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解锁幼儿“科学素养”:幼儿园科技与信息课程的创设策略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议题。通过整合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融合STEM教育理念,利用互动式多媒体与游戏化学习,以及引入简单编程与机器人技术等,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创新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些策略不仅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更为幼儿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助力幼儿在未来社会中成为具备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佼佼者。
关键词:“科学素养”;幼儿园;科技;信息课程;创设策略
引言
科技已深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这一时代变革,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幼儿阶段是好奇心与探索欲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启蒙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有效融入科技与信息教育,教师通过构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科学素养基础。
一、激发幼儿的科技兴趣
幼儿教育中,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是培养其科学素养的基石。幼儿天生充满好奇,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1]。因此,通过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科技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点燃幼儿对科技的热情。这些活动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复杂的科技概念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将更加愿意参与到科技学习中来,为幼儿未来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幼儿园里,可以设计一场“小小机器人探险家”的科技活动。教师利用色彩鲜艳、形态可爱的机器人模型吸引幼儿的注意,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让机器人成为带领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伙伴。接着,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简易的纸板机器人,利用磁铁、轮子等简单材料,让幼儿在拼接过程中感受物理原理的奇妙。活动高潮部分,设置“机器人障碍赛”,让小朋友操控自己的机器人穿越由积木、隧道、斜坡等组成的赛道,体验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的乐趣。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编程概念,如简单的指令(前进、后退、转弯),让幼儿在玩乐中初步接触编程思维。活动结束后,组织分享会,让幼儿讲述自己制作机器人的过程和感受,以及机器人探险中的小发现。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为科学素养的培育播下了种子,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幼儿正处于动作思维和直观感知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因此,幼儿园的科技与信息课程应着重设计一系列易于实施的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及编程小游戏,让幼儿在“做中学”,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材料。鼓励幼儿自由探索、组合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教师需引导幼儿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科技活动中,教师设计一个名为“小小工程师——搭建智能小车”的项目。活动中,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基础的小车底盘、电池盒、电机、小轮子以及各种传感器(如触碰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和彩色编程积木。幼儿首先通过观看简短的视频和教师的示范,了解小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随后,幼儿开始动手搭建。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不同的材料组合,有的给小车装上了“眼睛”(光线传感器),让它能在遇到光线变化时改变方向;有的则添加了“触碰警报”,一旦被触摸就会发出声音。在搭建过程中,幼儿遇到了轮子转动不灵活、电路连接不通等问题,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幼儿思考问题的原因,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智能小车,更在实践中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面对问题时的观察、思考和解决能力,初步体验到了科技的乐趣和魅力,有效提升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科技与信息课程应成为幼儿思维训练的沃土,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幼儿科学思维能力[3]。教师应灵活运用提问策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同时,鼓励幼儿勇于提出个人见解与假设,并亲手设计实验或参与调查,以实践验证理论,这一过程不仅锻炼幼儿的探究精神,更促进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如此,幼儿将在科技与信息课程的探索中,逐步构建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和实物,通过这样的实验,幼儿不仅能直观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还能学会如何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科学探究。此外,教师可以使用互动白板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并通过动画和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教育软件进行简单的编程和模拟实验,进一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增强幼儿的信息素养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升幼儿的信息素养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幼儿园能够为幼儿搭建起接触信息技术的桥梁,让幼儿初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能。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信息获取、筛选、分析和利用能力,引导幼儿学会在网络上寻找有用的资源,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优劣。此外,还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幼儿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例如,在创设幼儿园科技与信息课程时,可以设计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信息素养。开展“小小侦探家”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电脑或平板电脑,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安全的儿童教育网站上寻找关于动物习性的信息。活动中,教师教授幼儿如何识别可靠的网站标志,比如寻找HTTPS加密锁标志,并提醒幼儿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随后,幼儿分组合作,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制作成简单的PPT或手绘海报,在班级中分享展示。此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讨论,让幼儿学会评价信息的准确性和价值,提升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设置“网络安全小卫士”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识别网络陷阱、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以及遇到网络问题时如何向家长或教师求助,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技与信息课程的创设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幼儿全面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文提出的策略,我们期望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同时,科技与信息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打造一个充满科技魅力、启迪智慧的幼儿园课堂,共同见证幼儿科学素养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惠云.用信息科技助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策略[J].教育界,2024,(09):107-109.
[2]杨睿恺.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科技教学活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0):75-77.
[3]吴佳琪.幼儿园信息技术在科技环境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1,(3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