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卢艳华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05期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菁英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100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教育理念日益进步的今天,幼儿园家庭教育在幼儿早期成长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各界关注。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幼儿成长的轨迹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并实践符合时代发展与幼儿成长需要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当前幼儿园家庭教育引导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创新策略并对实践应用进行探究,从而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家庭教育支持。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一、传统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概述

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实践,它的核心是通过家庭这一社会最基本单元来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种格局下,父母或者监护人起着关键的作用,既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儿童一生学习历程的不断引导者与支持者。

传统观念下,家庭教育通常注重道德教育与基本生活技能教学,对幼儿认知发展与情感培育重视不够。父母在进行教育时,往往使用传统权威式的教育方式,注重幼儿纪律约束、服从性培养等,很少使用互动式、引导式等策略。这一做法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家庭规则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同时也会造成儿童自我意识与创造力受到抑制。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人们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要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培养儿童探索世界能力。所以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显露出许多局限性。比如父母的教育水平与方式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不均衡、不系统、不科学,很难适应幼儿全面发展。过度保护与干预有可能弱化儿童自主学习,制约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二、家庭教育指导核心概述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对其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价值观的形成,健全人格培养等都具有基础性作用。

2.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教育要从养成良好习惯开始,逐步培育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明礼诚信、勤奋自立、友善助人、孝亲敬老等良好思想品德,增强儿童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儿童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好人格,培养儿童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3.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有主体责任,要依法依规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了解监护人法定权利和义务,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

4.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儿童共同成长的过程。家长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家长应当努力做到举止文明、情趣健康、敬业进取、言行一致、好学善思,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影响儿童。

5.家庭建设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家庭要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亲子平等、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创建民主、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要共同构建优秀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学会优化家庭生活,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

6.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儿童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有其发展规律,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不能违背儿童成长规律。儿童成长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家庭教育要依据儿童成长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

三、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对现行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进行讨论实践时,我们不难看出许多问题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有效性与科学性的发挥。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在实践中往往针对性不强,个性化不足。由于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体,且父母在教育背景,价值观念及教育认知等方面千差万别,致使家庭教育指导很难形成统一标准与方法,行之有效。这种差异性使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时常常很难适应不同家庭的具体需要,进而影响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家庭教育引导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一个关键制约因素。城乡,不同经济水平家庭间教育资源获取能力及质量有显著差异。这种不均衡既表现为物质资源的不均衡,也表现为家长的教育意识与方式不均衡。部分父母因缺乏必备的教育知识与技能而很难给子女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与成长支持,无疑增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家长和教育机构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交流协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家长与教育机构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会有不统一之处,而这种不统一极易造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离。父母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与支持,就有可能不能准确地理解与落实学校教育的理念,从而影响幼儿学习的效果与情感发展。

四、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创新策略

4.1家长工作坊与互动式讲座的设计与实施

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观强调要把我们幼儿园父母工作坊及互动式讲座,是在深入调查父母需求,科学认识幼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来对待,充分尊重并发挥发展阶段基础上设计。本园约请专业教育心理学家,资深幼儿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及儿童健康专家就幼儿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及家长们关注的问题定期开展讲座及工作坊活动。近一个学期,本园就家长们共同关心的“幼儿全面、独特地成长。实践中,儿童中心主义家庭教育观需要的情绪管理”,举办专题坐谈。讲座上,教育心理学家以鲜活的案例分析为父母介绍幼儿情绪发展规律和有效情绪引导技巧。父母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与他们交流他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成功的经验。另外,我们设置模拟情景环节供父母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在儿童情绪失控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交流与指导。

一位家长在参加完“怎样启发儿童创造力”工作坊后,向我们反馈说:“我过去总担心小孩画画时画出来的样子不太一样,今天才知道最主要的还是要鼓励他们表达思想,不要去追求是否像。这次工作坊,着实让我在儿童艺术创作方面有了一些变化。”这种回馈给了我们很大的激励,同时也印证了我们工作坊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在一场以“创设家庭阅读环境等”为主题的讲座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儿童文学教师,他将通过现场示范和深入的互动讨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让父母了解到,怎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家长在授课时主动发问,并分享自己家人的阅读习惯以及孩子的回应。在这种交往中,父母不但得到切实可行的意见,而且也学到了根据各自家庭情况加以调整运用的方法。

4.2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手段

在探寻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创新途径中,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手段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多种手段上,更重要的是在手段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方面。家庭教育指导不能囿于传统说教与示范,要结合幼儿成长特点与家庭实际灵活应用多种教育策略与手段。多元化家庭教育引导手段中互动式学习活动占重要地位。通过互动性较强的游戏与任务设计,父母可引导儿童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发展。比如,父母可和幼儿一起参加角色扮演游戏,使他们在其中模仿各种社会角色,以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同理心等。父母也可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例如做饭、购物等等,以此为机会对子女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及金钱管理知识。

将技术融入其中,亦是家庭教育引导手段革新的一个重要取向。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父母们能够借助各类在线教育资源与应用程序来给幼儿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比如父母可借助教育软件、在线课程等方式帮助幼儿巩固、扩展幼儿园所学内容。父母也可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方式与其他父母进行育儿经验交流,并一起讨论家庭教育中行之有效的策略。家庭教育指导多元化也表现为不同教育理论融合运用。父母可从儿童个性化需求出发,综合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和情感教育等诸多教育理论来设计出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案。如父母可参照蒙台梭利教育法给幼儿创设自主探索学习的情境,使幼儿在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知与动作技能。

4.3家园共育计划

我们推行以定期作业为载体、以家园联系本为载体、以父母参与孩子学习历程为载体的家园共育方案。方案中我们为幼儿设计了许多简单好玩的作业,比如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做家庭相册等等,既可以巩固幼儿在幼儿园所学内容,又可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情感沟通。比如我们曾经布置过这样一项作业:“家庭植物观察日记等”,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把家里植物生长变化情况记录下来,这一过程既能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又能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还能使父母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儿童对自然探索的兴趣与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幼儿园开始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家长的交流与引导。我们为家长们搭建了专门的教育APP,家长们可通过该平台即时了解自己孩子上幼儿园时的学习、生活等信息,还能收到量身订做的家庭教育辅导建议。比如我们将针对每一个孩子学习进度、兴趣特点推送合适的家庭教育资源、活动建议等,父母可依据这些意见在家营造相关学习环境、活动等,让家园教育无缝衔接。

五、结语

揭示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以幼儿为本的家庭教育观与多元化指导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平台创新策略,促进家庭教育质量与成效以及幼儿全面成长。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优化之路,不断满足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对教育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一个更科学,更有效,更个性化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强,杨娜,甘申昕.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路径分析[J].教育,2024,(03):36-38.

[2]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成果征集活动通知[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4,(01):2.

[3]顾英.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 2023,(28):107-109.

[4]郎玲玲.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 2023,(19):32-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