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郑亚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1期
鄂托克前旗上海庙学校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6200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应用将会使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因此,信息与小学课堂的紧密结合,是目前小学几何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论文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信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高度融合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对信息与小学数学课堂高度融合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功能及意义进行了说明,以期为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一、引言

我国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开始将基于DO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但由于技术限制,这些软件只能进行基本的几何图形绘制和填色等简单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图形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2001年我国启动了"信息化教育”计划,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了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诸如Geometer's Sketchpad、Mathematica等专业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工具、软件和虚拟现实等形式来让学生对图形及几何概念有更多的具体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二、文献综述

(一)以讲授法为主导

“讲”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李美玲(2015)研究表明,“老师讲课”是“主要由老师讲授”的教学方式,“主要由学生参加”的教学方式只有10.9%。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尽管老师仍然主要采用授课的方式,但美国德加-戴尔的“金字塔”理论却用定量的研究证明了,以讲解为主的听讲、视听和演示等授课方式对学生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也表明,从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过渡到多感官参与的体验式教学,将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效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问题情境设计单一

姜艳玲,徐彤(2014)表示在数学教育中,“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情境的图形几何教学方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注重情境的营造,让其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让数学在生命中发挥最大的价值。李静(2021)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能有意识地营造问题情境,但这些情境往往只限于教科书或教师的教材中的单一而简单的情境,缺乏多个维度、多层次的情境材料的挖掘。这样做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三)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

钱锦(2021)提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几何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使用电子白板、纳米黑板、多媒体讲台、电子书包、Hi Teach交互式等信息化工具,不仅能提升数字几何课程的教学效果,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次,通过搭建“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网络资源平台,推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课程的教学变革,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这些变革如同化学反应一般,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化为更加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形式,转变了学习模式,转变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模式,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体”。

三、发挥的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缺乏对数学教学的热情,会让教师处于消极的地位,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些实际的数学问题难以在教室内直观地展现。现代科技以互联网为核心,让小学的"数字与几何"课程具有形象、生动、趣味等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或动画,创造出逼真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从被动的听众变成积极的学习者。以五年级的"小数图形与几何”为例,其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乏味,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录像、动画、图片、音乐等,建立一个”集市”,将小数除法相关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巧借信息技术工具制作动画,促使教学内容直观化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其学习起来颇为不易。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会借助课本和教师参考用书的指导,运用绘画、折纸、测量等教学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虽然这些方法在某些实际应用场景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只能使用有限的辅助工具,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无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动画、使用几何画板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对于圆形的面积的计算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步骤,对于"圆形被平均划分为很多个小扇面,可以连接成大致的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同学们无法理解,而在教学中又无法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利用 Flash动画,使这个转化的过程变得更为形象,使学生对圆、平行四边形有了更好的了解,更好地显示了圆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使其能够显示出圆的面积。

(三)利用网络课程打造翻转课堂,创新图形与几何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流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老师讲授的知识,二是学生完成作业后的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了颠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灌输,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学生的配合下,实现教室的课堂翻转。翻转课堂是以微课、视频、网课等形式,将原本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重点内容放在课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己探究,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己的探究,让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前测或者是练习,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点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时间得到有效地使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这一节课的关键知识"周长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若教师能提供相关网络课程资源,提前将当日课程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自行探索学习,掌握周长的概念。待课后教师再行反馈,则效果更佳。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需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在课堂练习中加强巩固,如此一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将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学效果将更加显著。

四、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由“CAI”向“CAI”延伸到“CAI”与“课程”的一体化,反映了“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资讯科技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渗透亦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所要探讨的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的革新、推进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将会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为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启发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美玲.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姜艳玲,徐彤.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4(7):133-138.

作者简介:郑亚,1995.09.07,男,籍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鄂托克前旗上海庙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