需要做好安全保密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和安全保密工作的开展,确保安全保密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充分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做到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1档案管理安全保密的特征及意义
1.1特征
首先,完整性。完整性包括数量齐全和有机联系两个方面,数量齐全主要是指档案资料完整,没有丢失和损毁现象;有机联系则是指没有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档案资料出现割裂和分散情况。其次,可用性。主要代表档案资料的可用性和识别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档案信息对运行环境和使用环境的需求,这两项内容会生成不同格式的数据,而且需要重视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更新和修复工作,有效解决数据处理操作的差异性。最后,可控性。档案存储方式以及载体的转变使得其形式具有动态化特征,在人员以及权限控制等方面,需要做好合理控制和权限界定,改善原有存储模式和工作方法,有效提高电子档案数据的安全性。
1.2意义
首先,从环境角度进行分析。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坚持安全管理理念,将统筹规划和安全放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近年来,随着重要的档案资料泄密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档案安全保密工作越发重要,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工作是社会和各项工作开展的必然。从档案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档案安全和保密是最为基本的底线,我国出台了明确的文件对档案资料的安全和保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档案安全体系进行了明确规定,各级部门需要做好档案安全保密工作[1]。其次,从实际工作角度进行分析。安全保密可以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效果,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上,管理人员可以使用安防技术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保密管理,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安全防护技术,弥补工作不足,节约工作成本,确保档案安全属性,推动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发展。
2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其档案管理优化路径
2.1增强安全保密意识,转变管理思维
档案安全保密及其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强化自身保密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针对主管部门来讲,需要积极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贯彻落实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理念和流程,始终将安全保密作为引线。定期邀请骨干人员召开档案安全保密专题会议,有效沟通上级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各种工作经验,全面落实档案安全保密培训工作。在会议上,需重点分析并探讨档案安全保密的内在联系和风险问题,阐述数据泄密的危害性,使档案安全保密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结合档案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探究安全保密工作的可行性方案,掌握档案安全保密的具体处理方法和工作技巧,确保各种档案文书以及相关数据的安全。
2.2健全安全保密制度,构建管理体系
首先,创建档案安全保密小组。对档案安全保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具体的发展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方法和模式的全面落实[2]。明确安全保密工作的具体职责,详细划分安全保密工作的任务和管理措施,组建横纵相交的安全保密管理网络体系。将信息安全作为安全保密的核心,对档案管理机房以及终端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如对档案室进行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加固处理;设置门禁系统,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进入;安装监控摄像头,对档案室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其安全性。深度剖析标准文件内容,探索并完善制度中的漏洞,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全面推进安全保密工作的进行。其次,建立安全保密制度。根据我国档案资料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单位工作职能,完善并创新档案信息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应急预案,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在档案安全保密工作中,全面落实安全保密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推动安全保密工作的落实。最后,完善档案数字资源建设。重视安全防护技术和人员管理的有效应用,严格管理移动硬盘以及相关载体的使用,利用相应的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档案数字化安全性,减少档案数字化期间的资料泄漏和风险问题。
2.3应用安全管理手段,开发管理平台
首先,做好软硬件设施的及时更新工作。主管部门需要设定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专项资金,在档案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加密技术对资料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通过安全协议以及通信标准,确保档案数据传输隐私性,全面增强数字档案管理保密性。入侵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网络攻击抵御性能,可以实时监测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泄密行为和风险,及时跟踪并检测管理平台的攻击性活动,对不法人员的入侵形式和地点进行科学诊断,获得并记录外部入侵的证据,提高档案管理安全性能。此外,对重要档案进行数字化,创建电子副本,以便在元件损坏或丢失时能够迅速恢复;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并将备份资料存储在安全地方。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下,档案管理仍然面临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利用安全防护技术强化档案管理系统风险管控能力和安全系数的同时,需要转变传统工作思维,创新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重视安防技术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确保档案资料和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推动档案管理行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珺.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信息化档案管理探讨[J].兰台内外,2024(9):23-24,27.
[2]袁征.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信息化档案管理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11):441.
[3]刘宇.探讨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信息化档案管理[J].科学与财富,2020(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