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苏区统战工作兴国实践及新时代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摘要:苏区时期,围绕“一要打仗,二要发展”两大中心任务,兴国县扎实工作,写就了苏区统战工作兴国实践的壮丽篇章。新时代,兴国县新联会传承苏区统战工作优良传统,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为建设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的“模范兴国”贡献“新”力量。在未来追梦的新征程中,新联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树立“三种意识”、提升“三种能力”、弘扬“三种精神”上着力,踔厉奋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关键词:苏区统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探索;思考
兴国,苏区模范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革命工作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从实际出发,以人民为中心,开创性做好统战工作,取得生产发展和军事斗争两大工作的胜利。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始经验,给予我们新时代做好新联会统战工作以丰富的启示和思考。
一、苏区统战工作的兴国实践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苏区统战工作的根本保证
苏区时期,经济基础薄弱,革命力量弱小,国民党疯狂“围剿”,形势十分危急。苏区统战工作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是有组织有机构。1932年,中央苏区建立了“反帝拥苏大同盟”统战机构,与其类似的是党领导下的经济互助的群众团体“革命互济会”。党的六届五中全会成立了统战工作机构——中央白区工作部,随后中央和地方各级相应成立了白区工作委员会和白区工作部,全面领导和承担白区工作职责。组织健全,统战工作扎实有效。二是统战策略好,工作水平高。“洪家三点会”是一支没有政治目标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破坏性且规模很大的帮会组织,一度成为地主豪绅破坏革命的工具。中共兴国区委巧妙利用“三点会”和地主豪绅、国民党之间的恩怨和“三点无共不成洪”的道理,耐心说服,把这支绿林武装改造成了革命的武装。三是善于运用宣传武器凝聚人心。利用山歌、标语、漫画和通告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统战政策。扩红山歌广泛传唱,写就“一首山歌三个师”的传奇;劝降山歌“……穷人莫要打穷人,欢迎白军当红军……”意思清晰明了;宣传标语“工农不打工农,穷人不打穷人”通俗易懂,还有把当时的大政方针及时发布,如张贴发布《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告民众书》,用普通群众一看(听)就能懂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统战效果。
(二)从实际出发是做好苏区统战工作的重要保障
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兴国县为例,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对待中农采取团结的政策,尽量照顾他们,在土地上不但使他们不受损失,而且平田时大多进了田,在政治上同贫雇农一样有说话权,同贫农一样编入赤卫队;对待富农,实行与地主区别的政策,实行筹款、募捐,如拥护革命且愿意参加革命的同样欢迎,允许他们参加革命;而对地主则实行罚款、没收政策;对待游民,与贫雇农一样的政策,一样欢迎参加革命。又如上文提到的洪家“三点会”,不是一味打压,而是从实际考量,“化敌为友”,改造为革命力量。对待国民党“围剿”军队,做好策反工作,减少革命阻力,增强革命助力。人才工作也从实际出发,面对人才缺乏现状,人尽其用。1929年诞生的兴国革命委员会,19个委员名单中,人员广泛,有共产党员也有无党派人士,有工人、农民、红军代表,也有商人、教师、学生代表,甚至还有留洋学生。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等一系列实际行动,不断扩大革命根据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苏区统战工作的关键所在
苏区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有力的法律保障以及亲民的服务举措,促进了团结和联合,推动了发展经济和军事斗争两大中心工作。一是保障人民群众权利。苏维埃政府颁布了130余部法律法令,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兴国县土地法》把《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使得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使得更多的百姓拥护共产党。再者,苏区政权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参与和决策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人,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大力发展经济,夯实革命基础。苏区时期,兴国县组织农民和工人大力发展生产,推广合作社运动,扩大产品流通,组织认购公债,促进经济大发展,满足了苏区人民生活所需和红军作战物质保障。三是开展军事斗争,推动革命发展。以扩红为例,突出人民这一主体,细致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扩红工作得到普遍支持,兴国县很快就掀起了扩红高潮。短短3个月内,全县组织一万余名青壮年参加红军。除了直接参军参战外,兴国人民还积极担负起抬担架、运军粮的支前任务,为红军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新时代做好新联会工作的兴国探索
自成立以来,兴国县新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新联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参政议政、招商引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优化营商环境等,画好新时代“模范兴国”最大同心圆。
(一)重视学习,强化引领,凝聚共识,不断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一是学习制度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学习中升华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二是学习场景化。将政治引领与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相结合,组织会员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进力量。三是学习平台化。将政治引领与实践基地创建相结合,打造了兴国同心教育馆,开设了同心大讲堂,构建了学习平台。发挥自办微信公众号平台作用,发布学习类稿件一百多篇,要求会员时时学处处学,进一步夯实了全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始终彰显“新”担当助力大发展
