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路径探索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系统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更加注重幼儿主体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青睐。我们将简要概述互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幼儿园教学现状,详细阐述其应用路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幼儿园教学;应用路径
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如何激发幼儿的潜能,让幼儿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倡导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与合作,让幼儿在互动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在合作中体验成长的喜悦。因此,我们相信,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新时代。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概述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以及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手段,共同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幼儿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师幼、幼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达成。
二、幼儿园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
当前,部分幼儿园仍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成为知识的单一传递者,而幼儿则被动地坐在座位上接收信息。这种模式忽视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未能充分利用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长此以往,不仅难以点燃幼儿对知识的渴望之火,更可能扼杀其创新思维的萌芽。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幼儿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师幼互动不足
在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场景中,部分教师难以充分顾及到每一位幼儿的需求和感受。这导致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变得稀缺,部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引导,这些幼儿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甚至沮丧,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户外探索的互动教学
户外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户外探索活动,幼儿可以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奥秘和生命的多样性,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在户外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分享个人感受等,促进师幼、幼幼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现点生成新的主题探究项目,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深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自然寻宝”活动。首先,教师要向幼儿介绍寻宝的目的地,并简要说明需要寻找的自然物品(如树叶、花朵、小石头等)。随后,幼儿被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张寻宝地图和记录本。在探索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识别并收集指定的物品,还要观察并记录周围的环境变化,如昆虫的种类、植物的生长状态等。教师则适时提出问题,如“这种树叶和那种有什么不同?”或“你能在这里找到几种颜色的花?”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户外探索的互动教学,幼儿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区域游戏的互动学习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通过设立不同的功能区域(如阅读区、建构区等),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由探索和创造。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发展水平,并适时给予指导和支持[2]。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分享游戏经验和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小小超市”区域游戏中,教师提前布置好超市场景,包括货架、商品、收银台等。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收银员、售货员等角色,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如询问商品信息、讨价还价、结账找零等。
(三)数字工具的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工具在幼儿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通过动画、视频等直观形式,使复杂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个性化学习平台则根据幼儿的学习进度定制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数字工具还促进了即时的师幼、幼幼互动,通过在线协作和实时反馈,加深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例如,在教授动物认知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一段生动的动物世界视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随后,通过触控笔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互动操作,如点击不同动物图片进行放大、缩小或旋转等,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合作小组的互动探究
合作小组学习是互动式教学的核心之一。在小组中,幼儿围绕共同目标分工合作,通过讨论、实践、分享等环节,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其中担任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和指导,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并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小组展示也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小小建筑师”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积木和一张设计图纸。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设计方案、分工合作搭建模型,并在完成后进行展示和分享。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并相互支持。
(五)问题导向的案例分析
问题导向的案例分析是激发幼儿思维的有效方法。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案例,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3]。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个人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还促进了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分享观点、讨论策略,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宽思路。教师则需精心设计案例和引导问题,确保分析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贴近幼儿实际水平。
例如,在“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个与环保相关的真实案例作为分析对象,如“河流污染事件”。首先,教师向幼儿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并引发他们的思考:“为什么河流会被污染?”“污染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影响?”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并尊重他们的不同观点。
结论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且富有成效的。通过户外探索的互动教学、区域游戏的互动学习、数字工具的辅助教学、合作小组的互动探究以及问题导向的案例分析等多种路径,我们可以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们应继续深化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策略,推动幼儿园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晓婷.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35):133-135.
[2]宋玥.刍议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 1,(27):168.
[3]原海霞.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智力,202 0,(08):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