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中小学生航天特色科普教育现状分析

——以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大中小学为例

王秋恋 陈子怡 孙雯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83期
嘉兴大学 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航天事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与创新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象征着科技的尖端,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窗口。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航天科普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内容系统性不足、形式单调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探索推进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航天科普;中小学;科普教育

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的迭代史,“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其中航天事业长期位于各国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前沿,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各国科技发展的进程。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普及的有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加快建设“科普之翼”,全面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培养国民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助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换。航天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分支,也是航天事业腾飞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燃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未来中国航天科研的潜在核心力量,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全面、系统推进航天科普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抉择。当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教育部等多方携手打造“天宫课堂”点燃航天科普热潮,引领航天科普新时尚。国家层面的方向性指引固然重要,而各个学校教育的持续性推动更是关键之举。未来已来,当下小学的航天科普教育现状究竟如何?具体存在什么问题?本文拟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以小见大,聚焦浙江嘉兴平湖若干小学,梳理、探究其在面向小学生的航天科普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分析相关成因。

一、何谓航天科普教育

航天科学技术是涉及设计、制造、发射、操控以及回收航天器等一系列活动和技术手段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人类在不懈追求中对宇宙这一广袤而神秘的未知世界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它涵盖了物理、化学、天文、通信技术、生物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集成。基于航天科学技术衍申出来的面向中小学生的“航天科普教育”,即航天科学普及,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向学生介绍航天知识、传播航天精神,提高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理解和认识。航天科普旨在让广大中小学生深入地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激发学生们对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促进航天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传承。

航天科普教育既是航天事业推进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信息时代,加强航天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还对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航天科普教育的内涵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究其根本,其实质在于人才的竞争。少年儿童作为未来的人才储备力量,承载着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少年儿童的航天科普教育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科技知识教育——领略航天科技的无限魅力

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航天科普教育在科技知识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航天科技的无限魅力和神秘感。航天科技是人类对宇宙不懈探索的集中体现,它融合了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每一次的航天任务都伴随着技术的突破和创新。通过介绍航天历史、技术原理和辉煌成就,航天科普教育不仅激发了少年儿童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视野,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种教育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想教育——寻找人生存在的意义

航天科普教育不仅为学生揭示了科技的无限可能,更是理想教育的有力载体。它鼓励学生以科技为引擎,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领他们走向知识的前沿。同时,航天科普教育以崇高理想为方向,培养学生对于未来、对于国家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学习航天英雄的事迹和航天科技的辉煌成就,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力量,从而在内心深处寻找到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3.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什么是爱国

航天科普教育在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方面发挥着深远的意义。当学生们沉浸于研读航天领域先驱们的专著时,他们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科学知识,更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份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而与这些航天英雄的书信交往,更是直接让他们与这些伟大的灵魂产生了跨时空的对话,从中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和有意义的人生。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也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通过航天科普教育,学生们能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爱国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一脉相承

航天科普教育在传递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提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时,不难发现,这些核心价值观念在航天科学家们身上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体现。从屠守锷院士在2003年书信中对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展望,到陆元九院士等人在2013年关于“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的殷切叮嘱,航天科学家们不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卓越贡献展现了敬业精神,更以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成为了我们的榜样。在孩子们心中,这些“科星”不仅是他们仰望的明星偶像,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通过航天科普教育,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和学习这些伟大精神,从而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种子,为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普教育的局限与挑战

1.缺少专业性的航天科普教材

航天科普教育在推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面临的一个显著局限与挑战是缺少专业性、可读性兼具的航天科普教材。这类教材的缺乏使得少年儿童在接触航天知识时,往往难以找到既权威准确又易于理解的阅读材料。这既影响了学生对航天科学的深入了解,也限制了航天科普教育的普及效果。

2.航天科学知识普及缺乏系统性、持续性

各大中小学的航天科学教育内容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未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全面介绍航天领域的相关知识,导致学生普遍对航天科学存在认知上的不足。

尽管当前航天科普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往往缺乏清晰的整体规划和长期目标。活动往往围绕某一热点或课题展开,而未能与我国航天事业的整体发展脉络相契合,导致活动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性和连续性。这种缺乏系统性的科普活动不仅难以为学生提供连贯的知识体系,也难以激发他们的持续兴趣和深度探索。当下急需加强航天科普教材、图书的创作与推广,以提供更多高质量、易于理解的航天科普读物,促进航天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

3.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与实践的联系

航天科普教育在培养公众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却面临“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与实践的联系”的局限性。传统的航天科普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种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对航天科学深入理解和探索的能力。因此,学校需要积极探索航天科普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通过引入实践项目、实验室体验、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推动航天科普教育的全面发展。

4.航天科普教育人才和资源储备不足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航天科普教育的推广面临着显著的挑战。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一领域的专业教师队伍显得尤为匮乏。多数情况下,承担航天科普教育任务的教师往往并非专职于此,而是由物理、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兼职担任,这无疑限制了航天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航天科普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不仅如此,航天科普教育的实施还依赖于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专业的教材、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及精密的模型等。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复杂的航天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在这一领域的投资远远不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这种局面使得学校难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航天科普教育体系,影响了学生们接受全面、系统航天知识教育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从多个层面着手,加强航天科普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资源建设

5.学生对航天探索意义认知不足

在青少年的世界观中,航天探索常常被描绘成一幅遥不可及的壮丽画卷,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个领域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与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他们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航天探索背后的深远意义,以及这项伟大事业如何悄无声息地渗透进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们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航天探索不仅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它所涉及的高新科技,如卫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探测等,早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航天技术的每一次跃进,都在无形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此外,航天探索还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这是一种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力量。它教导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任务和未知的挑战,都要保持勇于探索、永不放弃的决心。这种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深化他们对航天探索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

航天科普教育在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航天科普教育面临着缺乏专业性和可读性兼具的航天科普教材、普及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教学内容单一等多重局限。这些不足严重限制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在推动航天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中,关键的一环是加强航天科普教材的开发和推广,确保提供高质量、易于理解的航天科普读物,以满足学生对航天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同时,为了确保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连续性,需要制定系统性的航天科普教育规划,这样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航天科学的各个方面。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强化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也至关重要。通过实践项目、实验室体验和实地参观等形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航天科学的认识。此外,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还需要加强航天科普教育人才的培养和资源建设。专业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是确保航天科普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深化对航天探索意义的理解。

航天探索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的重要成果,更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能够激励他们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力推动航天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航天素养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叶茵,王睿,张中阳,等.基于钱学森大成智慧思想的航天科普教育体系设计[J].中国航天,2021,(01):77-80.

[2]杨建.航天科普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7,9(20):110-112.DOI:10.16607/j.cnki.1674-6708.2017.20.053.

[3]王小莉.打造专业性、可读性兼具的航天科普图书——《改变世界的航天计划丛书》(第一辑)编辑手记[J].中国出版,2020,(S1):210-212.

[4]王丽军,李中焘,刘敏敏.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桂林市六所小学为例[J].科技风,2024,(13):70-72.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4130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