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提升路径探析
摘要:提升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是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保障。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落实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查摆了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现状与问题,在激发学员主观能动性,提升其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破解教员不同实际困难,提升其创设思政情境的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军校大学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随着德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原有思政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客观需求。因此,教育部于2020年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所有课程的思政育人要求由隐性提升为显性。[2]同年,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3]军校大学英语课程具有校本特殊性,军校学员的学习动力与方式也与普通大学生有差异。因此,探索适合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提升的路径,是发挥英语学科优势,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军事人才必然要求。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这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4]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这对于探索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现状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大学英语教员中35岁以下占比一半以上;90%以上教员毕业于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其中25%的教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外国高校;85%的教员没有部队学习或工作经历。年轻、有留学经历的教员通常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也存在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概念理解不深,思政意识不强,易受新媒体舆论影响,缺乏对西方文化和观点的批判意识与能力等方面问题。其次,由于部队管理具有特殊性,教员缺少外出学习充电的时间和机会,教员无法跟上社会、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学员服从意识强,平时训练任务重,且无就业压力,在学习中被动。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任何新的知识都要依靠学习者在原有知识体系上进行主动构建。缺乏主动性的学员很难配合教员主动建构知识。由于学员需要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才可以取得学位证书,因此学习中更加关注于英语知识部分,忽视思政部分。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激发学员主观能动性,提升其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
1.增加学习内容的时效性、职业关联性
教材编写需要一定周期,教材内容无法做到随时更新。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教材基础上,增加一些具有时效性、军人职业关联性的教学内容会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战斗或战争相关的军事英语词汇时,教员如果选择一战、二战等内容资料,虽然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但由于事件发生过久,事件结果也广为人知,无法激起学员兴趣。如果选择近期发生的地区或国家冲突,像俄乌冲突,必然会引起学员学习的兴趣,更主动地投入意义建构过程中。
2.增加课堂活动的学员主导性
如果想要学员全身心地参与进活动中,活动本身必须是学员接受和喜欢的。例如教员希望学员就某一话题表达自己观点时,教员通过写作、演讲、或者讨论三种方式都可以取得教学效果。这时,教员可以充分发挥学员作用,特别是班级里较为活跃的骨干,充分征求学员意见,以他们普遍愿意投入的方式组织活动,才可以确保教学效果。
3.增加教学形式的可视听性
笔者建议教员可以在教学形式上增加可试听性,例如加入听力材料、视频材料。听力材料可以是传统的听录音回答问题、填空,也可以是听新闻、听歌曲;视频材料可以是常见的名人演讲、电影片段,也可以是时事故事、网红短视频、科普短片或者教员提前录好的小视频。在教员自行录制小视频时,教员和学员可以担任演员,以增加内容的亲和力和趣味性。
(二)破解教员不同实际困难,提升其创设思政情境的能力
1.让文职教员更有“军味”
我校一直重视文职教员“军味”培养,每年选派文职教员参加毕业综合演练、赴部队调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院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课题、专项教学竞赛为基础类、军事类课程教员提供交流机会,鼓励两类课程教员合作与互相学习;安排文职教员在学员队代理职务,体验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开展文职教员条令条例学习和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文职教员队列会操,观摩战术、射击等与实战贴近的课程。只要充分挖掘出校本资源,提高文职教员“军味”,就能够帮助其提高具有军校特色的课程思政能力。
2.让年轻教员更加“老成”
教员如果自身欠缺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将无从谈起。因此,各院校应当重视青年教员培养。建立健全除以老带新以外的青年教员培养制度。我校在2021年成立了教员发展中心,致力于教员培养。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教学竞赛等方式,对新入职教员走上讲台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3.让一线教员更有“时间”
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为一线教员松绑减负,通过合理调配人员,科学划分责任,提高机关服务教员意识,将教员从纷繁复杂的行政类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时间留给教员静下心研究教学设计,否则提高教员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将无从谈起。
四、结语
军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开设课时最多的公共基础课,对学员英语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提高、价值观塑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员和教员主观能动性。因为学员是学习活动的中心,通过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意义产生主动建构,完成学习过程。而教员需要为学员创设“情境”,学员在“情境”才能建构知识。
参考文献:
[1]付亚.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思路与路径探究[J].才智,2022(08):76
[2]张庆华.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质性分析[J].外语研究,2022(3):58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3
[4]Linda Daniela.Learning Strategies and Constructionism in Modern Education Settings [M].London: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2018:5-20
[5]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研究,2021(3):52
[6]王丽.李雪.刘炎欣.陈理宣.刘小平.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建议[J].高教探索,2021(9):73
[7]张文霞,赵华敏,胡杰辉.大学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需求研究[J].外语届,2022(3):28-36
[8]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外语届,2022(3):20-27
[9]高玉垒.张智义.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建构[J].外语电化教学,2022(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