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肢体功能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肢体功能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Pender模式;脑梗死;肢体功能;自我护理能力
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近年来,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脑梗死存活者中约有50%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功能障碍,甚至会使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丧失,不但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1]。有效降低脑梗死后功能障碍,提高疗效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脑梗死偏瘫患者若能坚持持续康复锻炼治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控制脑梗死进展。但若想要取得满意康复疗效,改善预后,对脑梗死相关知识的充分掌握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关键。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疾病的护理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将采用平行对照法,探析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肢体功能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区间48~79岁,平均年龄(63.28±2.1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区间47~78岁,平均年龄(63.19±2.11)岁。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日常生命体征检测、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自我护理能力
干预前及干预后,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43个条目,分为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该量表采用5分制评分,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根据总分及各项的得分,将自我护理能力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0 ~ 57分为低等水平,58 ~ 115分为中等水平,116 ~ 172分为高等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脑供血障碍所致的缺血、缺氧坏死性脑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导致的大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或者由于脑动脉破裂造成脑组织出血、水肿[2]。其特点为起病急,迁延不愈,容易导致继发性障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虽然近年来脑梗死的临床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幸存者中仍有高达80%的致残率[3]。如何采用有效护理干预方法,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提示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自我效能,促进预后康复。
综上所述,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晓芬.基于Pender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3033-3036.
[2]李超凤,管建国,徐玉龙,孙德霞,袁长红.问题导向式健康宣教联合康复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03):426-429.
[3]孟玉芝,周俊山,张颖冬.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脑梗死病人对抢救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22):3570-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