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博物馆文物图像检索系统研究与应用

孟睿伟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01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市 100006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智慧化进程加速,大量文物被数字化存储。然而,传统的文本检索方法在处理大量文物图像数据时局限明显,无法满足用户对图像内容直接检索的需求。本文提出了结合深度学习和向量检索算法的高效文物图像检索系统。系统采用离线和在线处理架构,通过CLIP模型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并使用IVF索引实现高效检索。Service Mesh微服务架构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在检索精度和速度方面表现优异,显著提升了文物管理和观众体验。未来研究将优化多模态特征融合和检索算法,扩展系统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

关键词:图像检索;深度学习;向量检索;多模态数据融合

随着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加速,大量文物和艺术品被数字化存储,以更好管理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数字化文物不仅用于展览和研究,还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提高文化遗产的可访问性和影响力。然而,随着数字化文物数量增加,传统的基于文本的检索方法逐渐暴露出局限性。

传统的文本检索方法依赖于手工编制的标签和描述,检索效率和准确性受标签质量影响。对于没有详细标签的文物,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检索。此外,文本检索无法充分利用图像的丰富信息,不能满足用户对图像内容直接检索的需求。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图像的检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图像检索技术可直接从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克服传统文本检索的局限,能够更准确和高效地进行文物检索。然而,如何高效管理和检索大量图像数据,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最初的图像检索方法主要基于文本描述(TBIR),依赖于图像的元数据如标签、标题和描述[1]。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实现简单,能够利用成熟的文本检索技术进行搜索。然而,TBIR方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2]:标签和描述需要人工标注,耗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描述的详细程度和一致性直接影响检索的精度和召回率;无法处理没有详细标签和描述的图像。

为了解决TBIR的不足,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方法。CBIR通过提取图像的视觉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来进行检索[3]。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索的自动化水平,但在处理复杂图像和大规模数据时表现有限,且检索效果依赖于特征的选择和表示方式[4]。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图像检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自动从大规模数据中学习到高级的视觉特征[5],大大提高了图像特征表示的质量和检索的精度。

多模态图像搜索结合了图像和文本两种信息源[6],通过融合跨域语义,提升了检索的精度和鲁棒性。然而,多模态图像搜索也面临一些挑战:数据稀缺,多模态数据的获取和标注成本较高,现有的数据集规模有限;模态对齐,如何在不同模态之间建立准确的对齐关系,仍然是一个难题;计算复杂度,多模态融合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和可扩展性[7]。

博物馆的文物数据类型多样,格式复杂,现有的系统在处理这些异构数据时,面临数据集成和标准化的难题。文物元数据的标注质量参差不齐,自动化、高质量的数据标注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提出以下研究方向,以解决现有研究的不足:结合深度学习和向量检索算法,提高图像检索精度和速度;优化多模态特征融合和匹配方法,提升多模态图像搜索性能;构建大规模多模态数据集,开发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检索系统;设计可扩展系统架构,支持博物馆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检索需求。通过这些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为博物馆文物管理和观众体验提供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博物馆的发展。

1 需求与难点分析

1.1需求分析

1.1.1 博物馆文物管理需求

博物馆在文物管理中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图像检索和文物分类两个方面。

在文物图像检索方面,需要高效检索系统,能够快速从海量的数字化文物图像中找到相关文物,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检索结果必须准确匹配,确保结果的相关性,减少误检和漏检的情况。此外,还需支持多条件检索,包括按图像、文本描述、标签等多种组合方式,满足多样化的查询需求。

在文物分类方面,博物馆需要自动分类技术,利用图像检索技术对新上传的文物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减轻人工分类的工作量。还需支持多级分类体系,细化分类标准,提升文物管理的精细度,同时确保分类的准确性,确保每件文物都能被正确归类。

1.1.2 展品信息查询、教育互动需求

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对展品信息查询的需求主要包括快速响应、提供多模态信息展示和支持互动查询。观众通过拍摄展品照片或输入描述,希望系统能快速返回展品的详细信息。同时,系统应提供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品信息展示,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此外,提供基于图像检索技术的互动学习平台,帮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1.2难点分析

1.2.1 基于文本的检索方法局限性

传统基于文本的检索方法在处理大量文物图像数据时局限明显,依赖标签和描述质量,缺少详细标签的文物无法有效检索。文本方法无法充分利用图像的视觉信息,导致信息丢失和检索不准确,手工标注耗时耗力,难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

1.2.2 传统图像检索方法的不足

传统图像检索方法在特征提取和处理复杂图像时存在不足,视觉特征在处理复杂图像时表现有限,自动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多样化文物图像。大规模数据处理时,传统方法检索效率低,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1.2.3 现有多模态图像检索技术的挑战

多模态图像检索技术面临数据稀缺、模态对齐难度大和计算复杂度高的挑战,数据获取和标注成本高,现有数据集规模和质量有限,不同模态之间建立准确对齐关系仍是难题,多模态融合方法需大量计算资源,影响系统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2. 技术路线

2.1 系统架构设计

本系统结合深度学习和向量检索算法,构建高效的博物馆文物图像检索系统,采用Service Mesh微服务架构提升系统可扩展性、可靠性和维护性。系统包括离线和在线两个处理流程:

离线处理用于系统初始化和定期数据更新,包括图像数据加载、预处理、特征提取、向量存储和索引构建,确保系统高效检索能力。

在线处理用于实时响应用户图像检索请求,包括图像上传、特征提取、向量检索、相似度排序和结果展示,提供即时的图像检索和分类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离线处理和在线处理结合,构成高效智能的博物馆文物图像检索系统,满足大规模数据管理需求并提供优质用户体验。

