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

赵禹菲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90期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方式,把它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样能更好的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此研究将通过运用高新数字技术应用,主要以网络技术为主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扫描、全息影像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让用户全方位与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体会全景式场景的搭建,打破时空限制。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现实案例揭示传承辽宁非遗在新时代下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发展建议,并更好的为企业、行业带来有利的收益。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交互设计、数字化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展厅设计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在数字展厅体会非遗作品,借助VR和仿真技术引导观众参与互动,建立信息框架与可视化满足观众学习知识的需求。同时此项目立志于全力服务辽宁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助力“数字辽宁”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发展,为辽宁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解决技术关键问题,对接服务相关企业。

1.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和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智慧城市建设的定义

目前,全国各地的建设将重点落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智慧城市是利用新的数字技术进行协作和整合的城市,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有机结合在一起。随着信息技术完成未来城市运营,和各种大小计算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城市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正迅速成为现实。

1.2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辽宁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了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很多民间的特色艺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

1.3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辽宁非遗数字化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以辽宁城市为主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传播,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现实案例揭示传承辽宁非遗在新时代下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发展建议,并更好的为企业、行业带来有利的收益。

2.辽宁非遗与数字化结合

2.1非遗数字化技术应用

交互体验技术应用与辽宁非遗的结合。通过VR、3D影像让观众是身临其境体会非遗的制作过程。包括数字藏品开发,利用元宇宙概念,通过将非遗作品转化为数字藏品,在扩大了其传播范围的同时,也让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利用数字多媒体手段对辽宁非遗进行。传播通过数字多媒体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记录,以优秀记录成果的研究利用和社会共享逐步推动。或是通过非遗类app,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让人们利用网络传播速度深入了解非遗,同时通过线上展播、直播互动等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领略非遗魅力

2.2在研究过程中包括的调研方法

首先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Google学术、互联网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等多种途径查阅有数字化传播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研究,获得国内外关于数字化传播的全面认识与经验,从而为研究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的路径提供文献支持。

其次是个案研究法。本研究选择全省典型非遗数字化传播进行个案研究,采用实地人体观测实验分析了交互多样性与游客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最后运用了对比研究的调查方法。对比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做法。本研究拟对不同交互措施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寻其共性和特色所在,以期对完善我省的数字化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3.难题与解决方法

3.1难题

我们在研究非遗数字化传播时需要专业技术支持,尤其是对VR影像、投屏技术的需要。包括如何以更好的形式与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这样能更好的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对非遗有更好的了解与深刻的感悟。

3.2解决方法

研究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搜索引擎、技术论坛、专业网站等获取信息。阅读最新的科技期刊、论文和专利,了解行业前沿。 参加相关的在线课程或研讨会,最后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找到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或经验丰富的同行进行交流。并接受专业人员的意见,采纳更好的解决方案。

4.总结

本研究在探讨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此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发与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梳理了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数字化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现代科技,主要以网络技术为主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扫描、全息影像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为传承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参考文献:

[1]基于交互虚拟现实技术视域下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J].刘晓茜;李曦明;何人可.2022

[2]基于用户体验的VR自然手势交互设计研究[D].张诗翌,山东大学.2023

[3]沉浸体验视角下的非遗数字化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谢杰妮.湘潭大学,2022

[4]德弗勒互动模式下数字公益广告传播路径研究[J].李璐,2022

作者简介:赵禹菲(2003年11月22日),女,民族:汉,河北省唐山市,本科在读,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注:辽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项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