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下工程造价管理创新与实践探讨

叶林飞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86期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 201512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工程造价管理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角色愈加重要。本文探讨了绿色建筑背景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创新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的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创新实践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行业中逐渐普及。绿色建筑不仅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还强调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环节,其创新与实践对于绿色建筑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应绿色建筑的要求,因此亟需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来提高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创新实践,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发展背景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核心理念包括节能减排、环保材料、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等。绿色建筑不仅需要在建造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需在使用过程中保持低能耗和高效能。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标准和规范,如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等,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集中在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等几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控制工程项目的经济支出,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完成。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在面对绿色建筑的复杂需求时显得捉襟见肘。传统造价管理更多关注成本控制,缺乏对全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考虑。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初期的设计决策对项目整体造价和资源利用有重大影响,传统模式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时,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持,无法实现精准、高效的管理。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的特性要求造价管理必须进行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二、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绿色建筑强调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包括初期投资、运行维护和最终拆除的综合成本。这意味着造价管理不仅要关注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还需考虑运营阶段的能耗、维护费用以及废弃阶段的资源回收利用。绿色建筑注重环保和健康,需要在造价管理中引入环保材料、可再生能源系统、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等新因素,这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此外,绿色建筑项目通常需要通过第三方认证,如LEED认证,这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和透明性要求。

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在应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绿色建筑专业知识和经验。许多造价管理人员对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了解不足,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估算和控制。信息化程度低。传统造价管理依赖于纸质文档和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难以适应绿色建筑复杂多变的需求。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传统造价管理往往只关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忽视了运营和维护阶段的成本效益分析,导致全生命周期内成本控制不力。此外,现有的造价管理制度和规范滞后于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支持,制约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必须对现有的造价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效益。

三、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方法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针对绿色建筑特点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强调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回收)中进行全面、系统的成本控制和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对项目进行整体的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实现初期投资和长期运营成本的平衡。在建设施工阶段,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严格控制材料消耗和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运营维护阶段,应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对建筑的能耗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降低运行成本。在拆除回收阶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工程造价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绿色建筑项目中的应用,能够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造价管理的精度和效率。通过BIM技术,可以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虚拟建造和模拟分析,预测和优化项目的成本效益。在施工阶段,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和预算顺利实施。在运营维护阶段,BIM技术可以提供详尽的建筑信息,为设施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降低运行成本。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包括造价管理软件的使用,如广联达(Glodon)等,通过软件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工程造价管理创新的实际案例分析

在现代绿色建筑项目中,工程造价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以某大型绿色建筑项目为例,通过全面的造价管理创新,项目在成本控制、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在规划初期,采用了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项目的初期投资、运行维护及最终拆除的综合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一方法使得项目在设计阶段便能够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从而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在施工阶段,该项目通过引入绿色施工技术,如低碳混凝土和可再生能源系统,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通过严格的材料使用管理和能耗控制,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此外,该项目还采用了高效的现场管理系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达到预期标准。这一系列创新措施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施工成本,还提升了项目的整体环境绩效。

项目在运营维护阶段,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建筑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建筑的能源使用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优化建议,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在使用过程中,该项目的能源消耗比传统建筑降低了30%以上,运行成本显著减少。此外,通过对设备和系统的定期维护和优化,项目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拆除回收阶段,该项目同样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通过对建筑材料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项目有效减少了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该项目在拆除过程中回收了80%以上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被重新利用于其他建筑项目中,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这一系列创新实践,该绿色建筑项目不仅在经济效益上取得了成功,也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项目的运营维护阶段,BIM技术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BIM模型,建筑的各项设施和系统信息得以完整记录,便于后续的维护和管理。运营团队通过BIM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建筑的能耗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建筑的运营效率。在实际使用中,项目的运行成本比传统建筑降低了2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BIM技术在拆除回收阶段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建筑信息的详细记录和分析,项目能够高效地进行拆除和资源回收。具体来说,BIM模型提供了详细的材料信息,帮助拆除团队快速识别和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这一项目中,通过BIM技术的应用,项目的资源回收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BIM技术在这一绿色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造价管理的精度和效率,还显著提升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五、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下工程造价管理的未来展望

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未来,随着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造价管理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和法规,这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引导。例如,政府可能会出台税收减免、补贴、绿色贷款等措施,鼓励建筑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从而降低项目的初期投资成本。这些政策支持将推动造价管理模式和技术的创新,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的需求变化也将对工程造价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市场对绿色建筑的需求逐渐增加。绿色建筑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和使用功能,还要在能源效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标准。因此,未来的造价管理需要更加注重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不仅要考虑建设阶段的成本,还要综合评估运行维护、能耗管理和资源回收等方面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市场对绿色建筑的高标准要求,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在方法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例如,可以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造价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六、结语

本文围绕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下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现状、问题、创新方法及实际案例,阐明了绿色建筑背景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和挑战。创新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建筑项目提供了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手段。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工程造价管理将继续创新和发展,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夏媛.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产品可靠性报告,2 024,(05):99-100.

[2]陈伟.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5):181-183.

[3]陈云.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中国住宅设施,2023,(1 1):22-24.

[4]任月敬.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佛山陶瓷,202 3,33(11):105-10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