2.2 数据处理与特征提取

2.2.1 数据加载与预处理

数据加载与预处理负责从博物馆系统读取图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

数据读取:从本地或对象存储读取图像文件,使用校验机制确保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清洗:去除噪声和重复数据,提升数据质量。使用高斯滤波和中值滤波等算法去除噪声,进行颜色校正,调整白平衡和对比度。利用图像哈希算法生成指纹,检测并删除重复图像,将图像转换为统一格式,确保正确编码。

图像处理:调整图像尺寸和归一化。将图像缩放到固定尺寸,使用双线性或最近邻插值算法,保持调整后图像质量。对于不同长宽比图像,使用边缘填充保持原始比例。归一化处理将像素值调整到符合模型预训练标准,通过减去均值、除以标准差等操作标准化图像数据,确保颜色一致。

2.2.2 图像特征提取

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模型是由OpenAI提出的一种多模态模型,旨在将图像和文本数据联合训练,生成统一的嵌入表示[8]。。CLIP模型采用了视觉Transformer(ViT)作为图像编码器,将图像和文本嵌入到同一向量空间。训练过程中,CLIP模型使用了一种对比学习损失函数,通过最大化匹配样本之间的相似度和最小化不匹配样本之间的相似度来进行训练。本文采用预训练的CLIP模型Vit B/16作为图像编码器,从文物图像中提取高质量的特征向量。

2.2.3 图像特征存储

向量数据库存储是将图像特征向量进行有效管理和检索的关键步骤[9]。通过向量数据库,可以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规模的特征向量数据,为后续的检索和分类提供支持。从图像特征提取组件接收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和元数据,将特征向量和元数据存储到向量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其中特征向量代表文物图像的独特特征,每个特征向量对应的图像元数据,如图像ID、图像路径、时间戳等,便于检索结果的解释和展示。选择Milvus作为向量数据库,其特点是高性能和高可扩展性,适合处理大规模的特征向量数据[10]。

2.3 索引构建与检索

为了提高特征向量的检索效率,需要在向量数据库中为存储的特征向量创建索引。索引的创建和优化是向量检索系统的重要步骤,能够显著加快检索速度,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

根据数据规模和检索需求,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本次研究选择IVF(Inverted File Index)索引。

2.4 在线处理

在线处理包括用户上传图像和图像特征提取。用户通过前端界面上传图像,以便进行文物检索,使用CLIP模型对上传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将图像转换为高维特征向量。此处的特征提取需要对对上传的图像进行尺寸调整和归一化处理,确保图像数据符合模型的输入要求,同时对提取出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确保向量的尺度一致。

2.5 微服务架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维护性,本系统采用Service Mesh微服务架构。Service Mesh是一种基础设施层,用于处理服务间通信,提供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监控和安全功能[11]。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Service Mesh自动处理服务实例的注册与发现,并在多个实例之间进行负载均衡,确保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依然能够高效运行。

安全性:提供服务间通信的加密和认证,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监控与可观测性:提供详尽的监控和日志记录功能,帮助开发者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

故障恢复:自动处理服务故障,提供重试机制和流量控制,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

配置管理:支持动态配置管理,方便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3. 结论与展望

3.1 研究总结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高效的博物馆文物图像检索系统,结合深度学习和向量检索算法,实现精准检索与分类。系统采用离线和在线处理架构,离线模块负责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向量存储,并构建IVF索引提升检索效率;在线模块实时响应用户请求,完成特征提取、向量检索、相似度排序和结果展示。

采用了Service Mesh微服务架构,提供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监控和安全功能,使各模块独立部署并高效协作,确保在高并发访问和数据增长下保持稳定运行。通过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高了文物图像检索的精度和速度,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能力,为博物馆文物管理和观众体验提供了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

3.2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和改进方向包括:

丰富数据集和优化数据处理: 增加文物图像和描述数据集,优化数据预处理和清洗流程,提升系统对多样化数据的处理能力。

提升计算效率: 研究更高效的深度学习模型和向量检索算法,优化训练和推理过程,降低计算资源消耗,提高系统性能。

多模态数据融合: 研究图像与文本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提升跨模态检索和语义理解能力,确保不同模态数据有效融合。

预训练模型微调: 设计预训练模型微调方案,结合文物图像数据进行迁移学习,利用少量标注数据优化模型在特定领域的表现。

多模态数据检索: 扩展系统的检索能力,支持音视频数据检索,研究适用于音视频数据的特征提取和检索算法,实现多模态数据统一管理和高效检索。

参考文献:

[1]Rui Y, Huang T S, Chang S F. Image retrieval: Current techniques, promising directions, and open issues[J].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1999, 10(1): 39-62.

[2]Datta R, Joshi D, Li J, et al. Image retrieval: Ideas, influences, and trends of the new age[J]. 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 2008, 40(2): 1-60.

[3]刘若愚. 图像检索中的特征学习和索引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

[4]杨慧,施水才.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2023,22(04):229-244.

[5]He K, Zhang X, Ren S, et al.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16: 770-778.

[6]刘萌,齐孟津,詹圳宇,等.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文本匹配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23,46(11):2370-2399.

[7]何俊,张彩庆,李小珍,等.面向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融合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2020,46(05):1-11.DOI:10.19678/j.issn.1000-3428.0057370.

[8]Shen S, Li L H, Tan H, et al. How much can clip benefit vision-and-language tasks?[J]. arXiv preprint arXiv:2107.06383, 2021.

[9]Pan J J, Wang J, Li G. Survey of vector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J]. arXiv preprint arXiv:2310.14021, 2023.

[10]Wang J, Yi X, Guo R, et al. Milvus: A purpose-built vector data management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202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2021: 2614-2627.

[11]吴文峻,于鑫,蒲彦均,等.微服务时代的复杂服务软件开发[J].计算机科学,2020,47(12):11-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