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小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的路径研究

吴依漫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1期
舞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当前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尽管比较丰富,但建设重点为标准化资源,难以兼容各版本的教材内容,导致学校在日常教学资源开发与更新方面,更加依赖地区或学校特有的资源平台。基于此,本文围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小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的路径展开研究,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个性化学习

1获取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合理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选取合适的学习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微课、游戏、动画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认识三角形”时,在课前谈话环节通过播放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栏目中“三根火柴棍能吊起瓶装水,是真的吗?”的视频,引发学生观察与思考:为什么小小的火柴棍能吊起瓶装水呢?在交流中发现,其实里面藏着一个熟悉的图形——三角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三角形,利用生动有趣的视频媒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再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出示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图片,让学生在找一找、描一描、画一画中激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很多物体都要做成三角形的结构呢?进而继续研究三角形的相关特征。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们创设了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提升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

2开展数学实验研究,培养理性思维

数学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质,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亲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更是为数学实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用技术辅助教学,动态捕捉学生的思考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深度。如在教授“圆柱的体积”时,在回顾圆的面积推导公式后,启发学生思考、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应该怎么推导呢?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圆柱学具进行实验,在操作中发现可以将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此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动态PPT、GeoGebra或几何画板)将圆柱切分拼接的过程进行动态演示,进一步证明刚刚学生们的猜想和实验结果:圆柱可以转化为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体,圆柱的体积等同于长方体的体积。学生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见的、易理解的,让信息技术赋能学习。

3借助智慧作业平台,助力评价反馈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设计与布置高质量的作业,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能有效减轻教与学的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与学的变革,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业设计布置、分析诊断已经是一种趋势,教师可以借助智慧作业平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评价、作业指导、作业管理等操作,使作业更智能、更个性、更高效,从而推动“双减”政策深入落实,推进减负提质增效。教学中,智慧作业平台作为纽带能有效联结师生与教学实践活动,赋能数学学习。如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备课,记录学生易错点和重难点;课上,可以在线收集汇总学生作业,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对比展示、分析讲评,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薄弱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课后,通过作业平台找出每一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精准、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与辅导,并及时与家长沟通进行评价反馈。

4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建设普惠的基础性教育资源

在学校层面,由于教育者和学习者会因为地域、学校、学段、学科以及具体教学场景的不同,对数字教育资源有着丰富的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定制适配学生需求的特色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终极目标指向实际应用,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实践,探索形成新型智能教学模式,并激励教师对现有资源进行评价反馈,以及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资源等优势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在企业层面,应投入商业资本与智慧人才,通过开发研制智能教育产品、提供智能教育服务、建设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教育资源,从多方面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基于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模式,通过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多层次建设,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为教育生态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在资源应用层面,提供更加精准的用户服务,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精准检索等功能。在资源评价层面,平台依据用户的使用与客观评价数据自动测算资源的综合评分,为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不断优化提供客观依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数字教育共享资源的更新速率慢,这反映出区域层面对于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投入力度不足、监管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带动各资源建设主体的共享意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就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发挥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侯琪颖.以智慧教育平台为媒实现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14):10-12.

文章标注:本文系漯河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23年度课题《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小学生数学个性化学习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Ktxx-202315)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