一是积极作为,服务大局走在前。主动融入“拼经济 拼发展”工作热潮,开展“爱心捐赠助春耕”“万企兴万村”“寻美江西”直播带货等活动,开展招商招工、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和引领会员企业“产业+农户+合作社”方式等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工业倍增升级等中心工作。二是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善作为。针对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乡村振兴、营商环境、教育医疗和科技创新等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调研,深入思考,建言献策。仅2024年县“两会”期间,7名理事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4名理事作大会发言,分别占总数比的35%、50%,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三是爱心奉献,社会公益有担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及物资捐赠,主动开展爱国拥军服务、新春慰问、公益慈善和“进机关 进社区 进校园”惠民等活动,把文化、政策、法律和健康知识等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立足优势,助力发展,争创模范,精心打造新联会统战特色品牌
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统战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五强六好”工作要求,我县新联会大力开展“模范·兴力”品牌创建实践活动,形成了“模范·兴廉”“模范·兴法”等多个实践创新基地和“网络人士直播平台”“新媒体同心e站”等两个创新创业平台。该统战特色品牌创意新颖、内涵丰富,实践针对性强,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开展新阶层人士亲清政商关系廉政教育31场,法律宣讲56场,电商直播带货29场,公益慈善活动47场,直播平台带货累计销售兴国特产等农副产品已经突破800余万元,为助力乡村振兴、会员创新创业贡献力量。
三、新时代做好新联会工作的思考
(一)聚焦政治引领,树立“三种意识”,牢牢把准政治方向
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凝聚思想政治共识,牢牢把准政治方向。一是树立政治意识。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站稳政治立场不动摇,团结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树立大局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新的阶层人士深刻理解和接受党和国家的大局部署,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树立法纪意识。“畏法度者最快乐。”人人都在法纪框架内说话办事,社会才能文明进步,组织才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新的阶层人士具有联系广泛、思维活跃的特点,更需树立法纪意识,严格遵守法纪,按制度办事。一方面,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守党纪守国法,严格执行政商交往“安全区”“禁止区”规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发展。
(二)聚焦服务大局,提升“三种能力”,扎实练就过硬本领
新联会是新形势下党委和政府联系新的阶层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新的阶层人士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载体。新联会及新的阶层人士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三种能力”很是关键。一是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工作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三)聚焦汇聚力量,弘扬“三种精神”,切实提高履责效能
新的阶层人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服务发展、奉献社会是他们的本色。汇聚更多更大力量,加强新联会自身建设,弘扬“三种精神”,是提高履责效能的必然要求。一是弘扬奉献精神。积极参加公益慈善活动,回馈社会,是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积极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让奉献精神深入人心、见于行动,成为新联会会员共同的追求和价值观。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体现社会责任感,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正能量。二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基于新的阶层人士占据了主要的、特殊的职业地位,更应弘扬企业家精神,做促进生产、服务发展的引领者,做关注民生、承担社会责任的奉献者,做踏实创业、开拓创新的奋斗者,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三是弘扬创新精神。创新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联会及新的阶层人士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勇于尝试新方法,推动工作创新,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工业倍增升级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书目:
1.《统一战线理论》(丛书主编:韩喜平,本书著者:李万荣)
2.《永恒的光辉:苏区精神研究》(曾耀荣编著)
3.《中央苏区史话》(刘晓农著)
4.《黄健民文集》(中共兴国县委党史办公室编)
5.《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黄道炫著)
作者为赣州市人大代表、兴国县新联会会长杨鑫,联系电话1387074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