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探究项目化学习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路径

金奕驰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23期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0012

摘要:在当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应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运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使其在创新、实践能力以及价值观上实现长远发展。项目学习是指通过特定的学习任务,来加深学生的认知、感知能力,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文章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为例,剖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具体策略和意义。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通常使用“填充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关注度较少,更看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当代教育改革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其中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正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焦点。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项目化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促进了其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项目化下的深度学习,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遵循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点为主体,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战略。

一、课标要求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

(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课标分析

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一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中,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对面积的要求:内容要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为:学会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能够灵活的解答生活中有关面积与周长的实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愿。[1]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学生能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2]

(二)小学生数学学情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该年级是小学的一个过渡期,也是儿童脱离低年级、步入高年级的起点,课标对他们的数学能力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已会认识长度、计算周计算周长的基础上,开始向面积更高层次进行学习。三年级儿童的身心变化很大,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必要性分析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应用。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应用者。在强调核心素养的当今教学环境中,项目化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项目化学习必须首先自主学习,感受知识点从无到有的过程,落实主动研究知识、探讨学习,发展高阶思维。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较为吃力。加上传统教学模式固化,课堂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导致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在项目化单元作业的视角下,教师能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对数学世界的探索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思考,在探索学习中保持对数学知识的高度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项目化学习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作业设计路径探究

(一)巩固作业,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和支持。学生的参与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他们应被鼓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并在项目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提升自我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数学是一种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这个概念就意味着数学知识与现实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该在教学策略中,从实践应用出发,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联系日常生活,实现知识迁移,让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应用中加深记忆。结合生活展开教学活动,更加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将教材中的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确保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教育决策者应为项目化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更新和教学环境的改善,以促进这一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和有效实施。

(二)探究作业,发挥项目化学习的特点

阅读数学故事《欧拉智围羊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小欧拉的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子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 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 米。父亲感到很为难,小欧拉却向父亲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 25 米。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 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边长25m的正方形够了,面积也足够了,而且15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后来,欧拉成为了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

(1)聪明的小朋友,请你动笔算一算,验证一下欧拉的想法。

(2)你从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迪?

(3)试着与别人分享“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吧!

总结: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它不仅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还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实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尊重个体差异性,改善、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改善课程内容,真正实现单元教学的系统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设计更多创新性和互动性强的项目化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何梦月,方伊琦,胡凡等.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N]. 科学导报, 2024-03-12 (B04).

[2]方兆继. 小学数学“时间的故事”项目化学习探析 [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 (01): 27-2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