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试论思维导图在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韩航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88期
郑州经开区六一小学 河南省郑州市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材料的脉络,把握中心思想,理清层次关系。本文以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分析了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总结了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如恰当引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教学的结合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关键词: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引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字典或其他参考资料,读懂语言难度略低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浅显短文。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学生普遍存在词汇量少、语法知识薄弱、阅读速度慢等问题,缺乏主动阅读意识,难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何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深度理解,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十分必要。一方面,导图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课文脉络,帮助学生梳理段落大意,把握中心思想,深化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将生词短语、语法要点归类到相应分支,可突出语言重点,加强语言积累。此外,生动形象的导图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得到全面语言输入,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见,思维导图集阅读理解、语言学习、能力培养于一体,是优化英语阅读课堂的有效抓手。

二、思维导图在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设置绘图主题,引导深入理解

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合理设置思维导图的绘制主题。主题应涉及课文的核心内容,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主动建构知识。同时,主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1]。以四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为例,可围绕"我身边的朋友"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先在黑板上绘制好"friends"的中心图形,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出现的几位好朋友及其特点,如Sarah is short and cute. She has big eyes and long hair. Zhang Peng is tall and strong. He's very friendly. Wu Yifan has blue glasses and he's quiet. 将这些关键词语补充到思维导图的分支上,并用不同颜色标记人物的外貌特征(physical appearance)和性格特点(personality)。接着让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好朋友都有哪些,用英语添加到导图中,如My friend Linda is outgoing and helpful. Jason is good at English but a little shy. 学生借助母语思维,充分调动已有的词汇知识,积极参与绘图,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将课内外的朋友进行对比,学生能发现中外学生的相似之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最后可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心目中好朋友的特质,如A good friend is always kind, caring and supportive. 学生通过高度概括和提炼,进一步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也升华了对友谊的认识。由此可见,合理设置绘图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引发深度思考,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图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阅读策略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渗透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运用猜词、略读、提问等策略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体阅读水平。以Unit 6 Meet my family!一课为例,在阅读对话文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形似、图画提示、语境线索等方法猜测个别生词的意思,如将uncle与aunt对比理解词义,将homework与school联系猜测家庭作业,而doctor, nurse, farmer等职业词汇可借助插图猜测词义。学生在识记词义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用略读策略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脉络,把握要点。可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梗概,先写出表示家庭成员的几个分支,如father, mother, uncle等,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添加上他们的职业信息,形成一个清晰的家庭成员结构图。

接下来可用提问策略加深阅读理解。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答案要点并用英语表述出来。例如: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Sarah's family? What's Sarah's aunt's job? Is the baby Sarah's brother? 学生带着问题审读课文,逐一在导图相应分支上标注答案,然后借助导图用完整的句子作答。在梳理问题答案的同时,问题本身也能添加到导图中,进一步完善内容网络。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将阅读策略融入绘图过程,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同时掌握了词义猜测、文章浏览、提炼要点等基本方法,体会到运用策略的奥妙,必将事半功倍。今后面对难度更大的语篇,学生能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阅读能力必将稳步提高。

(三)整合语言知识,拓展学科视野

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文主题与相关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学科知识整合起来,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2]。

以五年级上册Unit 2 My Week为例,可引导学生在梳理一周七天、天天活动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标记课文中出现的时间状语,归纳on + 星期几,in + 一天中的时间段(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at + 具体时间点的用法规律,加深对这一语法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拓展一些常见的表示频率的时间状语,如every day, twice a week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描述自己一周的时间安排。同时,可延伸探讨中西方国家一周第一天的差异,扩充英美儿童一周的主要活动,如课程设置、课外兴趣班、周末家庭日等,在思维导图相应分支上添加要点。学生通过对比,能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开阔视野。教师还能融入数学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计算一周有几天,周末有几天,平日有几天,周末占全周的几分之几,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了学科间迁移能力。

此外,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Why should we play sports every day?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在思维导图上列举体育运动的益处,注意休息时间等,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学生获得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语言学习体验,知识体系日臻完善。

结束语:总之,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有益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探索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大有可为,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以期实现育人价值,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启萍.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N].山西科技报,2024-04-08(B08).

[2]宗红艳.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04):94-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